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吃豬油死得快?外賣和路邊攤全是豬油,打工人沒活路?

蔥油餅、豬油飯,這些家常美食相信大多數人都品嚐過,味道濃香四溢,主料之一的豬油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是近年出現了“吃豬油死得快”、“一勺豬油五副藥”這些矛盾的說法,究竟該聽誰的呢?

流傳幾千年的食材

許多年紀大些的朋友可能都擁有相似的童年回憶,冬日的清晨到來,不情願的爬出溫暖被窩,一陣濃郁的香味喚醒昏沉沉的腦子,餐桌上一眼熱氣騰騰的米飯已經拌好。大口的吃下後,回味著剛才嘴裡的美味,走出家門上學或者工作,寒風都沒那麼刺骨了。

這碗看似單調的米飯通常都是豬油和醬油搭配,上面鋪著鹹菜或者香腸,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具體豬油的歷史有多久遠,可能就要超出大家的認知了。

豬油在各地的叫法不同,南方多稱呼為“大油”,北方則更加直白的稱做“葷油”。想要獲取到足夠的油脂,就要馴化厚的豬,野豬能提供的油脂太少了。中國是最早馴養家豬的國家,早在商代以前就有專門養豬的農戶,相信那時豬油已經登上王侯將相的餐桌,成為了權貴們的美食。

到了周朝伊始,周公帶頭編撰的《周禮》中,開始出現了老百姓吃豬油的記錄,《周禮·天官家宰》中寫到:“秋行犢麛,膳膏腥。”這裡的膏腥就是指豬油,可見在那時吃豬肉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習俗,養殖技術和煉油技術肯定相當成熟。

不過想要每個人都吃上豬油也不現實,直到漢代末期,豬油商販還屬於高收入群體,《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畈脂,辱處也,而雍伯千金。”雍伯靠賣豬油賺了無數財富,可見這門生意的使用者一定不是窮苦百姓。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吃不起豬油難道吃的是植物油?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老百姓除了從食物裡直接獲取油脂,沒有其他途徑,平日裡做菜只有“煮”一種烹飪方式,直到漢末三國時期,植物油榨取技術取得突破,

才有人逐漸嘗試“炒”和“煎”之類的烹飪方式,可惜魏晉數百年的戰亂,植物油作為軍事資源被廣泛用於“火攻”,老百姓想吃到也沒那麼容易。

直到貞觀之治到來,老百姓才實現了“豬油自由”,而到了宋朝的經濟大繁榮時期,豬油和植物油開始並駕齊驅,可選擇性更多,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豐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除了做菜,豬油還被開發成了藥材《本草綱目》中豬油入藥多達數十種。豬油至此開始了餐桌、藥房兩頭“忙碌”的歷史,老百姓也認同豬油是美食之一,直達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漸被“趕出”廚房。

豬油的害處

豬油的害處確實很多,罪魁禍首就是煉油技術和儲存方式原始,以及動物油脂的成分問題。

每家每戶都可以買肥肉煉油,鐵鍋加熱讓肥肉融化,待到油脂充分浸出後,豬油就成功獲取了,可是由於肥肉的質量,以及選取的部位不盡相同,很多豬油顏色暗紅,氣味更是難聞。可想而知這些豬油的雜質非常多,高溫之下很容易產生對有害物質。

儲存方式則更加沒有保障,很多人為了取用方便,甚至把豬油放在盆子裡露天放置。這就讓豬油被氧化,危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由於沒有相關的科普和官方指導,家家戶戶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身體受到豬油危害就不足為奇了。

相比這些,豬油最被人們詬病的還是營養成分的問題。其飽和脂肪的含量遠高於常見的豆油、花生油,有的甚至高出數倍!這些飽和脂肪很難被身體吸收,更多的是變成備用能量堆積在面板下面,形成厚厚的脂肪層,少部分隨著血液進入迴圈系統,附著在血管裡面,加速血管的老化,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同時飽和脂肪也會產生一個惡性刺激,身體會分泌更多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膽固醇,同樣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這個過程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積累,慢性病出現的時間一般在中老年。相對的來說,豬油的害處可能伴隨著身體老化出現,是否要抵制豬油,還要對比它的好處來看。

豬油的好處同樣多

既然豬油是食材,我們就必須談到它的美味。眾所周知豬油煉製時要經過高溫加熱,肥肉中的羰基會和氨基酸發生“美拉徳反應”,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原酮、荃、雜環化合物等物質。這些物質都有香味,混合在一起會讓人的食慾大增。

然後再來分析豬油的營養成分,和植物油一樣,豬油的主要成飛是油脂和脂溶性維生素。前面提到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是豬油和植物油的唯一區別,但是這些飽和脂肪酸穩定性極高,在高溫烹飪中更加穩定,所以吃起來不會有油膩的感覺,口感也更絲滑細膩。比如我們吃的芝麻湯圓,如果用植物油來做餡,可能吃兩個就受不了了,豬油就成了適合的材料。

另外也不能過度妖魔化豬油裡的脂肪,人的身體組織有很多都來自脂肪,比如前列腺素、膽固醇和很多性激素,少了脂肪會造成大麻煩。

許多鼓勵大家多吃豬油的文章編造了一些假訊息,比如吃豬油可以抗癌、解毒等,由於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所以不要輕信而過度吃豬油,因為凡事都要有限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爭議的終點

早些年有“味精對身體有害”的傳言,一度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廚房裡發現味精和發現毒藥一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味精的成分和身體沒有任何衝突,也不會和絕大多數常見食材衝突,豬油麵臨的情況也是如此。

首先要強調的是,任何食材都不能過量食用,否則都會造成各種副作用。比如我們常見的鹽,一頓吃一斤的話,會細胞脫而休克,嚴重的可能死亡,那麼可以證明鹽對身體有害嗎?豬油更是這樣,不過它面臨的狀況更特殊。

宋朝到民國主要的食用油就是豬油,影響老百姓的壽命了嗎?根據學者林萬孝先生的統計,民國以前老百姓的平均壽命不足

30歲

,民國時大約在

35歲

左右。古人面臨的戰爭和天災是現在無法想的,壽命短不奇怪,至於豬油是不是罪魁禍首我想可能會有,但是關係不大,因為古人能活到老年的可能不多。

現在社會穩定,生活物質富足,可能老百姓天天都能吃到肉,脂肪的攝入量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在這個基礎上再吃嗯多的豬油,一定會加重身體的負擔,本來已經體重超標,再讓血管更狹窄,難免不會生病。

所以豬油可以吃,而且作為中華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環,必須要延續下去。但是不要過量,比如工作時點了外賣,商家為了口味使用了大量豬油,那麼回到家中就換其他食用油燒菜,換個口味也給身體喘息時間。

豬油在中國老百姓中意義非凡,上到滿漢全席的主要用油,下到趕地鐵時嘴裡叼著的油餅,香味伴隨著著我們走過歲月。油脂的熱愛是每個人類的本能,也是生存的必需品,如果身體健康、作息規律、適量運動,豬油的美味完全有理由蓋過它的害處,繼續飄香在坊間的煙火氣之中。

作者:舊時夢話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