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在油梭子還是奢侈品的年代裡,人們眼中映的全是它散發的光芒

小編覺得“吃什麼”應該是人一生中思考最多的問題了,畢竟它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幸福生活給我們慣出來的毛病,要放在很久以前有的吃就不錯了,誰還敢去挑。看著逐漸變圓的體型,就不自覺地想到了“肥肉”這個詞,然後畫風一轉,腦海中就浮現出了“油梭子”的畫面。

先不要糾結它到底應該叫什麼,油梭子本質上是㸆豬油的副產品,但它也成為了一種美食的代名詞。放在現在可能不會讓人感覺到什麼,但是將時間往後撥一大段,油梭子可是逢年過節的一道大菜,就是想吃也得有點條件。說來慚愧,小編童年時油梭子已經成為單純的副產品了,當年人們對它的狂熱追求也僅是聽長輩說的,但起碼還是吃過不少,而且還挺符合自身口味的。今天就講講這肥肉的歷史,看看當時人們對脂肪的嚮往之情。

豬油、肥肉、肥膘、豬板油

豬這種動物對人付出的貢獻是很大的,主要就是填飽了人們的胃,而脂肪較多的這一點,也成為它最大的優勢。關於豬身上的脂肪,說法其實還是很多的,但可能也是因為地域不同的原因,這說法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以個人的理解來看,肥膘就是所有脂肪的統稱,同時它也是㸆豬油的重要原料。其基本成分是由碳、氫、氧組成,作用是維持體溫、保護內臟等等。而由它提煉出來的豬油其實應該被成為“脂”,“油脂”一詞也就是這麼來的。

豬板油就是另一回事了,將它直接歸類為肥肉有些不太準確,它是豬腹腔上一層帶有油膜的脂肪,豬腰子就被包裹在裡面。和普通皮下脂肪不同,豬板油的甘油三酯(引發人肥胖的根源)含量更高,因此用它㸆出的豬油量更多,味道也更加香純。但缺點是碳基含量較少,由它製成油梭子理應沒有用肥肉製成的好,因為沒親手㸆過豬油,所以這是個人理解,未必準確。

豬油是實打實的葷油,常溫狀態下呈乳白色固體狀,關於它的歷史理應要比植物油要早上那麼一些。在還沒有開始耕種的時候,人們就發現了動物脂肪中的油,並刻意地將其收集了起來。和植物油相比,葷油的提煉辦法要更簡單快捷一些,而且味道也要更好一些,最主要的是,㸆完豬油之後,油梭子就誕生了。但豬油的缺點也不小,直觀地來看就是會引起人們的肥胖,進而再引發出一些連帶症狀。

金光閃閃的油梭子

油梭子是北方的不普遍叫法,這個東西的學名應該被叫做“油渣”或“脂渣”。記得山東沿海有一種小吃叫“肉脂渣”,本質和油梭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其瘦肉的含量很高,而且是刻意而為的產品。當時誤認為這就是油梭子,還買塑封圓餅狀的肉脂渣嚐了一嘗,但感覺這個東西直接吃味道怪怪的,口感非常柴,可能是吃法不對的原因。

回看傳統的油梭子,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當成解饞的零食直接食用,以聽聞和生活經驗來看,上世紀正常家庭㸆一回豬油也不會產太多的油梭子,充其量也就是一小碗。大人指定是捨不得吃了,一般都是留給小孩子,家裡兄弟姐妹要是多的話,保不齊還要為這打上一架。關於它的其它吃法就比較隨機,可以用在或炒菜或燉菜裡,下飯能力一流。聽說也有人用油梭子來包餃子,放在當時,應該是這奢侈品最好的歸宿了。

當然油梭子吃多了也是不好的,雖然油脂大部分都被㸆了出去,但自身的含油量還是非常大的。而且就做法來看,油梭子其實就是一種油炸食品,所以短時間大量食用之後會引起膽固醇的飆升。別看生活好了,但在享受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另外有些人可能對油梭子在內的脂肪製品很牴觸,除了害怕肥胖以外,這也有可能是“惡油症”的表現,原因是膽汁分泌不足或肝功能紊亂。

結語

儘管生活變好了,但油梭子出現的頻率卻降低了不少,這緣由多半是因為嫌自己㸆豬油太麻煩。另外口味挑剔起來了之後,要想再變回去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