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古代螭龍和虎可能代表著貴族階層,代表著統治者的權力和威嚴。

螭龍,又叫螭。《廣雅》中記載:“有角曰虯,無角曰螭。”就是說螭,沒有角,一般龍分為四種:有鱗的叫蛟龍;有翅膀的叫應龍;有角的叫虯龍,沒有角的叫螭。傳說螭龍是龍與虎的後代,是龍的九子其一,所以螭龍最常見的樣子,就是頭部是虎首,身如壁虎,沒有角。因此螭龍也叫螭虎。“古代螭龍和虎”可能代表著貴族階層,代表著統治者的權利和威嚴,所以才做成玉佩形狀佩戴身上,以似自己身份的等級。

館藏文物大多都有明確的地層關係和可供考證的傳承,是收藏者學習和了解歷史的標準物。收藏者觀看館藏文物,其主要目的是瞭解藝術、工藝等特徵以及文化背景,只有掌握了館藏文物的時代基本特點,才能提高自己的有效鑑別能力。對於收藏者而言,按圖索驥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一種方法,在收藏界裡,是一個講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地方,若有半點虛偽,損失的不僅僅是錢財,還有個人的修養。任何一個文物都具有其獨特的歷史特徵,仿造克隆可以形象但很難神似,當然,每一件文物都出自歷史匠人,匠人的作品不一定是唯一的,我們不能冒然排斥有很多類似或相同的作品在同時期製造多個。例如下面三張圖分別為英國不列顛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有中國民間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舊藏的螭食人紋玉佩。這三件玉佩中,人被螭含於口中,這是表示“吞吃”嗎?應該不是,這是表現意思“龍引昇天”。古代記載“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之後,“靈獸相合”的表現方式變成稀少。不過,在圖騰崇拜氛圍比較濃厚的楚國等區域仍然存在神獸助人昇天的意識,這些神獸充當巫蹻而協助巫師溝通天地。民間收藏品和館藏相似的,或比藏品還好,專家鑑別時,往往會說是仿那裡館藏品,其實各個時代器物不是隻做一件,館藏品其實也不是多好,藏品定要料好,形狀品種玉器藏品定講究,也有說服力,展出來一眼見真情,誰說假也沒用,將來科學發展了,用科學技術鑑定才不會假說真,真說假情況,真懂玉者不會看走眼的,不管館藏還是民藏東西自己會說話。”螭紋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螭紋是圓眼大鼻,細眉粗頸,身體纖長,呈彎曲狀,腳爪上翹,身上以陰線勾勒,四肢關節處多飾以捲雲紋,尾長而彎曲。下圖三件螭龍佩沁色各有不同,形狀卻特別相似根兄弟姐妹一樣,因此分享大家交流鑑賞,傳播弘揚中華玉文化的偉大。

上圖為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戰國螭

上圖為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舊藏螭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戰國螭食人佩飾

筆者經仔細辨識三件螭龍佩,發現不但兩側的羽人表情十分安詳,即使中間那位被螭龍攔腰執咬於口的裸人同樣不見絲毫驚恐、痛苦、掙扎、扭曲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十分平靜。好像人正在被動物幫助可以轉世昇天。以人的形象而言,玉翁仲、飛天、舞女、持荷童子、羅漢、彌勒、觀音等都是正面人物。由此可以判斷國家博物館龍食人紋玉珮上的三個人都應該是正面人物。龍虎食人紋象徵著靈魂的昇華,那個正在被食人的肩上還是光溜溜的,說明還是個凡人,正在自然、安詳、開心地接受一個“成仙禮”。

螭虎食人象徵著逝者靈魂的昇華,這是一個神聖的儀式。螭虎食人紋玉佩兩邊上的人,它的肩上已經生出了雙翼,後半個軀體亦已呈蛇身而“龍化”,因此,我們很容易地分辨出輕撫在螭虎兩側的飄飄欲仙的玉人,姿式多有變化兩側玉人的肩上已生飛翼,說明他們是被螭虎食過後已經改變了性質的天上的仙人。所以我最為看好歷史文化這個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藏家文化修養的提高,對藏品的文化價值會越來越重視。何為藏品的文化價值呢?我認為是透過藏品去研究當時的社會的價值觀、審美觀和時代習俗。這樣就會讓藏品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