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從"開胃"到"反胃",揭秘"螺螄粉靈魂"酸豆角背後的江湖

繼腳踩酸菜後,“酸味家族”的另一重要成員——酸豆角,又成了熱搜主角。

起因同樣因為“腳”。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出兩張來源不明的照片,照片中有工作人員用腳踩的方式醃製酸豆角,並配文“螺螄粉愛好者震怒!嘔!”的文案,原博主很快表示所發圖片未經考證,並在之後刪除相關博文。

但由於內容涉及食品安全,且3·15剛揭露了一批違規生產酸菜的企業,“腳踩酸豆角”話題仍舊迅速發酵,柳州螺螄粉協會也給出官方迴應。

一時間,多家螺螄粉企業也“坐不住了”,紛紛闢謠之餘,還主動公開自家酸豆角生產流程或者提供檢驗報告,以證清白。

3月22日,貝殼財經記者向部分線上和線下螺螄粉店的工作人員求證,其均表示網傳資訊不實,多數公司表示產品銷量未受影響,也有部分企業表示銷量受到影響,但並未透露具體情況。

“近期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會帶來一場食品加工產業進一步深化的變革,從大城市的大企業到小城市的小作坊,全產業的加工標準都會提高。這些標準的提高,對於我們國家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會有更好的保障。”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圖/ic

腳踩

酸豆角?

多家螺螄粉企業迴應:我們沒有

“兩天了,我還沉浸在酸豆角塌房的震驚中。”酷愛酸豆角肉沫米飯的李紅(化名)說:“肉沫和酸豆角簡直是天作之合,肉的香味和酸豆角的酸味鹹味交織,讓人慾罷不能。”

圖/ic

“還能直視酸豆角炒飯嗎?”“酸豆角可是米粉的精髓呀”“沒了酸豆角,咋吃螺螄粉”……隨著“腳踩酸豆角”話題的發酵,螺螄粉企業紛紛選擇主動公開生產流程或者提供檢驗報告,自證清白。

3月22日,柳州螺螄粉協會發布宣告稱: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與“腳踩酸豆角”無關。事件發生之後,協會第一時間深入和多家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生產企業進行情況核實,確認這並不是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生產企業的加工現場。

但該協會於昨日(3月22日)下午刪除該宣告,23日上午重發了一份,但下午記者發現新發的宣告也已刪除。

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螺霸王、螺狀元、柳江人家等企業紛紛釋出宣告稱,其產品所使用的酸豆角並非“腳踩”製作。

螺霸王、柳江人家等企業還公開了自家公司的酸豆角生產加工全過程,影片流程顯示並未有“腳踩”。

闢謠可謂及時,不少網友看到後又路轉粉,歡呼“螺螄粉的快樂回來了”。

但在柳州螺螄粉協會最早釋出的迴應裡指出,經過協會進一步調查,協會查明此次網傳的“腳踩酸豆角”圖片來源於百度百家號上曝光的河南酸豆角工廠的製作過程。

言外之意是,真的有人腳踩?

螺久香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網上流傳的影片為外省【幹法工藝(用腳踩)】,咱們螺螄粉採用柳州本地【溼法醃製工藝(用桶、缸等容器儲存)】的酸豆角,所有的生產進貨流程均符合國家食藥監要求的規範。”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傳統工藝”缺乏食品衛生和安全理念,在整個醃製過程中,是否真正做到流程化、標準化以及科學化是最關鍵的。對於企業而言,如何把傳統制作與現代工藝進行有機結合,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酸菜“踩”痛一片泡麵企業,螺螄粉企業紛紛闢謠背後,是否受到“腳踩酸豆角”的牽連?

畢竟,“臭味網紅”螺螄粉身後站著百億市場,而酸豆角、酸筍則常常被嗦粉群體視為螺螄粉的兩大靈魂。

3月22日,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部分線上和線下的螺螄粉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網傳資訊不實,並且,多數公司表示產品銷量未受到影響。

北京某螺螄粉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沒聽說需要腳踩這個程式!我們家是自己買豆角,自己醃製,流程不復雜,我們有自己的配方,客人很喜歡。這幾天客流量和往常沒有不同。”

不過,也有螺螄粉企業表示,近日銷量確實有受到“腳踩酸豆角”事件的影響,但並未透露具體情況。

“攻城不易,守城更難。希望網紅產品能帶頭把好食品安全關,讓大家能夠吃得放心,企業也能獲得可持續發展。”有消費者對記者建議道。

酸豆角致富

菜農的

“鹽罐子”

“錢袋子”

酸豆角在餐飲界的地位可不僅是螺螄粉的“靈魂”,很多速食品都離不開酸豆角。比如,酸豆角肉包、老壇酸豆角排骨麵等。小小酸豆角,背後也有大生意。

據廣州日報2021年1月報道,“梁碧華建立的雙華食品廠在廣佛肇慶高速公路回龍出口不到2公里處,是由一個廢棄的糧庫改建的,田間的豆角與青菜就在這裡變成了市民餐桌上的精緻小菜與美味佳餚。這家食品廠也用一片片菜葉、一根根豆角挑起了德慶縣回龍鎮與馬圩鎮300多個農戶,尤其是幾十戶貧困戶的經濟增收與家庭脫貧的重擔,每畝可為他們增加年收入約2萬元。”

2021年9月,肇慶市農業農村局也釋出過題為《肇慶這個地方發家致富竟是靠小小的酸豆角》的文章。

文中寫道,“目前,梁碧華著力擴大豆角種植規模,建立了以馬圩鎮、回龍鎮、武壟鎮為中心,覆蓋封開縣、高要區等‘兩縣一區’種植基地5個共2000多畝,以及三間食品加工廠。”

公開資料顯示:在雙華食品廠成立之前,誥贈村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剩下部分村民主要透過散戶種植豆角,醃製酸豆角維持生計。由於村民外出時間較長,造成本村丟荒閒置土地過多,散戶式種植面臨規模化不高、產品保質期短、市場需求資訊不對稱等問題。

梁碧華創業兩年後,2018年12月,在湘粵贛黔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活動上,德慶縣雙華食品廠與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成功簽約,合約金額總計1。38億元。

二次加工食品問題

為何

頻發?

專家:市場流行的土法制作很難保證食品安全

二次加工食品讓人憂。本是開胃的速食配料,伴隨著製作過程的曝光,開始變得讓人反胃。二次加工食品問題為何頻發?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最近食品安全問題頻頻曝光,這背後實際上不是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出得更多了,而是現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了,已經深入到生產過程的工藝流程、技術手段等方面,所以,就會把過去很多潛伏的問題曝光出來。”

“我考察過很多食品企業的加工車間,實際上,現在很多企業都是能夠達到相應標準的。”賴陽表示:“但是,現在市場上有一些人,更傾向於土法制作,採用傳統工藝,而這類產品加工方式,按照現在的標準,是很難保證食品安全的。還有一部分加工廠,屬於小作坊,自己做食品加工,它們的生產條件和我國現有的標準也存在較大差距,這樣的食品流入市場,就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我覺得,近期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會帶來一場食品加工產業進一步深化的變革,從大城市的大企業到小城市的小作坊,全產業的加工標準都會提高。這些標準的提高,對於我們國家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會有更好的保障。” 賴陽認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陳莉 校對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