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康師傅憑“再來一瓶”成行業第一,年賺321億,紅牛卻虧了2000萬

想必不少人在此前都參加過

“再來一瓶”

的活動,幸運的話,甚至用了1瓶飲料的錢,換來了3、4瓶飲料。

而有些企業也將“再來一瓶”發揮到了極致。

康師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01

康師傅憑“再來一瓶”成行業第一

1992年

這一年,

康師傅向市面上推出了一款泡麵產品

,憑物美價廉的優勢迅速搶佔市場。

在泡麵市場站穩腳跟後,

康師傅又開始向飲料、蛋糕等行業進軍

,初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這樣看來,康師傅的發展也算是十分順利,沒有必要搞中獎活動。

確實不可否認,康師傅本身的發展並未出現問題,

但彼時的市場環境卻已經發生改變。

在中國大陸市場內紅牛、娃哈哈等飲料品牌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可口可樂等外企也相繼加入

,奪去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眼看飲料市場這塊大蛋糕正在被分走,康師傅決定做出改變,向市場中推出了“再來一瓶”的活動。

此次康師傅可謂是下了重金,向市場中免費投放15億瓶飲料,中獎率高達20%。

想必很多80後、90後對此都深有體會,也有不少人幸運中獎。

更主要的是,憑藉與此康師傅再次在行業內脫穎而出,獲得諸多消費者的支援。

在2009年這一年,其在飲料市場中的佔比超過了32%,成為行業老大,鞏固了位置。

看似康師傅此次是下了血本,但實際上,它獲得的收益還遠不止於此。

據悉,2009年其年賺321億,同比上漲了18.9%,淨利潤也上漲了2.45%。

總之憑藉“再來一瓶”營銷活動,康師傅成為了幕後大贏家。

02

紅牛虧了2000萬

可有意思的是,明明是走同樣的道路,採取同樣形式的

紅牛,不僅沒有賺錢,反而還虧了2000萬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了中間環節。

一般大家發現自己中獎了,就會拿著瓶蓋到商店或者超市兌獎,店主再拿著瓶蓋到經銷商兌換,

經銷商再聯絡廠家。

整體的運營方式就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

原本紅牛隻打算小試牛刀,初期向市場中投放1000萬瓶免費飲品,

可到頭來卻收到了2000萬個“再來一瓶”瓶蓋。

到年底不僅沒有賺到一分錢,反而算了算去還虧損了2000萬。

而這多出的1000萬個瓶蓋,

其實就是環節中的經銷商整出來的。

製造假冒的“再來一瓶”蓋子,無需太多技術手段,成本也比較低,私下裡經銷商與製造商達成合作,從它那裡購買瓶蓋,之後再到紅牛工廠兌換商品

,這一來一往可以省下1.5元的進貨成本。

當然在這之中製造商也是有利可圖的。

畢竟一個瓶蓋的製造成本才只有0.4元,而賣給經銷商的價格是1元,這出售一個蓋子就能賺0.6元。

這背後的利潤程度可想而知。

03

“掃碼中獎”逐漸代替“再來一瓶”

也正因如此,最後紅牛就收到了2000萬個中獎瓶蓋,虧損了2000萬。

可能很多人對此也有一絲疑惑,明明紅牛與康師傅採取的方式是一樣的,

為何偏偏紅牛在中間環節出現了問題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康師傅在搞“再來一瓶”營銷活動時,

這種活動還處於初期階段,很多人並沒有搞小動作的想法。

到了紅牛搞同樣活動的時候,

“再來一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隨處可見,隨著其規模的擴大,也就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不過這也怪不得任何人,紅牛在推出中獎活動時,也應該建立起完備的體系,否則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窘境中。

紅牛的結局也給了其他企業一個警醒,

現在市面上關於“再來一瓶”的活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掃碼中獎”。

“掃碼中獎”與“再來一瓶”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

前者是使用者與廠家直接對接,從而避免中間環節出現差錯的情況。

而且這種中獎方式也比較符合當下的發展潮流,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

大家此前有中過“再來一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