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四問鳳岡牛產業」四問:養牛產業何去處?一二三產通融合!

雲南昆明,滇池路上。

繁華鬧市區的摩根道商業中心,一家黔北風味的“野肆”生態餐廳,食客攢動,喧譁熱鬧。

野是自然生長,肆是淡然態度。以精品雪花牛肉為主,1克6元,人均消費500元到700元不等,每天,餐廳的營業額在5萬元左右。吃在這裡,昆明人還品嚐到來自750公里外的貴州鳳岡縣進化鎮、王寨鎮大山裡種植的有機蔬菜、溪流清水養殖的純天然野生魚。負責餐廳管理的馮黔剛是鳳岡龍灘口集團派駐這兒的經理,他說,這是一家在國內首創的從田間到舌尖、從水產放養、從牧場到餐桌一體化經營的高檔餐廳,自2016年開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鳳岡生態產業迴圈種養園區生產的食材,總會源源不斷送往那裡。

無獨有偶。1200公里外的廣東珠海,香洲區靈犀路上,鳳岡縣和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注經營雪花牛肉的一家450平方米的西餐廳,每天的營業額也在萬元之上。公司的另一家門店,也將在上海開門迎客。

這是一條從不間斷的產業線,從田間食草到餵養場,從屠宰排酸加工到分割精加工,牛肉消費中最貴的一片片雪花牛肉一路“雪花飄飄”,從綠水青山鳳岡“飛”往全國各地,成為都市食客青睞的精品佳餚,堪與聞名全球的日本和牛媲美。

鳳岡“牛”起來。除“陽春白雪”雪花牛肉,更有“下里巴人”普通牛肉,在鳳岡、遵義、銅仁、貴陽以及周邊縣城,數不盡的牛肉餐廳、牛肉館,品種繁多的牛肉湯鍋、牛肉乾鍋、牛肉麵館風行大街小巷。100元左右一斤的消費水平,給大眾食客增添了無窮的美食美味。至於透過交易市場銷往四面八方的“鳳岡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空間顯然是巨大的。就國內市場看,中國牛肉一年消耗達1000萬噸,進口量達300萬噸,進口要佔30%左右。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外面的市場大著呢!

年存欄16萬多頭,年銷售6萬多頭,年種草3萬餘畝,從業者3萬人,牛經紀人800多人,年綜合產值20多億元,十年時間,磨劍成鋒,基地厚植,體系健全,一二三產融合,業態多元,牛產業成為主導產業,一個人口40餘萬的山區農業縣,撐杆一跳,“鳳岡現象”,令人刮目相看。

一路走來,備嘗艱辛。熟知鳳岡縣畜牧產業調整起起伏伏的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梁正文說,曾經,嘗試過蛋雞養殖、生豬小區養殖、種草養鵝、娃娃魚養殖,但皆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未氣候。調向培育牛產業,也曾有過招商引資建廠“貪大求洋”而失敗告終的教訓。以什麼樣的模式、構建什麼樣的體系、走什麼樣的路子,鳳岡縣總結經驗教訓,借全省牛產業發展的東風,悟透西部山區特點,瞄準“農民增收才是根本”,探索“小規模、大群體”路徑,以家庭牧場為主,適度小規模化,以“少”勝“多”,以“少”成“多”,星星點點,撒滿星空。“所謂適度規模,沒有定論,一般的農村家庭養牛保持在10頭到50頭比較科學,一句話,能吃一碗飯莫撐三碗米。”梁正文說,一個養牛戶所賺的錢,能支撐其家庭所有開支並有結餘,就能穩住信心和決心。

“這條路子急不得也等不得。”在他看來,牛的養殖過程沒有周期,一頭牛的成長至少20個月時間,對於單家獨戶的家庭牧場和普通養殖戶來說,涉及資金、技術、品種、原料、環保、風險、市場等方方面面,一方面需要政府整合力量政策扶持引導,另一方面千家萬戶的農民要跟得上趟。

鳳岡縣的基本經驗在於:政府出臺能繁母牛補犢補貼、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肉牛保險補貼、用地政策傾斜、無償提供草種“牛五條”,從產業保障要素做起,從產業基礎做起,培育農民成為愛養牛、懂養牛、會養牛、會賣牛、會買牛的擁有一技之長的“牛”人。

鳳岡縣的基本經驗在於:一手抓養殖生產“第一車間”,一手推動肉牛食品綠色加工與有機肥等工業生產“第二車間”產業配套,延伸開啟山門培育消費市場“第三車間”,同頻共振,景象喜人,態勢逼人。

機聲隆隆。目前,落戶於花坪街道茶花社群的又一家有機肥廠正加快推進。由貴州滌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4500萬元的集生物有機肥研發、生物飼料研發的這家科技創新公司,設計能力年產有機肥3萬噸,公司配套建肉牛養殖500頭規模基地,以及500畝牧草基地。

勢頭正盛。兩年前,貴州黃牛產業集團鳳岡SPV公司投產運營的黔牛出山屠宰場,配有肉牛屠宰車間、肉牛產品分割車間、養殖溯源追溯系統、冷鏈配送體系、副食品深加工產品及附屬設施車間的流水化屠宰生產線,年屠宰肉牛5萬頭,年產牛肉10750噸、牛副產品9000噸、牛皮5萬張、牛肉製品2500噸。這裡的冷鮮肉、熱鮮肉、氣調包裝產品南下北上西南、華東、華南等一線城市,讓貴州黃牛走出貴州、讓黔牛出山的同時,反過來推動著鳳岡肉牛養殖生產規模邁上新的臺階。

風勁揚帆。貴州惠萬家食品有限公司與貴州黃牛產業集團鳳岡SPV公司強強聯合,與珠海三盈食品有限公司、珠海灣仔商會、珠海東和世紀商貿有限公司、珠海市早八點商務有限公司(牛肉)、遵義夢潤集團等廣泛開展合作,研發生產的滷牛肉、牛皮辣椒醬、煙燻牛肉、盒裝雪花牛肉片、盒裝牛蹄、白切牛頭肉、開包即食牛肉乾系列等多款牛肉製品,透過代加工和線上、線下銷售,第一批訂單金額就達1800萬元。

站在縣域經濟產業振興的戰略高度,這幾年來,鳳岡縣委政府高位推動,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相關部門專班抓,縣鎮村三級聯動,按圖作戰月排程督查通報,一波一波動態推進,馳而不息“牛勁十足”。

“從目前形勢來看,鳳岡發展肉牛產業有條件優勢、政策優勢、品牌優勢和完備的體系支撐。”鳳岡縣委書記馬華說,但是,現在到了關鍵的轉折點,一點兒松不得勁。

“轉觀念。核心是要從過去大幹快上向會幹能賺轉變,要防止盲目養牛、防止盲目擴張、盤活無效資源、扭轉虧損環節。”

“轉重點。核心是從抓創新向抓落地轉變,堅持‘六方合作’,深化創造的金融政策、用足上級的支援政策、盤活無效的本地政策。”

“轉策略。核心要從擴群增量向扭虧增效轉變,堅持什麼賺錢就養什麼,怎麼賺錢就怎麼養,提升能繁母牛和家庭牧場的比例、提升懂牛人養牛的比例、提升種養迴圈小區的比例、提升餐桌直銷的比例、提高能繁母牛的存量。”

“轉方向。從求大求全向各正其位轉變,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精細化分割,在農戶、合作社、公司共同發力下,堅持買牛、養牛、賣牛三位一體,打造新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頭連田間,一頭連餐桌,鳳岡縣不斷豐富“養殖端+加工端+銷售端”產業一條龍內涵,著力提升生態迴圈種、養加一體化,成功培育“鳳岡山地雪花牛肉”“龍灘口有機牛肉”“鳳牛和記”“牛大岡”“牛小鳳”等品牌,在昆明、珠海、貴陽、深圳、上海等地開設牛肉體驗店和鮮肉銷售店37家。

一二三產融合,足音鏗鏘,牛蹄聲聲,奮蹄前行。

鳳岡牛產業,正向詩和遠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其倫 王丹靈

圖片提供/鳳岡縣農業農村局

編輯 婁勤麗

二審 李傑

三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