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魏延的一次奇怪經歷, 遭人怒罵憤而出手, 最終只能落荒而逃!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發生在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曹操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劉琮、劉備、魏延和文聘。原文如下:

城中忽有一將,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眾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當下魏延輪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大叫:“劉皇叔快領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張飛便躍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驚百姓!”魏延只管招呼玄德軍馬入城。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認得我大將文聘麼!”

魏延大怒,挺槍躍馬,便來交戰。兩下軍兵在城邊混殺,喊聲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願入襄陽!”孔明曰:“江陵乃荊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為家。”玄德曰:“正合吾心。”於是引著百姓,盡離襄陽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陽城中百姓,多有乘亂逃出城來,跟玄德而去。魏延與文聘交戰,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延乃撥馬而逃,卻尋不見玄德,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進攻荊州,劉表病逝。以蔡瑁、張允為首的荊州主降派慫恿劉琮降曹。劉備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撤出樊城,向襄陽進發。誰知到了襄陽城下,蔡瑁、張允等人緊閉門城門,不然劉備進城。此時,魏延帶著一百多人砍死守門將士,開啟城門,打算讓劉備等人進城。不過,最終劉備放棄了進城的念頭,率眾向江陵進發,魏延也隨即離開襄陽,去投奔長沙太守韓玄。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是文聘口中的“無名小卒”,意為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說首創的一句成語。

曹操發動荊州之戰後,劉備急忙離開樊城,向江陵撤退,這一點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在這期間,諸葛亮還提出趁機奪取襄陽的計策,但被劉備拒絕。不過,這期間並未有過蔡瑁、張允不準劉備進城之說。

那麼,魏延又是否有過殺死守門將士、放劉備進城之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此時魏延的身份並非荊州城中的一位無名小卒,而是與劉備有著非常特殊的關係。據《三國志?魏延傳》載:“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這個記載中的關鍵詞是“部曲”。什麼是“部曲”呢?簡而言之,部曲就是家僕或者家奴,跟隨主人的時間很長。像魏延這樣的一名“部曲”,又怎麼可能如小說中描述的那樣不認識劉備呢?顯然,小說中的這個情節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最後說一說這則故事提到的文聘。文聘本是荊州牧劉表手下的大將,對於劉琮投降曹操的做法頗為牴觸。因此,自從劉琮做出投降曹操的決定後,文聘就閉門不出。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如小說中說描述的那樣去與魏延單挑。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