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超級文學PUA:《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綠蒂愛上歌德之後

今晚,在大禮堂聽了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塗險峰的講座《文學與自我之謎》,中間講到了歌德的愛情。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相信讀過《少年維特之煩惱》的讀者對這句話印象最深刻,對那個因為愛上人妻而自殺的少年掬一杯同情的淚水。

相信很多讀者都知道,這本風靡中外的小說一定程度上來源於作家歌德自身的經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小說背後的故事和後續。

相信大家看完後續之後,便會對鍾情少年的濫情而遺憾,對懷春少女的鐘情而感傷,更為歌德和綠蒂之間峰迴路轉的愛恨情仇和不勝唏噓,也會對愛情有更深的理解。

一 鍾情少年為愛痴狂,為愛自殺

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寫出了少年維特的歡愉、哀愁和痛苦。

風度翩翩的貴族少年維特在一次舞會上,遇到了早已訂婚的綠蒂,二人心意相通,不約而同想到了克洛普斯托克的同一首詩,這種心有靈犀使二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種熱戀絕不膚淺,而是基於兩個靈魂之間精神相通。

然而,羅敷有夫,綠蒂早已訂婚,只能還君明珠雙淚垂,維特陷入愛情之中難以自拔。一邊,他含著熱淚吻著綠蒂的手,另一邊,陷入了無盡的痴狂和絕望之中。

不久,綠蒂的未婚夫回來了,他很愛綠蒂,對維特也很好,三人成了很好的朋友。然而,越是這樣,維特就越是難以抑制對綠蒂的愛,他常常夢到綠蒂就在他的身邊,然而醒來之後卻發現還是一個人獨守空床。

最後,受傷的維特離開了綠蒂所在的那個世外桃源。然而,現實卻沒有給他太多的機會和光明。

官僚氣十足的上司處處刁難他,哪怕是新認識的伯爵也無法給他帶來溫暖,也無法擋住別人對維特的嘲諷。維特一氣之下,就辭了公職。工作上的種種不如意讓維特更加懷念綠蒂,更加懷念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山村。

於是,維特回到那裡,然而這個粉紅色的世外桃源也變得面目全非,今非昔比。善良的村民慘遭不幸,之前相熟的農夫也被解僱了,最讓維特不能接受的是他魂牽夢繞的綠蒂和未婚夫結了婚。雖然在想象中,在夢中,他曾經千百次地擁抱綠蒂,然而實際上,他見到綠蒂卻退縮了,連手都不敢伸出去。維特對社會對人生充滿了絕望,尤其是他為一個失手殺死農夫的失戀青年辯護失敗後,維特的這種絕望值繼續攀升,無論是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整個社會都是如此。

最後,在聖誕節的前一天,維特來到了心上人綠蒂的面前,對著綠蒂朗誦了詩歌之後,二人情不自禁相擁和親吻。然而,綠蒂幡然醒悟,掙扎著發誓永遠再也不見維特。

這讓維特的絕望之達到了頂點。兩天後,維特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瞭解了一切的煩惱。

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歌德塑造的維特引起了讀者情感上強烈的共鳴,由此掀起了一股瘋狂的“維特熱”,以至於很多讀者如醉痴狂,甚至有人模仿維特為愛自殺。

二 文壇新秀的失戀刮成了文學颶風

1774年,《少年維特之煩惱》發表的時候,歌德僅僅25歲。這部作品是第一部產生重大國際影響的德國文學作品,歌德在德國文壇的名聲因此而如日中天。此後,歌德在事業上不斷精進拓新,最後成為德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為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

其實,少年維特正是歌德本人化身。他年輕時也遇到一個叫綠蒂的女孩子,然而和小說中不一樣,綠蒂面對歌德的求愛,始終不曾對歌德流露出愛意,僅僅是出於禮貌和友誼,這讓歌德痛苦不堪。綠蒂將此事告訴了未婚夫,未婚夫表示不介意,並且相信綠蒂和歌德。

這讓歌德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此外,歌德還曾經遇到一位叫夏洛特的女子。

綠蒂的身上,有這位真綠蒂和夏洛特的影子,可以說是歌德將二者糅合在了一起,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綠蒂的形象。

當然,現實生活中,歌德雖然因為失戀而悲傷,但卻沒有想過自殺,而是以寫作的方式來排遣自己的苦悶和悲傷。

現實生活中,歌德有一個同事因為愛上了別人的妻子,經受不了社會輿論的指責自殺了,此事對他震撼很大。他將這個同事的性格投射到了維特身上,同時也同事自殺的情節安排在了維特的身上。

文學家進行創作,往往是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人物的模特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我們將《少年維特之煩惱》還原之後,就會發現,在藝術世界中非常感性的維特,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非常理性的。

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虛構出來的人物反而比真實的人物更加純粹,更加感性,更加感人至深。

該書1922年被郭沫若先生翻譯到中國,無數的中國青年從中找到自己苦悶彷徨的影子,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德國的共鳴:維特的性格率真,感情真摯,才思敏捷,愛憎分明,這就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的青年的理想呀!因此,這本書在中國也是風靡一時,同樣颳起了維特旋風。

然而,這個故事的後續就鮮為人知了。

三 世紀相逢:多情卻被無情惱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然而,反之藝術也會影響生活。

現實生活中,綠蒂名花有主,拒絕了歌德。

小說中,綠蒂也很愛維特,維特也甘願為之獻祭生命。

小說發表後,歌德不啻於第二次傷害了綠蒂。第一次是歌德插足綠蒂的愛情,雖然她理性地拒絕了歌德,但她還是或多或少陷入了痛苦和迷惑之中。

第二次傷害,則是,歌德對這段戀情的描繪的過火和美化,讓人們誤以為綠蒂接受了歌德的求愛,這讓綠蒂和丈夫都尷尬不已。

或許是歌德對這段感情的描寫太感人,或許是歌德事業的成功,名聲大噪,這讓之前拒絕過歌德的綠蒂有些恍惚了——歌德如此深愛著她,而她對歌德的感情也與日俱增,彷彿他們真的像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曾經儂情我情。

小說發表42年後,也就是綠蒂63歲這年,她帶著舊夢重溫的願望來到了歌德所在的魏瑪。然而,她不知道,此時已經67歲的歌德早已經不是曾經那個純真的少年。

歌德在情感上很冷漠的,他對親人漠不關心,11年不探望母親,對獨生兒子也是不過爾爾,更何況是對42年前曾經迷戀過的女人,他又能有幾分留戀和真情呢?

作品一旦完成,素材就像榨乾了的甘蔗渣,壓完豆漿的豆渣。

倒是魏瑪的民眾對此特別痴狂,全城的人都想看看歌德心上人的風采,更因為二人的即將到來的世紀相逢而沸騰雀躍。

果然,見面後,歌德十分冷淡,對於以前的事情不願多談,這讓綠蒂深感不快。

其實,此次魏瑪之行,綠蒂有一個隱秘的願望,那就是她要確認書中激發歌德愛意的究竟是自己本人還是另外一個原型——夏洛特。

如果是自己就萬事大吉,如果是夏洛特,那就萬劫不復了。她希望自己能夠戰勝夏洛特或者歌德的其他情人,成為藝術史上不朽的經典形象。

然而歌德卻兜頭潑了她一盆冷水:

“你和她,你們在我的愛情中——也在我的罪過中全都僅僅是一個。”

在這場文學PUA中,綠蒂輸得一敗塗地,男性的主導以及無情顯露無疑。

這個後續是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根據歌德經歷所寫的小說《綠蒂在魏瑪》。

我們再回到開頭,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從這個令人不勝唏噓、歷時40餘年的文學PUA故事中可以看出,歌德用自己的筆和行為,寫出了一個自詡鍾情的男性形象的虛妄和荒誕。實際上,“鍾情”反而是以綠蒂為代表的女性的專利和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