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杜牧的一首七律,淡淡說來,卻透出深沉的悲慨

杜牧是晚唐的傑出詩人,雖然才華蓋世、壯志凌雲,卻總是懷才不遇、沉淪下僚。他的作品頹唐而不消沉,憂鬱中透出清麗。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曾如此評價,“律詩至晚唐,李義山而下,惟杜牧之為最。宋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下面介紹杜牧的一首七律,淡淡說來,卻透出深沉的悲慨。

河湟唐代:杜牧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

安史之亂爆發後,駐守在河西、隴右的軍隊東調平叛,吐蕃軍隊乘機進佔了河湟地區,對唐朝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杜牧有感於晚唐的內憂外患,急切地主張討平藩鎮割據、抵禦外侮,因此對收復失地極為關心,先後寫了好幾首詩,《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河,是黃河;湟,是湟水,指唐代河西、隴右一帶地方。當時那裡被吐蕃佔領,長期不能收復。杜牧感嘆唐朝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歷史上也曾有過皇帝和大臣希望收復這一地區,但都沒能實現。

首聯回顧過往,“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元載是唐代宗時的宰相,曾提過收復河湟的具體建議,後來唐憲宗李純也曾留意過西北地區的收復間題。借箸,借筷子用,引申為籌劃的意思。傳說項羽率軍隊包圍了滎陽,劉邦在吃飯時還同張良商量如何對付項羽,張良借用劉邦的筷子比劃著說明這件事。

但是收復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頷聯借用典故說明並未實現。“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元載後來因事被殺,唐憲宗也沒到過河湟一帶。旋,不久的意思;“衣冠就東市”,是化用漢代晁錯的事。晁錯曾主張削奪各諸侯的封地,結果自己卻還穿著朝服,就被拉到東市殺頭。詩人用晁錯的事,來說明元載被殺。弓劍,是一個典故,傳說黃帝死後,墳中只留下了弓、劍,身體卻成仙飛走了。後來各個朝代的皇帝死了,都不直說死,而說他成了仙。

頸聯描寫河湟地區的人民狀況,“牧羊驅馬雖戎服,自發丹心盡漢臣。”他們雖然從事遊牧生活,穿的也不是漢服,但至死仍是一片丹心,念念不忘自己是唐朝的臣民。詩人提醒皇帝,不要忘了那些被佔領者長期奴役的臣民。杜牧感情深摯,表現出對邊地人民的關心和懷念。

尾聯抒發感慨,“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詩人講述了一段歷史,又懷念起失地百姓的苦難,於是心情有些沉重地說,現在只有涼州等地的歌舞還在全國流傳,供那些對國事不關痛癢的閒人們消遣!作者諷刺冷峻,不動聲色,只是淡淡說來,字裡行間卻透出深沉的悲痛和憤慨。

縱觀這首七律,勁健而不枯直,闊大而顯深沉。作者對那些醉生夢死的“閒人”們,順筆捎帶似地給予鞭撻,語言看似平淡,卻很耐人尋味。杜牧精通兵法、熟讀歷史,也對晚唐社會的現狀極其擔憂。但是詩人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建議不僅不會有人理睬,還可能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想到這些,他就覺得心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