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王益區:產業更興旺 收入節節高

陽光訊(記者 嚴利君 通訊員 羅速速)每到豐收季,在黃堡鎮連片平整的莊稼地裡,大型農用機械來回穿梭,有條不紊地進行田間作業。

“以前的這個小麥產量非常低不說,還得我們自己手工割麥,有時趕上天氣不好還得請麥客割麥子,這樣耗時幾天下來,等割完麥子一算,到手裡沒多錢了。今年種的是這適合咱這本地種植的‘銅麥六號’你看這麥穗長得非常飽滿,農機收割時還有政府補貼,收入全歸我自個兒了,這真是豐收年呀”。黃堡鎮文明塬村村民席英江激動地說。

金銀花開,香氣四溢,每年六月盛花期,王益區軍臺嶺村漫山遍野的金銀花次第盛開,長勢喜人,一簇簇花朵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於花海中,採摘金銀花,一派繁忙景象。

“我是咱軍臺嶺村村民,一直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重勞力工作,日子過的緊巴巴。自從我村有了這個金銀花種植基地,我就來這打零工,鋤草、點花也不太累,一天採摘下來可以掙一百多塊錢,感到很滿足。”軍臺嶺村村民宋霞臉上盡是喜悅,邊說邊用手摘下黃白相間色的金銀花,扔進腰間的袋子中。

在黃堡鎮孟姜塬村的千畝桃園,一條貫穿桃園的產業路蜿蜒延伸到桃林深處,圓潤飽滿的桃子壓彎了枝頭,鮮桃的清香撲鼻而來。果農梁小霞正和工友們一起抓緊時間採摘成熟的蜜桃。

聽梁小霞介紹:以前想都不敢想,之前村上家家地裡都種植的是些老樹,產的桃子不好吃也不好看,每年賣不上價格,甚至有時果子都爛在地裡了。現在大家桃園都種上了新品種,引進種植的有沙仔、麥香等,今年開始大量掛果。色澤、味道都很好,經過裝箱後的桃每斤能賣到十幾塊錢,零售的每斤能賣到五塊錢呢,這批桃賣完她還準備買個貨車運輸呢,以後可以更好拓展銷路了。

秋日的腳步帶著收穫的希望和喜悅悄然臨近。粉紅的蘋果壓彎了枝頭,在果園間果農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在王益區王家河街道常家河村老趙的園子裡,他正戴著草帽蹬著梯子給蘋果摘袋,額頭的汗水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老趙告訴記者:“以前種地都是各種各的,各賣各的,這價格、銷路都不穩定,農民也捨不得投資,眼看這果園產業越來越不行了。我種了快20年蘋果,對這地、這樹是真有了感情了。後來我們村上成立了合作社,現在村上有2000畝蘋果園,大概產值1000萬元。村民收入高了也就重視了、捨得投入了、品質也提升了,今年蘋果不僅產量高、價格也不錯,前兩天湖南的客商剛和我簽訂了20萬斤的訂單,這幾天正在摘果子呢。”

晚秋時節,處處紅葉點綴,在王益區有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孟姜塬的柿子石坡的杏”。孟姜塬村地處王益區,村上種植很多柿子樹,當地村民也有加工柿餅的習慣。但因為之前各家各戶技術老舊,沒有儲存裝置難成規模。因此孟姜塬村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投資建成了集加工、晾曬一體的柿餅加工廠。

“秋後人閒,今年我卻沒閒著,自村裡的柿餅加工廠建成以來,我在這裡工作了有一個月時間了,每天能削三四百斤柿子,算下來一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前些年柿子軟在枝頭沒人要,如今村裡建了加工廠,我不僅賣了柿子還掙了工錢,周邊好幾個鎮子上的人都把自己家的柿子摘下來運到這裡來賣,到了週末還要排隊哩。”正在削柿餅的工人賀愛琴說到。

文明塬村萬畝花椒示範園,陣陣“麻”香沁人心脾,一簇簇花椒掛滿枝頭,將整個田野染成了紅色。椒農們在濃濃的椒香中,揹著揹簍、挎著籃子採摘花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種植花椒已經有將近10年了,之前也是悶頭苦幹沒成效,農技站定期派專家學者來授課,採用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咱這種植戶也便於理解。現在我成立了公司,種植大紅袍、黃蓋、南強一號等七個品種,每年產量在3萬斤,明年到5萬斤,忙的時候最多可以帶動40多名勞力,咱這椒麻香氣早已飄香各地。” 志強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梁銀行自豪地說道。

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