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秦始皇陵中出土的4萬件兵器,為何秦始皇陵中的兵器都是青銅鑄的?

古人的智慧是我們現代人難以想象的,有許多失傳的古代技法是現代科學很難解釋的,那麼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河南省西平縣是戰國時期韓國的遺址,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古人鍊鐵的遺蹟。這些遺蹟證明鐵器的生產在當時的韓國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從秦始皇陵中出土的4萬件兵器卻都是用青銅鑄成的,這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關於荊軻刺秦記載中說,荊軻拿著匕首刺秦王,秦王繞柱逃跑去。拔劍反擊,但是因為寶劍了太長沒有拔出來。全銅材料非常容易折斷,所以青銅劍不宜做得太長,秦國人難道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1974年,考古人員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發現了大量的兵器,透過研究這些兵器,人們開始逐漸地瞭解秦軍強大的秘密。在這些兵器中,有一把青銅鑄的長劍,它的長度超過了91釐米,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王拔不出劍的原因的解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近距離搏鬥為主的古代戰爭中,長劍顯然會比短劍更有優勢,但是秦國人是怎麼解決青銅器易折斷的問題呢?研究者透過對秦劍進行化驗。分析發現,秦劍的材料配比非常的好,這種配比恰好可以讓青銅劍的柔韌度和硬度,達到了一個最好的狀態。

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對付剽悍的匈奴騎兵,秦國人使用了一種叫做弩的兵器,弩的射程非常遠,與弓不同的地方是弩上弦的時候,是用腳蹬的。有人估計弩的射程能夠達到三百米,而且在150米之內都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發射弩的板機也非常的精巧,魯的板機運用了一套非常靈巧的機械傳遞,使用者用很小的力氣就能扣動板機,扣動板機所用的力氣的大小對射擊的準確度有很大的影響。秦國人所設計出的這種板機,讓弩相對於弓來說有了很大的優勢。

在兵馬俑坑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很多的箭頭,這些箭頭幾乎都是三稜型的,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研究人員對秦軍所用的箭頭分析之後發現,這是一種近乎完美的流線型箭頭,他的三個弧面幾乎完全一樣。子彈外形的設計是為了降低飛行中的阻力,而秦軍所用的箭頭輪廓跟子彈幾乎一樣,以此可以判定,古代的秦國已經掌握了關於空氣阻力的一些規律。

秦國的兵器不僅在設計上非常的精巧,在製作上那也是非常的規整,從出土的兵器中,研究者發現不管是弩還是箭頭,秦國人都是批次生產的。由於有了統一的標準,秦國兵器的部件可以互換,在戰場上,士兵們所用的兵器某部分如果損壞了,那麼,他只要換掉壞的部分就可以繼續使用。研究人員在出土的兵器上發現的很多文字,這些文字大多是人名,都是他們製造者的名字。兵器上出現最多的人名就是“相邦呂不韋”,所以當時作為丞相的呂不韋,應該是兵工業的最高監管人。而據相關研究人員推測,在兵器上刻上製造者的名字,也是為了方便找到有質量問題的兵器的負責人。

秦軍之所以可以一統天下,除了將士本身的英勇善戰之外,很大程度,也得益於秦國高超的兵器製造水準,在那科技尚不發達的時代,秦國人就以他們的智慧創造出了令後世感到震驚的兵器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