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食堂變學堂幸福樂滿堂

戴上遮陽帽、挽起老伴,上午10點半,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溫泉街道湯邊社群的林亞玲奶奶,向小區對面的長者食堂走去。

時間還有些早,林奶奶和老伴最先到。輕車熟路地摸開燈的開關,幫著把桌椅動一動,緊接著走到靠牆的雙人桌坐下――那是她和老伴常坐的位置。

10點50分,送餐車準時停在樓下,食堂也開始陸續進人。茄汁魚塊、絲瓜花蛤、家常豆腐……熱氣騰騰的飯菜被端上餐桌。“三菜一湯,12元!今天好幾樣都是我愛吃的。”林奶奶豎起大拇指,說自己對長者食堂是“越吃越滿意”。

“歲數大啦,兒女又不在身邊,吃飯就將就著對付。自從家門口的長者食堂開了,這一年來,天天來!”“可不是,下個樓、過馬路,5分鐘就到!”老伴在一旁插話。

作為福州市核心城區,鼓樓區人口密集,老齡化程度高。2019年,鼓樓區就啟動長者食堂建設,要求全區每個街道(鎮)配備至少一個長者食堂。2021年,鼓樓區又實現所有社群全部配齊,並在此基礎上對長者食堂進行提升,打造“長者食堂學堂”的升級版,在滿足老人吃飯需求的同時,豐富其精神需求。

飯點一過,撤下餐具,清潔桌面,幾張桌椅一拼,食堂變成了學堂。下午3點,一堂艾草薄荷膏的手工課就在這裡舉辦。

“社群活動空間有限,我們依託長者食堂,打造社群老人公共活動空間。”湯邊社群負責人陳華麗介紹,既讓長者食堂三餐之外的時間得到了有效利用,又豐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書法、攝影、短影片、手工製作、合唱團……隨著老人需求的多樣化,在鼓樓區,一家家“長者食堂學堂”的功能也在不斷拓展。針對老年人要幫兒女照看小孩的需求,華大街道屏山社群開展起老少皆宜的活動;立足閩越王城遺址冶山所在地的特色資源,中山社群帶領老人們走向戶外,開展古蹟遊學活動;學堂不開課的時候,有的長者食堂就化身以老人為主的社群交流平臺……

“不僅能長知識、學技能,更重要的是還能以課會友、連線社會。”林奶奶坦言,“長者食堂學堂”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變,連朋友都比以前多了一倍。

“自推行長者食堂以來,我們不斷完善和豐富運營管理機制。力求長者食堂讓百姓放心,長期辦下去,越辦越好。”鼓樓區委書記黃建新說。

長者食堂,食品安全是第一位。食品安全和食堂運營如何保障?在水部街道樂天泉社群,每天送餐前,食品安全專管員張欣都第一個到。檢查食堂環境、配餐操作、菜品留樣……“我們透過市場監管局增派的食品安全專管員和社群幹部每日陪餐,匯聚各方力量,讓老人家吃得更放心。”張欣說。

讓長者食堂辦得更好,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模式是關鍵。過去,一些社群場地受限,不能自己辦食堂;一些社群辦了食堂後因資金少運營不下去。鼓樓區探索中央廚房配餐進社群的助餐服務模式,很大程度破解了社群辦食堂的難題。

截至目前,鼓樓區已建成72家“長者食堂學堂”,實現69個社群全覆蓋。鼓樓區已登記申辦就餐卡近3萬人,惠及全區60歲以上老人13。5萬人,累計學習人次超50萬。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7日 14 版)

(責編:白宇、楊光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