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這批造反的人,竟然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真源宮位於潛山縣天柱山鎮風景村新橋組的真源宮,為南朝梁武帝時的寺廟遺址,因道人白鶴所建,又稱“白鶴觀”、“白鶴宮”。唐天寶9年,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太平興國7年,太宗趙匡義敕建“靈仙觀”;時至北宋政和7年,徽宗趙佶為求靈蹟之地,賜匾御書:“真源萬壽宮”,簡稱“真源宮”。自唐代至清道光時均有道士在此居觀修煉。

話說,在南宋嘉定年間,退伍軍官張軍因為沒領到朝廷發放的補助金,一怒之下召集了昔日的老部眾,上演了一出“鬧桐城”的大戲。起義的過程中,張軍和他的兄弟們搶了一戶鄉紳,得到了一筆不菲的財寶。這筆財寶,讓這群兵匪昇華為“起義軍”。

或許,當時的張軍晚上做夢時也曾想過“殺向東京,奪了鳥位”。

沒過多久,義軍浩浩蕩蕩地來到舒州城下,該城太守是個窩囊廢,見到義軍旗幟便腳底抹油開溜了,以至於張軍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舒州城。

舒城太守跑路,張軍接下來的套路與小說裡的好漢別無二致——“吃他娘,穿他娘,張軍來了不納糧”。最終,靠“殺富濟貧”這種方式,張軍以城內富豪的資本收買了人心,穩穩地當上“舒城城主”,成了一方土皇帝。

按理說,如果張軍是個方臘一般的人物,估計會憑藉舒城的有利條件幹出一番事業。可惜,這人只是個土鱉,他一心想著享樂,帶著手下的弟兄們龜縮進了附近的真源宮(道觀),將道觀裡的香火錢劫掠一空後當起了山大王。

沒過幾天,池陽的官兵就殺上了山,準備將張軍的隊伍一網打盡。此時的張軍已是雄踞一方的土霸王,他捨不得前些天搶來的金銀珠寶,所以他根本沒有與官兵再戰一場的勇氣。一群兵匪龜縮在道觀裡畫地為牢,逐漸陷入絕境。

不得不說,這張軍還是有些急智的。他看到被拘禁在道觀側殿的道士們,心中頓生一計。兩天後,一群穿著破破爛爛的“道士”瘸瘸拐拐地逃入官兵大本營,他們向軍官哭著告狀,稱道觀被兵匪佔領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云云。

官兵從“道士”們口中聽說敵人人多勢眾且兇猛無比,也不敢冒進。這時,“道士”又向官兵獻計獻策道:“火攻乃上策”,教唆官兵火燒道觀,將賊兵全部燒死在道觀中。剛巧這幾日山風呼嘯,官兵輕而易舉地點燃道觀,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座千年古剎付之一炬。所有兵匪,都被這場大火吞噬了,竟無一人逃出道觀。

朝廷聽說這件事後,立即要嘉獎參戰的官兵和這群勇敢的“道士”。誰知,這群道士聽說朝廷封賞時,竟一個個表現得大義凜然,拒絕了這筆錢。“道士”們表示,為了剿滅賊匪,道觀已被火焚,所以當務之急是儘早外出化緣,湊一筆錢翻修道觀。所以,高風亮節的“道士”們連封賞都不要,像世外高人一樣四散而去。

實際上,“道士”們壓根看不上朝廷給出的那點賞金,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什麼道士。在道觀之下,埋藏著這群兵匪用數日時間從舒城中掠奪而來的金銀細軟。原來,這群大義凜然的“道士”,正是龜縮在道觀中的兵匪。而那些真正的道士,早就被五花大綁丟在道觀中,成了兵匪們的替死鬼,被燒成了焦屍。

兵不血刃拿下舒城、掠光舒城內財富、瞞天過海逃過追捕,張軍的起義生涯達到巔峰。搶來的這筆錢,足夠張軍等人悠然度過餘生,他們買下兩艘豪華客船,順流而下抵達建康。張軍等人打著鹽商的幌子,在酒樓中揮金如土。席間美女無數,管絃絲竹不絕於耳,一頓飯竟吃掉了二十萬錢,而張軍他們竟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正所謂“事極必反”,笑了一路的張軍終於哭了出來。他們的行徑吸引了當地捕快的注意,捕快立即聯合官兵進行了一次圍剿行動,將張軍一夥一網打盡。這些捕快原本覺得張軍是個搞走私的商人,沒想到在拷問之下竟挖出了一個驚天秘密。這夥人並不是什麼走私販子,而是一網大魚!正是他們這夥反賊,主導了舒城反案!

案子被捅到朝廷裡去,皇帝都覺得驚詫不已。誰能想到,這群流寇竟膽大包天到這種程度,造反之後還能悠然自得地與朝廷進行交涉?還差點拿走了朝廷給出的封賞呢?滿朝盛怒之下,張軍等人的下場可想而知。一眾參與了造反的兵匪,全部被押送刑場“咔嚓”,張軍本人更是棄市遊街。張軍落網大快人心,只是可憐了那些活下來的小道士。

小道士們不但要在瓦礫中尋找師父們的遺骸,還得四處雲遊湊錢翻修道觀。此後數十年,真源宮也未能恢復如初。

參考資料:

【《宋史》、《南宋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