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北魏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北魏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北魏的歷史是什麼?

01

引言

北魏是鮮卑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權,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公元386年,就在前秦內憂外患、四處兵荒馬亂之際,鮮卑族的部人拓跋珪趁機在牛川自稱為代王,還重新建立了代國,不過四月份,拓跋珪又將稱號改為了魏王。時間軸轉到公元389年,代國被正式改為“魏國”,拓跋珪建立北魏。而拓跋珪也搖身一變成為道武帝,建立北魏後,他實施了許多漢化強國的措施。

北魏

拓跋珪重視發展農業以及畜牧業,甚至還將二者相結合,進一步地促進經濟改革。同時,他還按照人口授予田地,將那些被俘虜的人口作為“新民”進行內遷。拓跋珪還大規模地招收漢朝計程車大夫參與中央行政管理,漸漸地將北魏建立成了一個強大的封建強國。值得一提的是,拓跋珪除了對政治經濟進行改革外,還十分重視思想文化的傳播。自道武帝起,佛教就開始被扶持和推廣。

統治者將佛教思想深深地融入到執政理念中去。北魏時期的佛教思想和統治思想就像兩輛並駕齊驅的馬車,誰也離不開誰。由於北魏的皇帝十分信佛和推行佛教,他們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天子,而是佛的轉世,因此他們也被僧人們尊稱為佛祖,當時北魏的寺廟裡,除了有很多傳統的佛祖雕塑外,還有以皇帝為原型的塑像。總之,佛教在北魏的發展達到了巔峰。

這讓人不禁生疑,為什麼北魏皇帝會如此推崇佛教?

02

北魏時期佛教興盛的原因

我是北魏末年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僧,在僧侶等級中可以算是居於末等。每天都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偶爾和其他師兄弟聚在一起傳教,也會被官府通緝。因為像我們這樣等級低的小僧在官府的眼中就是異類,是該被嚴厲打擊的存在。大家應該覺得非常奇怪,不是說北魏時期的非常重視佛教文化的傳播嗎?僧人的地位應該很高才對。這點確實沒有錯。

但是人分三六九等,僧人之間也是有等級劃分的。統治者非常重視佛教,甚至還把佛教思想與政治思想綜合起來執政,因此他們為了能夠利用佛教鞏固統治,就專門挑選和扶持那些等級高的、有影響力的且根基很深的僧侶以及門派,對於我們這些無名無姓、沒啥根基的小僧視而不見。所以我常常很羨慕那些地位高、威望高的高僧,因為朝廷給他們的待遇非常好。

他們可以經常到皇宮裡去覲見帝王、傳播教義,每次都能拿到賞賜以及地位的提升。據說皇帝還會擴建他們所在的寺院,甚至還贈了一些私宅給他們,這些高僧可以購買許多奴僕來服侍自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說多了都是淚,像我們這樣低等的僧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都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從不傷人,從不殺生,但凡事都有例外,由於朝廷的區別對待。

有部分僧人心理不平衡,開始拿起武器,去攻擊那些官府所扶持的寺院,燒燬裡面的佛經。到了後來,越來越多僧人以及底層百姓加入他們,很快就形成了一場大規模的起義,這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僧人起義,叫作“大乘教起義”。法慶是領導起義的僧侶,他非常有軍事才能,還建立了軍功獎勵制度,使得那些從來沒殺過人的僧侶也變得無所畏懼。

佛教傳入中國示意圖

不過最後這場起義還是被鎮壓了,這些事情都是寺裡的老僧跟我講的,起義發生的時候我還小,不諳世事。後來,老僧又跟我談論起了佛教的起源以及北魏帝王如此重視佛教的原因。佛教從東漢明帝時期就從古印度傳到了中國,由於佛教的思想文化與帝王的統治思想以及社會發展十分契合,於是開始慢慢地傳播開了。北魏初建立時,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

政權割據嚴重,且每個政權都在接連混戰,使得百姓們紛紛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如果再不想辦法阻止這種行為或是安撫百姓,無數的農民起義將會接踵而來。而佛教思想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甚至消除百姓心中的壓力,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知道這一點後,帝王就開始大力扶持、宣揚與推廣佛教,因為這樣可以鞏固北魏的政權。道武帝還建立了以佛舍以及佛教活動為宗旨的修為道場。

裡面聚集著成百上千個民間力量,形成了以佛教為中心的強大勢力,這個組織可以為皇帝服務從而有效鞏固北魏政權。此外,佛教如此興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避世”。像我們僧人,一入空門,四海皆空,世間任何俗事都沒辦法困擾到我們。而北魏初期那些文人墨客、世族大家以及平民百姓都對動盪不安的社會形勢大失所望,於是就像逃避那樣的環境,透過信奉佛教來獲得內心的一份平靜。

北魏和尚畫像

03

北魏皇帝扶持佛教的相關措施

說起北魏皇帝對佛教的扶持,體現在諸多方面。這些統治者會派像我們這樣的僧人到處去傳播教義、推廣佛教思想。然後他們還大力建造我們的住所——佛寺,據說他們還在山西等地區開鑿石窟,雕刻許多金尊佛像等。當時無論是寺廟還是僧人的地位都很高,當然這是個北魏早期與中期,我是體會不到那種美好的待遇了。道武帝從建立北魏初期就非常重視對於佛教的宣傳,大力建造寺廟。

而後期的北魏成帝以及孝文帝也非常熱衷於修建寺廟,尤其是孝文帝,修建了許多著名的寺廟,比如

建明寺、思遠寺、鹿野寺

等。這些寺廟都對當時的佛教思想以及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孝文帝時期,僧人的等級分化還沒這麼嚴重,且孝文帝還是一位非常英明賢良的皇帝,如果生活在那個時期,我的生活應該也能舒服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寺廟數量的增加,我們的僧人群體也在不斷擴大,信奉佛教的民眾也越來越多。因此,寺院開始累積財富,沒過多久,寺廟的經濟力量就非常強大了。我偶爾和僧友去遊歷那些知名的佛寺,每次看到都不得不驚歎一下建築之奢華。比如,文成帝時期建造的五級寺,用兩萬五千斤的銅建造了五座一丈六尺高的釋迦摩尼像。

北魏寺廟嵩嶽寺

還有獻文帝時期的天宮寺,用十萬金銅以及六百斤黃金來修建四十三尺高的釋迦摩尼像。總之,我們北魏時期的寺廟還是比較有錢的,畢竟寺廟建築既恢宏又華麗,裡面還有許多鍍金的銅像。不過,這裡還僅僅是寺廟財產的一部分而已,寺廟手中握著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大量的勞動者和土地。這些土地一部分來源於農民的土地兼併,一部分是皇帝賞賜的。

04

北魏佛教對後世的影響

而眾多勞動者裡的大多數來源於農民,這些農民是沒有剃度的,被稱為僧祗戶。每一個寺廟都有寺主,他們是佛教的統治階層,接下來就是僧尼,主要負責種田、挑水等勞動。北魏帝王大興佛教,對僧人也是極好的,因為這些統治者本身就是信佛、禮佛之人,所以對僧人也禮遇有加的。有幾個例外,就是北魏太武帝等人滅了幾次佛。

不過,像我這種無名小僧,在佛教廣為推崇的時期,也享受不到被帝王關照的待遇。其實只要不被捲入滅佛事件中,我就阿彌陀佛了。前面提到過,佛教裡面的僧侶也是有等級劃分的,要是能成為那種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的高僧,可以普通富貴人家的公子強多了。此外,北魏的佛教對後世也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藝術方面。

北魏石窟

北魏石窟中的天竺番僧形象漸漸轉變為了漢僧的形象,而且至今都保留著。聽說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也是個沉迷佛教的帝王,他還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活脫脫成為了一個素食主義者,把一道素菜做成了十幾種口味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不過至於他為什麼後來又滅佛,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北魏時期的佛教奠定了現代佛教的基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05

結語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教導人們從善,並化解內心的苦悶。大多數人信奉佛教就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寄託,以求釋放內心的壓力。但是像北魏這樣將佛教與政治相互融合的情況,佛教思想就並不單純了,更多的是變成了一種君主制衡百姓的政治手段了。北魏時期之所以會尊佛禮僧,最重要的原因帝王要利用佛教來鞏固北魏政權的穩定。

其次是為了讓那些貧困勞動百姓找到精神寄託,釋放壓力。不得不說,北魏的幾個皇帝確實非常有思想和政治手腕。不過無論如何,如果沒有北魏大力推崇佛教,佛教也不會在我國有如此高的地位,因此,北魏對佛教的發展是不容忽視的。

06

參考文獻

賴永海,《中國佛教通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