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項羽烏江自刎6年後,江東子弟捲土重來,雖戰敗卻與劉邦玉石俱焚

引言

李斯曾在《諫逐客書》中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勸諫秦王要有寬厚肚量。君王如此,常人亦如此。凡是胸懷寬廣者往往能成大器,凡嫉賢妒能之輩不僅自己難成氣候,史書中也往往留下惡名。劉邦就是一典型例子,在一統天下之前頗有容人之度,因此能打敗項羽成為天下之主;登基後對功臣百般猜忌,也為自己身死埋下禍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隨後各地群雄並起。

同年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在會稽發動起義,原泗水亭長劉邦在沛縣起兵。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很快失敗了,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程序才剛剛開始。

▲陳勝吳廣起義畫像

01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典型的名門之後,在起義之初受到眾人擁戴。鉅鹿之戰中更是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擊敗秦軍主力。

項羽個人實力非常強悍,清朝文壇女才李晚芳曾評價他:“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然而項羽自小不願意學習兵法,在多次大勝後剛愎自用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他大肆破壞咸陽城,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殺害已經投降了的秦王子嬰。後來他甚至懷疑麾下第一謀士——被他尊稱為亞父的范增,與部下逐漸離心離德。

劉邦是晉國大夫後代,但在他這一代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因其豁達大度的品性,諸多英才投奔其麾下,其中就包括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人為劉邦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也多次公開稱讚三人才華。

在麾下諸多良臣猛將的輔佐下,劉邦入關時秋毫無犯,只約法三章;在項羽鴻門宴上成功逃脫;受封漢王后又以暗度陳倉之計破局,成為當時唯一有與項羽一爭高下力量的人物。

▲項羽劇照

項羽和劉邦的機遇恰巧相反。項羽一開始便實力雄厚,受到天下英雄景仰,連劉邦都曾投於他麾下。項羽入主咸陽後,因為民心所向,甚至擁有分封各路起義軍的權力,卻在後來因殘暴多疑失了軍心;劉邦則從沛縣之中一路走出,逐漸積攢人脈與兵力,因寬厚而在“人和”這一點上佔了十足十的優勢。

最終,公元前202年,項羽被

圍垓

下,霸王別姬之後率八百騎夜逃,最終在烏江邊留下“無顏見江東父老”遺言,自刎而亡。

02

楚漢之爭是劉邦平定天下的關鍵一步,自此漢朝成為名正言順的中原統治者。

劉邦登基後,曾經為他征戰四方的將領們均受封為王: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

稱帝后的劉邦猜疑心逐年加重,愈加不信任天下的異姓王爵。

▲漢高祖劉邦劇照

恰在此時,燕王臧荼因自己是項羽所封,在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的行動中深感自危,於是起兵謀反,被劉邦親自率兵斬殺。

漢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同為項羽所封的趙王張敖,也被劉邦找藉口貶為宣平侯。

曾為劉邦開國功臣的彭越與韓信也未能倖免。

漢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劉邦在征伐陳豨時曾向彭越徵兵,彭越託病派麾下將領帶兵到邯鄲會師,被劉邦以不尊重為由責備。此時,彭越手下一太僕向劉邦誣告他謀反,於是劉邦逮捕了彭越並將他囚禁於洛陽,後流放到蜀地。呂后則認為彭越流放後是心腹大患,再次令彭越門客誣告他造反,並誅殺彭越三族,封國也被廢除。

▲彭越劇照

03

最為英勇善戰的韓信也逃不過君王猜忌,尤其在他收留了項羽舊部鍾離昧後,更讓劉邦記恨。於是劉邦以謀反為藉口將他逮捕到洛陽,後被貶為淮陰侯。漢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陳豨謀反時,韓信本打算支援他,此訊息被家臣出賣給呂后,於是呂后和蕭何合謀誘殺韓信於長樂宮,並夷滅三族。

自此,漢朝開國大將只餘下英布一人。

韓信、彭越先後被殺,彭越甚至被剁成肉醬分賜諸侯,英布難免心有慼慼。

他暗中部署軍隊,並於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史記·黥布列傳》記載,兩軍交戰時“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劉邦看到英布排兵佈陣一如項羽,於是絲毫沒有對他留手,英布最終大敗虧輸,屍體都是分屍而葬。

▲英布劇照

五十歲高齡的劉邦在此次征伐中身中流矢,自此一病不起。制定了“非劉姓者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後,不久便駕崩身亡。

當初英布是項羽手下,楚漢戰爭後期才投靠劉邦,他也曾是項羽江東子弟兵中的一員。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英布叛亂雖未成功,但也算是與劉邦同歸於盡了。

結語

《孟子·公孫丑下》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比起劉邦,項羽可以說佔到了天時地利,劉邦只佔了人和,卻因此大敗項羽,成就大漢王朝。而後期劉邦外猜疑功臣,開國之臣除張良外無一善終,內寵幸妾室冷落呂后,也是漢高祖末年各地叛亂不斷的重要原因。“民心所向,勝之所往”,佔住“理”字,贏得百姓支援,才是統治者長治久安之道。

參考資料:

《諫逐客書》

《史記·黥布列傳》

《孟子·公孫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