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立國關中策略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

立國關中策略包含立足關中和立國關中,其中立足關中是針對宇文泰集團以關中為根基,整合各種資源建立霸業來說的,而立國關中是指迎接魏帝遷都關中,從而得以狹天子以令諸侯,然後與高歡進行爭霸戰爭。這一策略對河曲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析。首先,這一政策的施行推動了孝武帝的西遷,北魏因而分為東西兩個政權,河曲地區因臨近兩政權核心區域關中、河東,戰略地位得到迅速提高,這就推動了東西魏之初的河曲之爭。同時,河曲北部在柔然勢力範圍內,因而防止柔然南下成為兩政權維持後方穩定的大事,雙方對此採取了不同的措施。

最終西魏以和親換得邊疆安穩

東魏則在拉攏柔然的同時於晉陽以北修築長城等邊防系統,積極防禦,這些防禦工事對以後北齊、隋抗衡突厥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就西魏建國這段時間來說,西魏創業集團自身實力有限,要與高歡抗衡、爭霸就必須儘可能地整合所控制地區內的武力資源,並積極經營關晚周邊區域,而河曲地區的費也頭牧子正可以提供軍士、戰馬、羊等重要資源,因而成為宇文泰早期積極爭取的物件,同時高歡為打壓關陳勢力也對這些牧子進行拉攏,甚至武力征服,東西河曲之爭最初導火索便是對這些牧子的爭奪。

永熙三年二月,宇文泰接手賀拔嶽軍團,而孝武帝與高歡之間的矛盾日漸加深,並試圖徵招賀拔嶽軍團回洛陽,以增強自己實力,但為宇文泰所婉拒。宇文泰率軍擊敗侯莫陳悅之後,拒絕了高歡的招撫,擺不與高歡合作的姿態,因而繼賀拔嶽之後成為孝武帝賴以抗衡高歡的勢力,並被授予關西大都督之職。孝武帝在永熙二年正月正式罷去行臺氣此時已不存在關西大行臺,宇文泰所任關西大都督便是關內的最高領導者,可見他接管賀拔嶽軍團之事已正式得到魏帝的認可。

永熙三年六月

宇文泰又被授予關西大行臺,神武,進授太祖兼尚書僕射、關西大行臺。”此時的關西大行臺一職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孝武帝在廢行臺兩個月後便又重新任命高歡為大行臺,得以“隨機裁處”,高歡因而成為此時北魏唯一的行臺,大行臺成了權臣所帶之職,而此時孝武帝因“圖齊神武”加封宇文泰為關西大行臺,意味著宇文泰與高歡具有了相等的地位,因而宇文泰在受任關西大行臺之後,便立即發表檄文討伐高歡,正式公開與高歡集團決裂。

同年七月,孝武帝在洛陽佈置軍隊對抗高歡失敗後入關,被宇文泰安置於長安,“軍國之政,鹹取太祖決焉”,太祖即宇文泰,至此宇文泰實現迎魏帝西遷立國關中。推動魏帝西遷實現的同樣還是於謹,於謹在向宇文泰提出立國關中策略之後被孝武帝調到洛陽擔任禁衛之職的閣內大都督,“謹因進都關中之策,魏帝納之”孝武帝調宇文泰親信於謹赴洛陽就任是為了加強與宇文泰間的聯絡,但在幾次要求宇文泰率軍入洛陽都未實現後。

孝武帝意識到

宇文泰以關中為根基,不可能遠離自己立足地到洛陽與高歡抗衡,因而在於謹的勸說之下做了對抗高歡失敗後西遷長安的心理準備,此後於謹便隨孝武帝一起西遷入關。高歡所擁立的孝武帝代表了北魏正統,而此時孝武帝卻歸於自己軍事對手手中,高歡在多次奉迎孝武帝不果後,“乃與百僚會議,推孝靜帝以奉肅宗之後”高歡急於另立新帝是為了佔據北魏正統,取消孝武帝的合法性,以避免宇文泰佔據了北魏正統這一優勢地位。高歡的做法是招集百官群僚重定北魏“國統”,“自孝昌衰亂,國統中絕,神主靡依,昭穆失序,永安以孝文為伯考,永熙遷孝明於夾室,業喪作短,職此之由。”

“孝昌”是肅宗孝明帝年號,“永安”指爾朱榮所立孝莊帝,“永熙”指孝武帝,二人在孝明帝之後先後繼位。何德章先生認為北魏後期尤其注重高祖孝文帝的“國統”,這也支配了魏末各種政治勢力,孝莊帝、前、後廢帝、孝武帝的立與廢都與此相關氣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一系是為北魏正統所在,高歡群臣以肅宗孝明帝之後國統中絕、昭穆失序為由,避幵孝莊、孝武二帝,直接以孝靜帝“奉肅宗之後”。

結語:

此舉向外界表明孝靜帝繼承孝明帝的北魏國統合法性,是北魏正統所在,以此將西遷的孝武帝排斥在皇統之外,是俱亡滅,天下所棄歟”。宇文泰迎魏帝西遷、立國關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策略與高歡的爭正統另立新帝之策相互作用,直接導致了北魏的分裂,“魏於是始分為二”氣東西兩政權互斥對方為僧偽,而分裂之初的幾年,雙方都想吞併對方,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軍事對抗,最終東西兩方都沒能迅速戰勝對方,北魏二分的局面成為既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