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陳友諒手下第一猛將,險些生擒朱元璋,最終選擇出家並活到99歲

元朝末年,全國各地不斷髮生農民起義,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許多起義軍勢力不斷壯大,其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尤為強大。亂世之中總能出現極其厲害的謀臣武將,比如三國時期的呂布、關羽、許褚、諸葛亮等人,元末時期也出現了許多智慧過人的謀士和勇不可當的武將,朱元璋手下便有劉伯溫、常遇春、徐達等人。在陳友諒的部下中,有一人被稱為“元末第一猛將”,他就是張定邊,自然而然也是陳友諒手下的第一猛將。

陳友諒能夠稱霸一方,張定邊功不可沒。張定邊和陳友諒是老鄉,也是非常好的兄弟,根據史書中對他的描述:身材魁梧,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當年張定邊與陳友諒、張必先三人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從陳友諒起兵,張定邊助其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張定邊的勇猛並不是哪一個人“自封”的,而是有許多歷史依據來證明他是元末第一猛將。在與朱元璋的多次戰役中,張定邊幾乎是百戰百勝,並且多次力挽狂瀾,多次救陳友諒的性命。可惜陳友諒不納忠言,並且我行我素,張定邊多次勸諫他也無濟於事。

當時陳友諒集結舉國之兵,且載文武百官,準備孤注一擲,張定邊再三勸阻,可惜都是無濟於事。陳友諒率大軍深入南昌,後方則早已空虛,而當時南昌城的守將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最終陳友諒中了緩兵之計,以至於不得不與朱元璋大戰於鄱陽湖,儘管如此,張定邊在關鍵時刻還連斬朱元璋的三員大將,並險些將朱元璋生擒。

在鄱陽湖戰役的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旗艦從陳友諒的水軍陣型中駛出,當時朱元璋的軍隊還以為是普通的巡航人員,就連陳友諒的部下也以為是巡航人員(張定邊的計劃並未讓陳友諒知曉)。張定邊率領戰船直接衝向朱元璋的旗艦,意圖直取朱元璋的首級,張定邊勇不可擋,孤軍衝進朱元璋的水軍前陣,雙方的軍隊都看得是目瞪口呆,還沒緩過神來。

朱元璋對此其實並沒有提防,他根本沒有料到陳友諒竟然敢率小股部隊奇襲,其實連陳友諒都沒有想到張定邊會做出如此危險的舉動。朱元璋的軍隊沒有任何提防,前鋒大軍紛紛敗退,張定邊直奔朱元璋而去,一路衝到中軍,朱元璋的水軍才反應過來,此人的目標是主帥朱元璋。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並指揮戰艦前去阻擋,原本以為被三十餘戰艦合圍,已經是死路一條,沒有想到張定邊竟然孤軍奮戰,銳不可當。

張定邊一路擊敗朱元璋的各路將領,先後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硬是衝出一條血路來,朱元璋的軍隊也被他衝成兩半。朱元璋可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慌忙之下由於轉舵時太急,導致船隻擱淺,眼看朱元璋就要被俘虜,此時常遇春前來救駕,最終用弓箭射傷張定邊,張定邊也不得不退出。此戰之後,陳友諒的軍隊潰敗,其本人也中流矢而亡,最終全軍覆沒。

雖然陳友諒的軍隊最終失敗了,但並不能否認張定邊的功績,他險些將朱元璋生擒,猶如常山趙子龍在世,於萬軍從中欲取敵將首級,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猛將。

在最後關頭,張定邊冒死駕小舟載回陳友諒的屍首,並保護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安全撤退。陳理最終也難以抵擋朱元璋的大軍,張定邊深知大廈已傾,自感擎天無力,最終選擇解甲歸田,並且改名換姓,混跡於江湖。張定邊不願意做朱元璋的降將,便在公元1368年遁入空門,出家成了和尚,最終於公元1417年逝世,終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