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文化】這些中國古建築修舊如舊,看起來更加更加的符合中國人審美

現代建築有科技支撐,講究造型,講究大手筆,可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比如什麼“大褲衩”、“大秋褲”、“大銅錢”、“大螃蟹”,還有最雷人的那個“福祿壽”。

而那些遺存下來的古代建築,或者至少是修舊如舊的,總是看起來更加得熨貼、舒服,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

走進拙政園西部花園,從“別有洞天”月洞門向對面望過去,能看到一座別緻的建築,形似一把開啟的摺扇,叫做“與誰同坐軒”,也被稱為“扇亭”。

“扇亭”背後的山上也有一亭,稱為“笠亭”,亭身渾圓,好似漁翁頭戴的蓑笠。站在“別有洞天”月洞門的北側對望,笠亭的頂蓋好像是扇把,與下面的“與誰同坐軒”恰好配成一把完整的扇子,意境極為雅緻,有著難以言說的風韻。

1。 與誰同坐?還好你來

“與誰同坐軒”這名字聽起來很俏皮,有點不按常理出牌的意思。實際此名是出自北宋蘇軾所作的一首詞

《點絳唇·閒倚胡床》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

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詞作時蘇軾任杭州知州,他的好朋友袁公濟任通判,宋代通判是知州的副手。

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這是因為郡守乘車出行時,副手會乘另外的車駕跟隨,所以叫做別駕。“乘”也是駕車之意,所以“別乘”是指袁公濟。

“胡床”不是床,而是古代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功能類似小馬紮,其中人能坐的面是那種可以卷折的布或革,兩邊腿能合起來。李白的《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有詩云:“

清景南樓夜,風流在武昌。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

庾公指東晉名臣庾亮,曾任徵西將軍,都督七州諸軍事,併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傳說其鎮武昌期間,常率左右登南樓賞月,與王羲之等人坐胡床詠談,留下千古佳話,後人為紀念,改南樓名為庾公樓。蘇軾詞中以庾公樓代指名樓。

“閒暇之餘,我倚坐在胡床上,只見庾公樓的窗外,山峰好似千朵蓮花綻放。此時此刻,誰能與我同在,共享美景呢?只不過是清風、明月還有我自己罷了。”

“尊駕這麼一來,就有人與我唱和應答了。你知道嗎?從你來之後,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饋贈,可就是我跟你一起平分了。”

“與誰同坐”聽起來氣質高傲、孤芳自賞:誰人為伍?清風、明月、我自己罷了。但與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那種自始至終的“寶寶可憐沒人陪”相比,也算是峰迴路轉、團圓結局了。

2。 出門玩還發愁?那可就虧了

與誰同坐軒內,有隸書對聯一副:

江山如有待,

花柳更無私。

“江山如畫,就像是一直在這兒等著你來;山花與細柳更是無私,始終向你奉獻著此間美景。”這副聯語出自唐代杜甫的《後遊》:

寺憶新遊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這首詩是杜甫於上元二年(761)春到達新津,寫下《遊修覺寺》一詩,等同年再遊之時,就寫下這首《後遊》。所以此詩描寫的是故地重遊的景物和心情。

“再次來到之前遊覽過的修覺寺,不由得回憶起上回遊覽過的地方;就連再次橫跨這座小橋的時候,心中都充滿了愛憐。”

“江山如畫,就好像一直在這兒等待著我;而山花和細柳更是無私,迎風招展著,向我奉獻著此間美景。”

“清早的一場薄霧潤溼了原野,而到了傍晚又日色遲遲,就連沙地都被曬得暖暖的。”“煙光”是指黎明前的雲靄霧氣,唐朝元稹《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韻》之中,也有這樣一句詩同時描寫晨光夕景的句子:“

雪映煙光薄,霜涵霽色冷。

“我啊,遠離中原,流落在這西南山水間,心裡本來愁苦,可再次欣賞了這裡的春日佳景,領略到此間的山水無私,也感覺不再憂愁了。除此之外,我還有什麼其它好索求的呢?”

杜甫在《遊修覺寺》最後寫道:“

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是帶著無限惆悵離開的。而到了這首《後遊》,卻是:“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

可見哪怕是同樣的景物,人的心態不同,所得到的收穫也是完全不同。朋友們平常上班也好、開店也罷,事難辦、人難搞,也的確發愁時候多、開心一刻少。可如果好不容易出門玩了,就索性:

暫且忘情山水,閒時拋卻“客愁”

吧!

3。 亭可橫琴,人可入畫

“與誰同坐軒”除了整體平面造型之外,軒內的漏窗、鵝頸椅、牆上匾額、石桌皆為扇形,精巧雅緻,別具一格,稱作“扇亭”也是名副其實。

清末,吳縣富商張履謙購得拙政園西部,稱為“補園”。因其祖上是制扇發家,在修葺補園的時候,特意建此扇形敞軒。

張履謙母親的孃家也是蘇州的制扇世家,其母更是擅長制扇,一生鍾情於扇。因此這個扇亭也是張履謙為母親而建,見扇亭如見母親。

周瘦鵑曾賦《蘇州好·調寄望江南》一詞,特地道出扇亭意趣:“

蘇州好,拙政好園林。軒宇玲瓏如展扇,與誰同坐有知音。於此可橫琴。

朋友們來到此地如果恰逢人少,不要忘記打卡拍照,因為這裡是絕佳的框景:牆上是一個空的扇框,人站到扇亭後面去,盛世美顏就正好作為扇面。

此時頭頂是姚孟起的篆書匾額“與誰同坐軒”,古樸蒼勁,兩側是清何紹基的隸書對聯“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無論咋拍,都是古典建築與摩登靚影結合的完美圖畫,畫裡是蘇軾的詞與杜甫的詩。同時穿越唐宋,對話蘇東坡與杜少陵,朋友們此番遊覽,怎麼算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