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緬甸歷史:東籲王朝急速擴張下的瓦解

緬甸歷史:東籲王朝急速擴張下的瓦解

關鍵詞

明朝-東籲之戰、阿那畢隆再次統一緬甸

阿那畢隆

再次統一緬甸

1583年,連年侵擾中國邊境的緬甸遭遇了來自明王朝軍隊的迎頭痛擊,緬甸向北擴張的勢頭受到了遏制。

前因

明朝-東籲之戰:

東籲地圖

後果

1612年,阿那畢隆帶兵進攻侵佔了緬甸南部的葡萄牙勢力並取得最終的勝利,實現了緬甸的再次統一。

▲阿那畢隆統一緬甸

阿那畢隆

再次統一緬甸:

1599年,緬甸東籲王朝的國王莽應裡被叛軍殺死,王朝首都勃固被洗劫一空,東籲王朝分崩離析,緬甸陷入了短暫的分裂。

其實,早在前任君主莽應龍在世的時候,王朝內部便時常有內亂髮生。

當時,東籲王朝尚且沒有較為成熟的政治體制,主要是依賴地方首領對國王的臣服。在這種體制下,王朝依賴於君主的個人威望及武裝力量。

因此,在雄才大略的莽應龍的統治下,東籲王朝成功保持了統一併不斷向外擴張;而到了資質平平的莽應裡登上大位時,緬甸各地方首領便開始蠢蠢欲動,多有趁機割據一方的圖謀。在莽應龍去世之後,緬甸各地方首領擁兵自重的跡象日漸明顯。

▲莽應龍雕像及遊戲形象、劇照

過程始末

不少地方首領佔著自己的地盤,不但不向莽應裡進貢,而且在莽應裡出征的時候也不願派出軍隊進行支援。更糟糕的是,相比較莽應龍時期,此時的東籲王朝還面臨著另外一位強大對手的巨大壓力:明朝。

在經受了緬軍的多次侵擾之後,中國明朝終於派出大軍征伐緬甸了。儘管明軍並沒有給緬軍造成致命性的打擊,但明軍的到來無疑為莽應裡的統治帶來巨大的挑戰。

中國明朝大軍壓境給了明緬邊境那些心懷異志的地方首領擺脫東籲王朝統治的機會。在明軍到來之後,不少明緬邊境的土司紛紛倒戈。

▲納黎萱(1555年-1605年4月25日 )

其中,莽應裡的叔父阿瓦侯便在明朝的鼓動下發動叛亂,意圖南下與莽應裡爭奪東籲王朝的王位。莽應裡帶兵討伐,成功鎮壓了阿瓦侯的叛亂。沒高興兩天,暹羅黑王子納黎萱回來復仇了!

此前,暹羅在莽應龍時代被緬甸所征服,並且淪為了緬甸的附屬國。暹羅實力增強,雖然還保持著表面上的臣服,黑王子還帶兵跟隨莽應裡出征。然而,暹羅早就想擺脫緬甸的控制,帶兵進入緬甸境內的黑王子開始按兵不動,最終決定趁虛襲擊緬甸的首都。

在莽應裡出征獲勝之後,黑王子擔心遭到莽應裡的攻擊,便調轉方向揚長而去,順便帶走了緬甸境內數千人口以充實暹羅。

▲東籲王朝和重新崛起的阿瑜陀耶王朝

一、國王莽應裡被叛軍殺死

莽應裡被各地的反叛搞得焦頭爛額,剛剛平定完阿瓦的叛亂,他又得立馬出兵討伐不聽話的暹羅。在接下來的歲月裡,莽應裡連年作戰,他不僅對染指雲南仍不死心,還一直幻想著能夠重新將暹羅納入到東籲王朝的統治之下。

可惜的是,莽應裡的實力並沒辦法支撐起他的野心。在明朝這樣一個不是同個量級的對手面前,莽應裡並沒有討到多少便宜;即便是面對勢均力敵的暹羅,莽應裡也不敵暹羅的黑王子,即後來的納黎萱大帝。

在莽應裡征伐暹羅的最後一場戰爭中,緬甸王儲被擊斃於陣前,大批緬軍將領被暹羅生擒,緬軍大量的戰象和戰馬成為了暹軍的戰利品,聲勢浩大的二十五萬緬軍便這樣鎩羽而歸。從此,莽應裡完全喪失了對暹羅發動成規模戰爭的能力。

▲此時的戰爭各方都使用火器

莽應裡對外戰爭的失敗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的矛盾。一方面,緬甸的民眾早就不堪戰爭的折磨,紛紛逃入寺廟或地方首領的領地請求庇護,這使得地方首領勢力坐大,而莽應裡的兵源則日漸枯竭;另一方面,軍事上失利的莽應裡又急需徵兵來補充兵源,因此開始四處抓人強徵入伍,這又使得莽應裡治下的人民進一步流失。

在這番此消彼長之下,緬甸的地方首領愈來愈有挑戰莽應裡統治的野心,甚至連莽應裡的兒子卑謬侯、莽應裡的叔叔東籲侯都起兵來反對他。

此時,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反叛,莽應裡早已無力迴天。1599年,覬覦王位已久的東籲侯從阿拉幹王國處討來援軍,分水陸兩路包圍了勃固城。最終,莽應裡兵敗身亡,隨後東籲王朝在緬甸的統治土崩瓦解。

▲勃固城

二、緬甸四分五裂

東籲王朝的瓦解暴露了緬甸以軍事征服來維繫國家統一的方式的重大缺陷,也表明了在軍事高壓下保持統一的緬甸彼時並沒有從實質上成功整合分裂的國家基礎,導致國家很快又陷於分裂之中。

資料來源:《緬甸史》《東南亞歷史詞典》《琉璃宮史》解讀歷史|東籲王朝的沒落》

文:緬甸簡史

圖:網路

欄目寄語:緬甸歷史,在校研究生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