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人生苦楚,唯有自渡,一個與紅豆銅鑼燒相關的故事,《澄沙之味》

前言

在我兒時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與父母一起住在父親單位的職工大院裡,那是幾棟年代非常久遠的房屋,紅磚做牆,青瓦做頂,父親總是感嘆說:

“如果你想去感受時間帶給世界的滄桑,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住上幾年如這般的老房子。”

而如今回想起來,那個大院幾乎凝固了我兒時最無憂快樂的時光,當然它於我而言,也存在著一些並不太樂觀的記憶。那時,我家住在3棟1樓,樓上是一個有些特殊的女人,院裡沒有人願意接近她,甚至吝嗇到不願與她說上一句話。女人好像一直都很孤獨,一個人吃,一個人住,每天早上也總是獨自一人,騎著一輛腳踏車到郊區的工廠上班。

母親說,她孤獨的原因是自己曾經所犯下的錯,並且一再告誡我,不要接近於她,絕對不許!是的,她曾經犯了一個“錯”,導致自己成為了邊緣人群,而那個“錯”的名字叫做“艾滋病”。

那個年代,沒有哪個人願意接近一個艾滋患者,人們甚至在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對患病者亂嚼舌根,在背地裡辱罵她生活不檢點,這是一種常識的淺薄,亦是某種情感的缺失。

而我當時作為一個孩子,還什麼都不懂,只記得在某個秋天銀杏亂飛的世界,女人曾坐在大院的石階上,對我微笑,那笑容很美。然而兩年後,她離開了人世,鄰居說她死在家中,不知是因病,還是自殺。無來由地想起這段過往,也讓我憶起不久前曾看過的那部電影,《澄沙之味》。

一份紅豆沙,兩顆心的碰撞

《澄沙之味》,這是一部在豆瓣上評分8。2分之高的電影,亦是一部在中國互聯網裡,連百度百科都沒有收錄的日本小眾之作,片名中“澄沙”的意思,就是那種經過處理和過濾後,更為細膩的豆沙,而影片的故事,也圍繞著一份可口的紅豆沙銅鑼燒所展開。

故事的序幕緩緩拉開,而敘事的舞臺是一家名為“銅鑼之春”的銅鑼燒專賣店,店長千太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緣化人士,因為自己之前的某次衝動而服刑多年,並且欠下一屁股債,認為自己的餘生可能都只能在這家小小店鋪,打工還債了,因此他總是很頹靡,認為生活毫無意義,甚至連自己所做的銅鑼燒,他都覺得索然無味。

直到千太郎在某天於店裡遇到了一位上門求職的老太太,德江。因為德江的年齡實在太大,千太郎婉拒了她的求職,但老人卻對他說:“你們店裡的銅鑼燒餅皮還行,但是紅豆餡卻有一些問題”,說罷她將自己所做的紅豆沙交給了店長千太郎,希望他能夠品嚐。在德江離開後,千太郎地就把老人給他的紅豆餡兒扔進了垃圾桶,但隨後卻又耐不住好奇心,重新將它翻出來,開啟盒子品嚐,而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反悔,促成了兩顆孤獨之心的深切交流,亦促成了千太郎最終與自己達成的和解。

用心熬煮,用心生活

影片依然採用了那種濃烈的日式抒情風格,如同一篇散文,柔和而細膩,洋洋灑灑,緩慢又溫情。

片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德江在用心製作紅豆沙時的樣子,將紅豆取出,過濾,沖洗,然後反覆蒸煮,再過濾,再衝洗,再蒸煮,一步一步,就像在細心呵護著某個寶貴的生命。

而當千太郎表示這樣的過程太過麻煩之後,德江卻說,這便是店裡的豆沙不美味的原因,她認為這些豆子是為了盛情款待顧客們而存在的,所以理應也該對豆子盛情款待,用心,用情。

看到這裡,我總會聯想到生活,這樣長時間熬煮,細心處理,精心呵護的過程,不就像人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生命的過程一樣嗎?紅豆難熬,生活又何嘗不是呢?

就像故事隨後發展,德江製作的紅豆很快便得到了千太郎和許多顧客的認可,於是終於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但沒多久她就被人舉報,說她曾經染上過麻風病。

於是顧客們人心惶惶,許多人不再願意光顧這家銅鑼燒店鋪。萬般無奈之下,德江只得選擇獨自離開,回到了自己曾經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養老院,度過餘生。

但這個老人的出現,以及她對待生活積極的態度,已然很大程度地感染了千太郎的內心,讓他開始嘗試著接受現實,認同生活,也認同自己,不久之後,德江離開了人世,就像化成了她最愛的櫻花,隨風而逝。

而在她逝去之前,曾對千太郎說:

“這世界很溫暖,但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世界的邊緣,就如你我。我在熬煮紅豆的時候,總會仔細地去聆聽紅豆的低語,因為我想知道他們在到達我手中之前,經過了怎樣的歷程,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能說話,只要你願意側耳傾聽。”

結語

老人的言語就像在告訴千太郎,我們其實並不孤獨,在面對世間風雨之時,要學會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聆聽,聆聽萬物,其實也是聆聽自己,人生苦楚,很多時候唯有自渡。

看完整部電影,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溫吞的憂傷,然而更多的卻是一種緩緩地治癒,就像一道傷疤在慢慢癒合的過程,有些疼痛,有些瘙癢。

這也讓我想到,小時候那個在大院中被人厭棄的女人,在那和風柔軟的秋日,她坐在銀杏樹下,對我發自內心地微笑,真的很美!也許她只是在從幼小的我身上,汲取自己曾經也同樣無憂的童年和青春。而作為普通人的自己,是不是應該從我做起,

儘量善待一些身邊的邊緣人士呢,至少去了解一下粗淺的常識,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畢竟生活已然很不容易,為什麼不更多地去製造一絲和諧,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