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向天空要空間”,探路“工業上樓”如何助力深圳不斷完善製造業生態?|大家談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製造業強,則經濟強。當前,深圳正不斷增強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建設強大的製造能力、創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完善的生態系統,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為建設製造強國展現深圳擔當、作出深圳貢獻。

“工業上樓”是一種讓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產的新型產業空間模式。

深圳將以超常規的力度和速度推動“工業上樓”,全力推動“20+8”產業叢集佈局,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騰挪空間,提出:

將按照每年建設不少於2000萬平米,連續實施5年的進度,向社會提供“工業上樓”的高品質低成本產業空間。

透過探路“工業上樓”,如何為製造業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間保障,把製造業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穩?深圳衛視深視新聞《大家談》欄目,本期邀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園區經濟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釗

分析解讀。

Q:

為何要全力推動“工業上樓”?它為深圳加大製造業空間供給力度提供了怎樣的一種路徑?

王釗:

深圳推動“工業上樓”的直接原因是

解決市場上有效、優質的產業空間供給不足問題。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個空間稟賦比較受限制的地區,未來持續擴大土地供給增量的操作空間可能性不是太大。

因此,在存量上增加空間增量,“工業上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從本質上說,“工業上樓”是對未來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要求的一種主動求變應對的過程,這也是深圳對新經濟發展更加適應的一種新探索。

Q:

您怎麼看待深圳提出的“工業上樓”空間目標?為什麼說定製化是“工業上樓”的關鍵?

王釗:

首先,2000萬平米的空間體量不是佔地規模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建築體量。我認為每年建設不少於2000萬平方米的“工業上樓”空間是一個比較宏大的目標。

舉個例子,福田CBD現有甲級寫字樓有58座,總體量才500萬平米左右,2000萬平米就相當於每年要新增4個CBD建築體量的規模,而且未來要持續5年,所以這個目標是非常宏大的。

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目標。因為這肯定是深圳在深入瞭解各區土地供應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未來在各區各部門的努力下,實現每年2000萬平米的增量還是很有可能的。

廠房建設是一個固定資產的投資,這屬於一個長期性的概念,對於未來要作調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定製化是最關鍵的。

一方面,

未來要強化企業需求方和建設供給方之間適配性的要求

,就是建成後企業可以直接拿來用,不必進行過多的調整,以便降低後期投入成本。

另一方面,

對建設方來說,要縮短建築完成後市場化的過程,增加企業回籠資金的能力,

保證未來企業建設或者“工業上樓”模式持續運營的能力。

Q:

如何看待“工業上樓”在上下游企業集聚效應方面發揮的作用?

王釗:

深圳以超常規的力度和速度推動“工業上樓”,未來將會產生幾個效應。

一是產業集聚效應;

未來必然會出現一個相同型別或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從而導致企業規模或者企業體量不斷增大的過程。

二是對人才產生虹吸效應。

比較優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製造人才在這個過程中都會產生集聚,從而吸引更多人才來到這裡。

三是隨著人才聚集,產生

科技創新的產業公地效應。

創新依附於製造業的每個環節,不同行業的製造業人才或者科研人才集聚會產生不同碰撞,促使創新效應逐漸體現,從製造業的創新上升至技術創新或者更大層面的知識創新,由此促進整個產業的再發展。

此外,“工業上樓”也將增強企業的根植性。企業有了自己的產業空間或產業生產基地後,會加強與本地各個企業、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絡,從而對這個地區產生更大的依賴性,引導更多它的上下游企業來進駐,在周圍產生一個更長遠的發展動力。

Q:

“工業上樓”將如何為深圳“20+8”產業叢集“築巢”?

王釗:

一直以來,深圳堅持製造業立市。“工業上樓”相關政策的出臺,加上“20+8”產業集群系列配套政策,都會對未來工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在製造業的各個方面。

未來,深圳將會完善“工業上樓”相關政策,鼓勵分批分產業在各個產業的進駐,這會促進深圳在製造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記者 / 唐萍 楊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