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給娃吃這些零食,等於直接吃糖,真的不推薦!哪些零食更適合孩子

趕著雙十二,正好寒假也快到了,老爸評測的寶爸寶媽們開始給家裡的小神獸

準備零食

了——

孩子愛吃、味道甜甜鹹鹹、外形可可愛愛的零食,

真的適合他們嗎?

大朋友們,尤其是一些忘崽夫婦,

到底該怎麼挑零食呢?

由中國營養學會修訂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已經發布。這部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膳食營養“寶典”,給了我們哪些關於孩子的零食選購的新靈感和注意事項呢?

一、什麼算零食?

一提到零食,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薯片、辣條,這些高油、高鹽、不太健康的。其實,我們可以把思路開啟一些,

只要不是正餐時間吃的,都算是零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這樣說的:“零食是指一日三餐時間之外吃的

所有食物和飲料,

不包括水”。

圖片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截圖

所以,孩子

在非正餐時間

吃的水果、堅果、甚至蔬菜,也都應該被視作零食!

而雖然都能算作零食,

營養價值和適用年齡層,

卻千差萬別。爸爸媽媽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二、怎麼選零食?

很多父母的真實經歷是,哪有機會選。一到超市,娃這也要那也要,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或者包裝漂亮新奇的,全往購物車裡放,攔也攔不住。

要是碰巧是家裡來客人,或者老人給孩子買東西,那就更無可奈何了。

貼心的食品研究員整理了,2022 版膳食指南中

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怎麼吃零食的指導,

我們可以給家裡的長輩看看,真的不能給孩子亂吃——

長輩們不想聽大道理?直接給他們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舉的例子——

01 要少吃的

食品研究員帶著編輯去了一趟超市,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那些零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

健康隱患。

被包裝成糖果盲盒的巧克力,實則

含糖量很高;

被做成可愛的小魚形狀的兒童餅乾,實則添加了

不少色素和其它新增劑;

造型可愛的奶味小零食,

配料表第二位就是白砂糖……

孩子們喜歡,商家們有心,本就專業程度有限的家長們,自然難免踩坑。

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

看包裝上的配料表,或者乾脆自己也嘗一嘗。

我們這次就買了一些,和大家一起讀讀配料表——

如果你家孩子年紀還比較小,剛剛接觸零食,一定要少吃這些零食。因為孩子一旦適應了口味比較重的飲食習慣,

再想回到清淡飲食,就比較難了。

最好能和孩子同學的家長們聯合起來,

都別給孩子吃這樣的零食!不然,娃看別的小朋友吃了,大機率會找你要。

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有自己的零用錢,並且會自己買來吃了,那麼我們可以

控制一下孩子吃不健康零食的量,

儘量多給 Ta 吃水果、蔬菜、堅果替代。

02

可以適量吃的

把蔬菜、水果做零食,總有糊弄不過去的時候,食品研究員家的娃

看身邊的小姐姐吃蝦條、棒棒糖,吵著也要吃。

有時,還會無實物表演吃棒棒糖:「媽媽,棒棒糖好吃」。這時,你需要一些可以給娃

適量吃、相對健康的

零食——

總的來說,給孩子吃零食,我們要

儘量選配料表短一點,

不使用人工合成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的;

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

最後,我們想強調,

讓孩子吃好正餐,營養均衡,少吃零食,遠比選對零食更重要;

正餐吃得飽,可以從源頭上,避免孩子養成用零食充飢的習慣。

同時,在零食選擇上,父母們可以儘量選健康一些的零食,用蔬菜、水果、堅果等作為零食,

讓孩子習慣清淡飲食,減少不健康零食的攝入。

快把這篇

轉發

給身邊總給孩子亂買零食的家長吧,一起讓孩子遠離不健康零食!

你會給孩子買哪些零食,有什麼哄騙孩子吃水果蔬菜的方法,也歡迎評論區聊一聊!

我們小某序上了很多母嬰兒童相關的內容,歡迎大家來閱讀~

又一個“偽兒童食品”八成家長都給孩子吃過!

如何讓你家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想讓孩子長高,比補鈣更重要的是ta!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來這裡檢視:「連結」

參考資料:

[1]http://www。chinafoods。org。cn/news/2020517/2020517230714。html

[2]https://scjgj。wuxi。gov。cn/uploadfiles/202006/16/2020061613263340631531。pdf

[3]http://www。ytpp。com。cn/data/2022-05-20/103861。html

[4]https://mp。weixin。qq。com/s/VculoQhPwSRaQXGlWkEu0w

[5]https://www。chinanutri。cn/yyjkzxpt/yyjkkpzx/hdjl/201501/t20150115_109833。html

[6]https://www。chinanutri。cn/xwzx_238/gzdt/201805/t20180523_17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