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風向變了,德國正式宣佈“退群”,將緊隨法國之後,退出ECT條約

今年10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該國將退出《能源憲章條約》(ECT),並稱這一條約過於保護傳統能源,與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政策不符,馬克龍表示,法國未來將加大力度投資可再生能源。

而歐洲環境委員會主席康芬更是痛批,《能源憲章條約》的誕生就是個錯誤,所以西班牙,荷蘭,以及法國先後“退群”是件好事,他呼籲德國儘快加入這一行列。

果然,還不到一個月柏林方面就採取了行動,據媒體報道,德國經濟部高階官員日前聲稱,為了讓貿易政策更符合氣候保護的宗旨,德國決定從《能源憲章條約》中退出,並強調這會是一個重要訊號。

據悉,《能源憲章條約》在1994年被正式簽署,成員包括多個亞歐國家,迄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是能源領域少有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條約。

從內容上來看,條約主要服務於跨國能源公司,尤其是對傳統化石能源企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比如能源公司被獲准擁有向損害其投資政策的東道國進行起訴,以及要求賠償的權利。

事實上,由於被質疑過於保護石化燃料,與當下的時代潮流不符,就在前幾個月,歐盟達成了一項針對上述條約進行修訂的折中協議,而且馬上就要生效了,結果還沒等到這天來臨,好幾個歐盟國家便相繼“退群”,著實讓人有些意外。

那麼他們為何要如今急切地與條約劃清界限呢?按照這些國家自己的說法,當然是出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正好眼下聯合國氣候大會正在召開,他們退出一個支援傳統能源的條約,也算是展現了十足的誠意。

不過,上述解釋固然能讓法德等國家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但是與事實情況卻嚴重不符,說明後者要麼是在說謊,要麼就是目的遠遠沒有那麼單純。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歐國家集體制裁俄羅斯,然而莫斯科沒倒下,卻導致西方國家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為保障冬季能正常供電取暖,歐洲各國將減碳承諾拋諸腦後,紛紛重啟已經被關閉的燃煤發電廠。

最近,德國議會又透過《核能法》修正案,允許境內僅存的三座核電站,延長運營時間至明年四月中旬。雖然核能發電碳排放並不算高,但依照柏林的定義,核電站有核輻射,而且存在安全風險,並不是綠色環保的能源。

德國前些年便開始逐步淘汰核電,所以現在的做法無疑是打了自己的臉。另外,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曾經表示,每年將拿出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可時至今日,他們都沒有兌現承諾。

前幾天,中印再次敦促西方履行這一承諾,結果還是沒有哪個國家敢拍著胸脯說,其絕對不會食言,由此可見,西方所謂的應對氣候變化不過是個幌子。

真實情況是,荷蘭,義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正遭到石油企業的起訴,被要求賠償鉅額補償金,一旦繼續推動能源轉型,未來被索賠的國家會越來越多,為避免被追責,趕緊“退群”跑路,便成了最佳選擇。

另外,美國能源企業正以美國市場4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售天然氣,失去《能源憲章條約》的束縛,也有利於歐洲對美國能源公司出手,迫使後者降低天然氣售價。

總之,無論是當年簽署條約也好,還是現在退出也罷,歸根結底都是出於利益考慮,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關係真沒那麼大,相反一直被西方挑刺的中國,才是真正在氣候問題上做實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