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首因效應”並不靠譜,在人際交往中要透過觀察,才能對人做判斷

人類社會非常複雜,往往會充滿著各種奇怪的效應,尤其是“首因效應”更是可怕,它幾乎會讓我們的判斷力失真。該如何成功地避免首因效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一種效應理論,它也被稱作是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程序。

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反之,對於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為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

所謂“人不可貌相”,其實正與首因效應相關,至於該如何避免首因效應?我們還是看看古人的做法:

一、張松

人的面貌是天生的,雖然現代存在整容技術,但是古代卻沒有,只能頂著一張天生的面容面對一切。毫無疑問,面目醜陋確實會在人際交往中佔據劣勢,繼而令首因效應顯現。

三國時期劉璋的手下張松,是一位貌醜之人,但他胸有大志,一直盼望著能立下大功。為此,他曾攜帶西川地圖去拜見曹操,卻被曹操拒之門外,原因很簡單,只是由於自己的長相太對不起觀眾。張鬆氣憤之餘,便帶著地圖改道投靠劉備,劉備禮賢下士,並不認為張松醜陋,劉備得到地圖,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二、楊雄

人生來就有缺點,任何人都不例外,所謂“十全十美”,只不過是一些奉承的話而已,首因效應出現的源頭,也正在於此。

楊雄是西漢文帝時期的大才子,進入到朝廷為官後,一直被同僚寄予厚望,可謂是前程似錦。然而楊雄卻有一個大毛病,即天生患有口吃病。正因如此,他也被皇帝瞧不起,稱他是“口吃官”,認為其作為一名官員,連正常交流都無法做到,又何談協助自己治理國家呢?因此,楊雄的才能也得不到施展。然而楊雄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醉心於筆耕不輟,最後終於完成了《方言》鉅著,為後世語言學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

三、屈原

人與人的性格不同,有人生性耿直,有人生性諂媚,有人喜歡仗義直言,有人則更喜歡趨炎附勢。相比之下,仗義直言者往往會受到排擠,而諂媚之徒卻善於鑽營投機,畢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向來喜歡秉忠直諫,卻因為耿直遭到貴族們的排擠,無奈之下只能自投汨羅江,造就了千古冤屈。屈原一心為國為民,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他的能力不亞於伍子胥,卻終因為“耿介”,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不好而失敗。

四、張嶷

首因效應最可怕之處,在於一個缺點就能遮蔽所有的光輝,瑕不掩瑜的道理人人皆懂,卻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將其“亮點”發掘出來。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在民間三國武力值排行榜上,趙雲無疑是排名較高者。然而,蜀國有一位將領完全可以與之比肩,此人正是張嶷。張嶷因為放蕩少禮,一直被朝廷官員視作譏諷的物件,劉備也十分看不起他,只能將其派往邊疆鎮守異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張嶷的預言能力堪比諸葛亮,戰略眼光也強於關羽、張飛等人。清代李光地曾評價張嶷道:趙雲、張嶷不只具備為將者的謀略,二人遇事明 決 、老成持重,實乃劉備託孤重臣之選”。可惜的是,在首因效應的影響下,他的才能被徹底埋沒,只能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

五、梁鴻

“順情說好話,耿直討人嫌”,耿直之人往往最不受人歡迎,原因是他們即使說出了真話,卻也會因為打破了和諧的氣氛而被敵視,其中埋藏的首因效應著實令人深思。

梁鴻字伯鸞,是扶風平陵人,也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放蕩不羈,看不慣封建朝廷的黑暗,故此曾氣憤的寫下《五噫歌》,用以諷刺統治者的奢侈,由此引得漢章帝十分不滿,對其大加批評。

自此之後,梁鴻頓感心灰意冷,從此改名換姓,隱居於南方一生沒有做官,朝廷也失去了一位棟樑之才,令後人唏噓不已。

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盡善盡美,對於“首因效應”,我們要儘量加以遏制,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絕非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只有我們能夠清楚首因效應的危害,才能靜下心來長久觀察,繼而發現每一個人的優點。

參考資料:《漢書》中華書局出版 班固著

《史記》中華書局出版 司馬遷著

《三國志》中華書局出版 陳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