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最懂吃的作家,汪曾祺筆下的美食,飽腹的你勿看!

“ 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菰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寥寥幾言,汪曾祺就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闊別家鄉已久的吃貨形象。作為同鄉的我,也恨不得現在去菜市場買來鹹菜與茨菇,做一碗湯來過過嘴癮。

當然高郵美食不只是有鹹菜茨菇湯,有些朋友可能會想到高郵鹹鴨蛋、雙黃鴨蛋。但我和汪老有一樣的想法,我們那個窮地方並不是只出鹹鴨蛋。

那先介紹一下高郵蒲包肉,小時候上學,爺爺接送我的時候,我時常會在燻燒店門口,要爺爺買點蒲包肉回去。在高郵,蒲包肉成為了宴席上必備的菜品之一。或許正因為蒲包肉的受歡迎程度,高郵話中關於“吃貨”的稱呼或許就來源於它,叫做“大pubao”。

蒲包肉的形狀好就像一個小小的葫蘆,小巧精緻。 主料就是豬肉,最好是選擇豬後腿的精肉。然後把肉剁碎,加入蔥、姜、料酒、香料、粉和鹽拌勻。內部襯上豆腐皮,將肉餡灌入蒲包。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繫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切成片,很香。

汪老他的小說《異秉》中有過這麼一段描述:“王二的燻燒攤每天要賣出很多回滷豆腐乾,除了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在高郵,每一個燻燒攤子裡都有蒲包肉,蒲包肉可是高郵燻燒攤子上的鎮攤之寶。

或許有讀者會問現在王二的燻燒攤還在嘛?這當然是已經不在啦。不過,在汪曾祺紀念館旁邊,就有王二後人開的蒲包肉店,味道依舊是一絕。

看過《大淖記事》的朋友,文中有這麼一處細節,恐怕還是記憶猶新的:就是叔公看見賣餃面的挑著毯子過來,就問幾個女人,敢不敢跳下去洗澡,我獎勵一碗餃面。

其實,這餃面,就是餛飩與陽春麵下在一起。

而在高郵的傳統飲食習慣中,都是早上下面,下午下餛飩。

高郵陽春麵是顏色濃郁的醬油湯底,湯汁不多,像拌麵,和外地那種白湯陽春麵並不一樣。

雖然高郵陽春麵一般不放澆頭,但味道很特別。醬油湯的味道比想象要中厚重,入喉有鮮辣的刺激感,麵湯裡沒少放胡椒粉,還有香濃的豬油味,連湯帶面一碗下肚,額頭微微冒汗,原本昏沉的頭腦也瞬間清醒。

高郵的陽春麵味道好,首先在於面是用一種加鹼的水面,比一般的麵條更有韌性,吃起來順滑。

此外,一碗陽春麵的“靈魂”,是特別煉製出來的醬油。

醬油里加入了高郵湖的蝦籽,仔細看會發現湯裡漂著研磨成細粉的蝦籽。

蝦籽用來提鮮,豬油香潤,加上胡椒粉的的辛香,光是佐料就已經讓這碗麵層次豐富。再加上醬油底料經過稍許開水的攪拌,香氣都被激發出來。

據說汪曾祺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一碗掛麵,裡面放醬油、蝦籽、胡椒粉調味,其實就是這種高郵陽春麵的改良做法,可見一個人的口味從小就已經固定。

而餛飩也是用陽春麵的湯底下的。吸滿蝦籽、胡椒粉的餛飩皮和肉餡,味道也同樣是辛辣鮮香無比。

最後,我們再來說道說道高郵的鹹鴨蛋吧,很多人知道高郵鹹鴨蛋,大部分是從初中語文課本上那篇《端午的鴨蛋》。就因這篇文章,很多人念念不忘,汪曾祺成了高郵鹹鴨蛋的代言人。與其他地方的鴨蛋相比較,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如果用以待客,要連殼對半切開,但自己享用,最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當我們去感受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時,會發現他對生活樸素的熱愛。在這個老頭兒眼裡,生活是新鮮有趣的,有新鮮的顏色、氣味和聲音,要學會用感官去“吃”各種印象。 其實,在面對生活的繁雜時,我們不妨抽身而出讀讀汪老的文章,生活總是有那麼多好玩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