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李恪: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身上流著兩個王朝的血液,卻被活活碾壓

他身上流著兩個王朝的血液,看起來能夠贏得崇高的聲譽,實則卻是他一生災難的開始。一個人若是缺乏改變自身命運的勇氣,那麼,他最終只能被命運的齒輪無情的碾壓。

他出生於名門貴族,不只是大唐的皇子,同時,又是前朝隋煬帝的皇外孫,身上流淌著兩個皇朝、三大豪門之血脈。這在中華歷史中可謂難得一見,用天潢貴胄來形容他再恰當不過。但是,他的一生卻是十分悲苦的,稱他為“悲劇王子”一點也不為過,他就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恪。

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

很多時候,身世就如同一個人的另一重身份,決定了其命運。唐太宗在位期間,其皇后長孫氏以及其她的九位嬪妃,共為他生育了14個兒子。如果,論起這些嬪妃們的身世背景,李恪母親的身份,絕對是非同尋常的。公元619年,李恪出生,也是在這一年,大隋的天下成為了過去,改朝換代了。

以後,江山與他外公家的“楊”姓再無關係,而是改姓“李”。他的父親便是當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母親則是前朝的公主楊妃。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大隋的公主,怎麼會嫁給了這個搶奪她父親江山的“亂臣賊子”呢?真實意圖,我們已無從得知了。

後世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李家是大隋的貴族,在起兵反叛後,先後殺死了楊妃的父兄,奪了她“楊”家的江山。然而,她這個亡國公主,自然是被俘虜了,作為戰利品,為了修復與前朝舊臣的關係,因而被賞賜給秦王為妃。

之後,這位亡國公主,先後為李世民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吳王李恪,另一個是蜀王李愔。

在《新唐書》中,記載:“李恪的母親是前朝隋煬帝的女兒,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正是因為其母親擁有這樣顯赫的身份背景,使得李恪在眾多皇室子弟中,擁有著極高的威望。李恪不只是有著尊貴的身份,並且,文武雙全,大智大勇,做事果斷,性格堅強。

《舊唐書》中,記載說他,“善於騎馬和射箭,文武雙全。”這也是為什麼唐太宗會說李恪是最為出色,並且,是繼承了自己優點的一個兒子了。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唐太宗的眾多兒子中,吳王李恪,濮王李泰最為賢能,聰明穎悟。”主席在讀《新唐書》後,也寫過這樣的評語:“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從這裡,我們不難知道,李恪是眾多皇子中最為優秀的一個!

然而,他再怎麼優秀,也無法改變他擁有兩朝皇室血脈,母親是前朝的公主的事實。在那個極重血緣的時代,他永遠也擺脫不了這種尷尬的身份。朝堂上,不只是有李朝的功臣,同時,也有前朝的舊臣。而李恪的身份,不得不讓大臣們忌憚,所以,也註定了他與皇位無緣。

這雖說不一定是歷史的必然,但是,結果卻無法改變。試想一下,哪一國的皇帝,會將皇位傳給擁有前朝血脈的皇子?儘管,他在眾多皇子中,表現的最為出色!儘管,他擁有兩朝的皇室血脈!儘管,他文武雙全,德才兼備!如果,這位皇子登上了帝位,新舊兩朝的恩怨,必然再次拉開序幕。

這份特殊的血緣關係,就已經決定了李恪與皇位無緣。

並且,那些大臣們還提出了另一種說法。

按照以往的禮制,由皇帝來決定皇位人選,不根據其能力,立嫡子而不立庶子。大臣褚遂良曾上奏說:“昔聖人制禮,尊嫡卑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雖說,李世民曾經發動了玄武門政變,廢除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將皇位傳給他,但是,說到底他還是嫡子!

然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皇后長孫氏生的李承乾、李泰以及李治三人。

所以,就算李恪能力再出眾,也無法抹去這種尷尬的血緣關係,況且,還有著庶出的身份,因而,皇位註定與他無關。同時,朝中的政治大權,一直掌握在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手中,他又怎麼可能允許有著這樣血緣關係的人來阻擋自己外甥登上帝位呢?所以,李恪註定登不上皇位。

所以說,李恪悲劇的一生,從他一出生就已經註定。

雖說長孫氏一生共為唐太宗生下了三個兒子,但是,卻沒有一個兒子繼承了李世民的才能。公元643年,李世民思來想去,最終,“矬子裡面拔大個兒”,冊立了李治為太子。

唐太宗也曾經後悔過這樣的決定,甚至,一度想要廢掉太子,改立李恪為太子。但是,長孫無忌知道他的想法後堅決反對。唐太宗聽後,嚴詞質問:“你是不是覺得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這樣反對?”被唐太宗說中了心事,換成常人肯定心慌不已。但是,長孫無忌什麼場面沒見過,只見他面不改色,並說出兩個讓唐太宗無法辯駁的理由:

一、李治性情溫厚,最適合當一個守城之君;

二、儲君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怎麼能說廢就廢,隨意更換?

唐太宗聽此,也覺得是這麼個道理,只好放棄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不再提及了。

李恪的能力以及身世背景,決定了長孫無忌與李恪註定處於對立,不可能相安無事。

長孫無忌也知道,李恪日後將會成為最大的隱患,只要有一絲機會,就要想辦法除掉他。李治登上皇位後,雖說天下看似穩定,但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導致的“無為而治”,使得李恪這種“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的宗室親王,顯得是那樣出類拔萃。

對此,長孫無忌十分憂心,如果,哪一天李恪突然振臂一呼,響應的人肯定很多,到時,“李”家的江山能否保住就很難說了!為此,長孫無忌必須做長遠的打算,不管是出於公還是出於自己的私心,這李恪都留不得!正在長孫無忌想要抓住李恪的把柄時,歷史給了他機會。

史載,公元653年,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謀反的事被透漏出去,長孫無忌於是藉此機會除掉了李恪,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患。

當時,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蠻不講理,甚至,曾經與玄奘的高徒辯機私下勾結,這件事傳出去後,辯機和尚被執行了腰斬。李治登上皇位後,高陽公主以及駙馬私下召集了一些大臣準備發動政變,以奪取政權。可是,這件事還是被捅了出去,準備工作還沒做好,謀反的事就被洩露了,最終,被捕入獄。

房遺愛被抓後,長孫無忌軟硬手段同時施展,還不斷對其進行暗示:“你只要一口咬住李恪不放,就能免罪。”這房遺愛十分畏懼死亡,同時,也不是什麼善良的人。於是,決定豁出去了,一口咬定李恪也參與了這次謀反!李恪十分委屈,在家好好待著,都能禍從天降。

僅僅一天,他就從皇子變成了叛賊同黨,不只是遭遇了牢獄之災,還被認作是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在這種形勢下,不管他怎麼解釋,誰都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此時,李恪的生死,徹底被掌握在長孫無忌的手中。公元654年開春,時值李恪34歲,他在長安自盡而亡!

這讓他又多了一個“稱號”——史上最悲催的皇子。李恪臨刑時,大喊:“如果老祖宗有靈的話,就讓奸相長孫無忌全族皆滅!”

史載:李恪被冤殺之後,“海內冤之”,“絕天下望”!

此事,亦被後世認為是長孫無忌應有此報。

李恪就這樣死了,被冤枉而死,他的死,看似是因為他擁有兩朝的血脈,以及庶出的身份,但是,往遠了說,還是因為長孫氏母族的勢力過大,也因為自古以來對庶子的偏見。

顯慶五年,在長孫無忌獲罪之後,李恪被唐王朝追封為鬱林郡王,並得以立廟祭祀,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為鬱林縣侯來作為李恪的繼承人。李恪在獲罪賜死後,墓誌記載唐王朝特別優待以國公之禮將其下葬 ,可見,李恪在被賜死時已被廢為庶人,也就是說,其皇族的身份在當時被剝奪。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很難理解古人的血緣以及嫡庶的觀念,也不需要去懂。在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很多事情也是不為我們能左右的,就像是人們掛在嘴邊的“官二代”、“富二代”等。但是,如果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那麼,就必須擁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決心,掃平成功路上的障礙!

在有一定實力的情況下,加上所向披靡的勇氣和決心,或許就不會如李恪一樣,空有一番能力卻最終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下了!

參考資料:

【《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新唐書·長孫無忌列傳》、《大唐故李君之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