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為何會被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一手培養成大將?

諸葛瞻,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作為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的政治道路已經被諸葛亮有意無意的鋪平,所以三十五歲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這是諸葛亮的榮耀加註在諸葛瞻身上。但光環退去,諸葛瞻是個忠臣、是個正直的人,但於國能力勝任不了職位。

盛名之下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蜀人和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愛戴無疑體現在了諸葛瞻身上,所以“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所以“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所以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劉禪將公主嫁給他、讓他繼承諸葛亮的軍師將軍。

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只要是仁政,百姓寧願相信這都是諸葛瞻提出的。

諸葛亮的遺產是如此豐厚,當這些榮譽加註在諸葛瞻身上時,諸葛瞻卻也只能力不能及,因為他終不是諸葛亮。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爾多的歷史人物誌

其實難副

三十五歲的諸葛瞻掌尚書檯政務成為了國家的執政者,他的政治能力開始施展,但終究無法達成百姓期待的樣子。

在綿竹之戰時諸葛瞻說“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元和郡縣誌》: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日:“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諸葛瞻的三罪可以看為他執政的三條政治主張:去黃皓、制姜維、守國土。

去黃皓:劉禪身邊的宦官、弄臣。深得劉禪信任,因而弄權,作為蜀國的執政者,不能鋤奸。《三國志》作者陳壽 認為諸葛瞻無能匡矯。

制姜維:屢次北伐無功的姜維,被諸葛瞻認為“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意圖以他人取代姜維,終不成。

守國土:蜀國存亡的關鍵綿竹之戰,諸葛瞻終不是鄧艾的對手,與長子諸葛尚戰死疆場。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爾多的歷史人物誌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

諸葛瞻與《誡子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透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了道家哲理。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爾多的歷史人物誌

諸葛瞻,是一個活在父親榮耀、陰影中的人物,因為他父親是諸葛亮,他必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活在蜀國臣民的期許中,他需要延續諸葛亮的光輝,無奈諸葛亮千年以來,只此一人。

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