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楊志的兩次失敗,都是他自作聰明,為何兩次失敗的背後都是自作聰明

楊志在水滸前期是個頗為重要的角色,而且經歷也不同於其餘好漢,我們說其他淪落到落草為寇、上梁山的人,要麼是自己本身就是強盜,如劫生辰綱的七星、清風山三人等等,要麼是被人所害,例如林沖、武松,要麼是戰敗了被梁山俘虜,不得不入夥,像關勝、秦明等等,也有如盧俊義、安道全這樣被梁山坑了不得不入夥的,但楊志算比較特殊,他的落草為寇,當真就是他自己失職所至。

楊志的兩次失職,分別是押送花石綱翻船和押送生辰綱失敗,這兩次失敗背後都能看見楊志背後的自作聰明。

楊志本是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早年中過武舉人,做了制使一職,關於制使的級別,歷史上制使單純是皇帝的使臣,並不是一個常設的軍職,書中提到的楊志那個作為軍職的制使,應該是小說話本里虛構的職務,我們參考梁中書點兵時的職務排名,從高到低是都監、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副牌軍。

大名府的軍官一共九級,正制使在第四級,我們考慮到楊志是當初是京官,可能級別還高一些,那麼放在大宋全國範圍內,楊志應該屬於中層軍官,應該不會太低,而且楊志這個制使連呼延灼這種外地官員也都聽過他的名頭,級別太低就不大合理了。由此看來楊志的前半生,靠著家學淵源,將門出身學得的武藝,整體是比較順暢的。

然後,楊志的倒黴一切從花石綱開始。

所謂花石綱,就是徽宗皇帝喜好珍奇的石頭,他要蓋萬歲山,於是就讓南方上貢,為這花石綱,不知害了南方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徽宗朝南方的起義和這花石綱有直接關係。而楊志便是負責押送花石綱的十個制使之一,不過他這一批整整十個制使,九個制使都交付了花石綱,唯有楊志自己在黃河上翻了船丟了花石綱,於是不敢回京城交付,就一直流亡在外,後來大赦了,楊志就心思活泛起來,拿出來全部家產,收了一擔財務,準備上京城賄賂走關係,官復原職。

楊志選擇走的關係是高俅,他這麼走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他自己是殿帥府的制使,高俅是殿帥府太尉,是直接上司,另一方面大概是因為覺得高俅是皇帝的寵臣。然而這次高俅高太尉竟然罕見的秉公執法了。

過數日,央人來樞密院打點,理會本等的勾當,將出那擔兒內金銀財物,買上告下,再要補殿司府制使職役。把許多東西都使盡了,方才得申文書,引去見殿帥高太尉。來到廳前,那高俅把從前歷事文書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了,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了。又不來首告,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著。今日再要勾當,雖經赦宥所犯罪名,難以委用。”把文書一筆都批倒了,將楊志趕出殿帥府來。

這裡高俅的態度是大怒,直接把楊志趕出去了,這裡來推測一下高俅為何這麼生氣,首先我們知道高俅的太尉是怎麼來得,陪皇上踢球踢來得,皇上高興了,他就是太尉,皇上不高興了,他就什麼都不是。而花石綱是什麼東西?就是討皇帝高興的東西,而押送花石綱的是殿帥府的制使,那麼顯然花石綱一事,高俅必然是主要的上級負責人之一,現在你楊志把花石綱丟了,皇上不高興了,問責的會是誰?想來楊志一個制使,徽宗皇帝還不至於自降身份的去直接降罪於他,出了問題,自然就是去找高俅。

也就是說,花石綱翻了一船,在楊志這裡是他自己倒黴,而在徽宗皇帝那裡,是高俅辦事不利,雖然書中沒有明說,但高俅很可能被徽宗皇帝責罵過,他自己心裡都害怕,現在你楊志竟然還敢走他高俅的門路想官復原職,這不是做夢嗎?這要是收了楊志的賄賂,哪天徽宗皇帝問一句,花石綱翻了的那個人你最後怎麼處理了,高俅怎麼說?我把他官復原職了?

可以說楊志想走高俅的門路官復原職,著實是自作聰明瞭,結果是耗盡了家財了,見了高俅一面,被臭罵一頓趕出了殿帥府。

這裡說一句,央視版水滸多少也有些往這方面解讀的意思。

因為耗盡了家財,楊志沒了盤纏,就剩下一副家傳寶刀,只得賣了寶刀,但因為一肚子怨氣,又撞上了牛二這個潑皮,於是楊志衝動下殺了牛二,被髮配到了大名府。

這次楊志在大名府得到了梁中書的賞識,有了再度出人頭地的希望,只要他做好梁中書安排的任務,也就是押解生辰綱。然而楊志不知是為了展現自己有不同尋常的才幹,還是單純自作聰明,又出了一個蠢主意,他要求押解生辰綱的途中,不要帶多人馬,只是自己帶上十幾個軍漢。

梁中書道:“恁地時,多著軍校防護送去便了。”楊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梁中書道:“你這般地說時,生辰綱不要送去了?”楊志又稟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梁中書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說。”楊志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伕挑著。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

楊志這想法挺古怪的,你說兵馬沒用,強盜來了就被嚇跑了,那強盜都比兵馬還厲害了,換成普通客商,合著強盜就不搶普通商客了還是怎麼著?

或許有人會說,楊志這是提倡低調,降低被盯上的風險,問題是楊志這個低調也沒成功,押解生辰綱的時日天氣炎熱,哪怕是是普通客商,也都是起早貪黑錯開中午的酷暑行路,你楊志這一行十多個大漢,挑著極沉重的貨物,真當不顯眼?

現實是,楊志自作聰明地以為這樣很低調,結果劉唐、公孫勝這倆人都把楊志一行人的行程摸得清清楚楚。

另一方面,楊志在路途上過於急功近利了,起初楊志是在人多的路上安排軍士們在五更出發,日中開始休息,而到了人煙稀少的地方,楊志換了做法,要求趁著大白天行路,這雖然沒錯,但注意,這是農曆的五六月,天氣極其炎熱,軍士們叫苦連天,而楊志對押運的軍士毫不客氣,動輒打罵,完全不好好講道理說明白情況,鬧得所有軍士都極其怨恨楊志。

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兩個虞候雖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氣喘了行不上。話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個人沒一個不怨悵楊志。當日客店裡辰牌時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飯行。

這裡說一下,生辰綱大約是從五月初開始送的,而蔡京的生辰是六月十五,只要趕到六月十五前送到就行,書中說到,有四五十日的時間,河北大名到現在的開封市大約是二百公里,也就是四百里,放古代道路當然要遠一些,但我們說步行,一天算行進二十里,四十天就是八百里,理論上時間正常來說是比較充裕的,也就是說,楊志哪怕是在客棧休息一兩天,也是趕得上的。

結果楊志極其急功近利,絲毫不給軍士休息的機會,結果就是到了黃泥崗,所有軍士體力都到了極限。

在黃泥崗前,眾軍士被楊志的藤條一打就起來繼續行走,但到了這裡,眾軍士已經累得不再畏懼楊志的藤條了。一直鞭打軍士的楊志也無可奈何了。最後在黃泥崗上出了事,生辰綱被劫,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了。

當時一行十五人奔上岡子來,歇下擔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陰樹下睡倒了。楊志說道:“苦也!這裡是甚麼去處,你們卻在這裡歇涼?起來快走!”眾軍漢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實去不得了!”楊志拿起藤條,劈頭劈腦打去,打得這個起來,那個睡倒,楊志無可奈何。

在央視版水滸傳中,其實在相當程度上美化了楊志,刪除了楊志動輒打罵軍士的情節,同時還原創老都管一開始就對楊志不滿,把老都管的責任加大了許多,其實原著中一開始軍士們被楊志打罵,去找老都管做主,老都管並沒有直接找楊志麻煩,相反對軍士們說“你們不要怨悵,巴到東京時,我自賞你。”可以說老都管這裡還幫著楊志安定了一下隊伍,但結果楊志真就是利令智昏,之後對軍士們打罵依舊,催促趕路依舊,這才把老都管得罪了。

我們說同樣是上梁山,同情林沖的人很多,卻罕有人同情楊志,其間的原因,跟楊志的所作所為,自作聰明不無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