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漢初三傑”之張良,多次挽救劉邦於水火之中,不愧為一代謀聖

說起張良,大眾並不陌生,他是西漢建國的開國元勳,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雖然同為三傑,但張良卻有一項特殊待遇,是蕭何及韓信沒有的,就是劉邦稱蕭何韓信都是直呼其名,到了張良這,就改成子房了。

有人會問,這有什麼區別?其實區別太大了,在古代,即使到近代,當稱呼一個人的本名時,其實是有點不尊重的意思,至少是不帶感情色彩的,但如果稱呼一個人的字,則是一種敬意,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對張良是很尊重的。

01

張良張子房,加入之初就露了一手

劉邦對漢初三傑有分別的評價: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從劉邦的評價中也能發現,他評價三傑時把張良排在了第一位,張良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從這條評價中可以判斷,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很強,那在劉邦取天下的過程中,張良都有哪些這樣的功績呢?一起來看看。

首先就是劉邦奉懷王之約西進的過程中,劉邦原本想直接拿下洛陽,然後直接從函谷關進入關中,但最後洛陽沒拿下來,劉邦只好南下,在南下的路途中,劉邦跟秦軍打了場遭遇戰,秦軍被打得躲進了宛城。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開始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他想繞過宛城,直接從武關進入關中,他要搶時間,因為楚懷王熊心曾說過,誰先進入關中,就封誰當關中王。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良及時站出來阻止了他,張良的理由是,武關肯定有重兵把守,到了武關,少不了要跟秦軍交戰,如果只是這個倒沒什麼,但問題就在於,倘若宛城的軍隊趕了過來,前後夾擊,那情況可就不妙了,很可能全軍覆沒。

張良的建議應當說是很及時的,如果沒有張良的建議,劉邦就不會連夜掉頭,也就很可能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了,可以看見,在劉邦起事之初,張良就露了一手,挽救了劉邦一次。

如果說這次只是開胃小菜,張良的假設只是一種假設,因為宛城軍隊很可能沒有跟上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前後夾擊,劉邦就可以很快進入關中做他的關中王,那麼第二次重大立功就是真正的救了劉邦的命,沒錯,就是鴻門宴。

02

鴻門宴,張良得意之筆

劉邦進入關中後,聽了手下人的建議,把函谷關封堵了起來,他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自己獨享關中寶地,但他沒有想到,項羽是誰?天下第一戰神,把函谷關堵住就能把他拒之門外?顯然不可能,可以說劉邦這步棋臭到了極點。

果不其然,項羽在結束鉅鹿之戰趕到函谷關時,見到這樣的情況,當場暴怒,於是就決定第二天天一亮採用軍事手段把劉邦剿滅,這個決定對於劉邦來說可謂是滅頂之災,別說一個劉邦把著關中,就是十個也擋不住項羽。

這次張良又站出來了,劉邦當時手足無措,問張良“為之奈何”,張良告訴劉邦要先把前來通風報信的項伯忽悠住,只要把他忽悠住,什麼都好說,劉邦心領神會,很快就許諾要跟項伯結成兒女親家,項伯回去跟項羽說了說劉邦的好話,這才把危機平息,讓項羽撤銷了軍事打擊的決定。

同時,在劉邦從鴻門宴脫身之後,是張良負責善後的事,打消了項羽的疑慮,也離間了范增跟項羽,可謂一箭雙鵰,這次的功勞,可就比西進那次大得多得多,是真的把劉邦從鬼門關給拽了回來,也因此可以看出,為什麼劉邦會稱呼張良為子房。

其實張良類似的功勞還有很多,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的那段時間裡,張良再次挽救了漢軍。

03

張良阻封,再次挽救漢軍

當時劉邦在彭城之戰中輸給了項羽,一直退到滎陽才算止住了敗局,跟項羽開始了持久戰,有個叫酈食其的謀士給劉邦出謀劃策,讓他建甬道來運送糧草,本來甬道已經投入使用了,但項羽在看出端倪後,就派兵將其毀掉。

甬道一毀,漢軍就沒有糧食吃了,劉邦一下就慌了,這時酈食其站出來跟劉邦建議,讓他鑄印,封被秦滅掉的六國的後人為王,這樣一來,反對項羽的人就多了,漢軍的壓力就小了。

酈食其這個建議聽起來不錯,劉邦也是這樣想的,就命人把印給鑄出來了,正準備往外送時,張良回來了,出於習慣,劉邦就問張良這個做法怎麼樣。

張良在聽到這個訊息後,當場對劉邦說:你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全完了,不僅打不敗項羽,而且第一個被滅的就是漢軍。

張良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把地都封給了六國的後人,那麼就無地可封了,這會造成什麼後果?這會讓跟著劉邦打天下的人得不到地,得不到地,就不會再跟著劉邦。

同時,因為六國後人得到了封地,原先他們的手下也就不會再跟著劉邦,而是跟著他們走了,這樣一來,漢軍的實力大減,項羽的報復就容易多了。

張良的這一番分析算是把劉邦徹底點醒了,劉邦在聽完張良的分析後,恍然大悟,當場把吃進嘴裡的飯菜吐了出來,還把酈食其大罵一通。

張良能有“漢初三傑”的地位,就是因為有這樣一次次地挽救劉邦團隊,如果沒有張良,漢軍可能被滅了很多次了。

當然了,張良之所以能讓劉邦稱他的字而不是名,除了他的功勞確實很大之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良本身沒有實權,只是作為一個謀士而已,手裡無兵無權,劉邦不怕他造反,所以才對他很恭敬。

張良,真乃謀聖也。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

宣告: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