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佛有三身,總歸一體,道有三清,本為一炁

01

《紅塵說禪》系列第301篇

大家都知道“佛道儒”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咱們現在的文化思想基本上就是這三教的混合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比如說這三教都強調孝養父母,誠實做人,忠於職守,但是不同之處也有很多,比如儒家最看重入世,對神鬼敬而遠之,著重世間的倫理,所以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序列,上有君君臣臣,下有父父子子,內有三綱五常,把整個“人間界”管的密不透風,非常便於封建統治,也成為了兩千年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

而佛道兩家都更加看重出世和“形而上”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神仙鬼怪佛菩薩羅漢等人間界無法肉眼看到的存在,所以也被稱為是“宗教”,這點和儒家有本質的區別,雙方屬於競爭和對抗的關係。

這裡多說一句,佛教其實並非是宗教,佛陀也不是神仙,也從來沒有過“信某某就得永生,不信就下地獄”的霸道說法,更不會有不可跨越的神和人的界限。

而其餘宗教中比如基督教,上帝永遠是上帝,信眾只能無條件服從,絕不可能有朝一日變成上帝,那等於是褻瀆神靈,罪不可恕,但是佛是過去人,人只要大徹大悟也就變成了佛,雙方並無高下之分,非常自由和活潑。

因此把佛教看作“宗教”這隻能說是理解了佛法的一部分內容而已,真正的“佛教”指的是佛陀的教導,最終目的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何等的氣魄,又有哪一個宗教敢讓自己的信眾最終變成主宰呢

當然了,佛教作為“外來的和尚”,在傳入我國之後肯定也會和本土的道教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雙方都在不斷的吸收對方的精華來壯大自己,然後反過來再壓制對方,乃是標準的“相愛相殺”。

這裡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佛法的三身佛和道教的三清,

其實最早佛教的聖人只有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而道教的聖人也只有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聃,但因為佛法中佛有報身化身和法身,所以老子也只好“一炁化三清”,搖身一變成了上清玉清太清三大分身來予以對抗

這一篇我們就來聊聊佛教的三身佛,以及道教的三清,其實本質上都只有一個,無非一體三面而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紅塵若鏡

02

三身佛——清淨法身,圓滿報身,萬億化身

大家都知道我們習慣所說的佛陀指的是古印度的淨飯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他老人家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大徹大悟後傳經說法,後世佛弟子們把他奉為教主。

而在佛法之中有著“三身佛”的說法——分別是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

關於這三身佛的介紹非常多,但是卻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最為簡潔明瞭,曾經有位智通禪師讀了禪宗重要經典《楞伽經》千遍以上,但仍然不能明白經文中提到的“三身四智”的區別,因此特意來求惠能大師慈悲開示。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這裡的四智指的是唯識宗最終的目標“轉識成智”,其中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八識都徹底淨化,轉為四種智慧之後,也就等於是成佛了,但是這裡面涉及太多的理論和邏輯,嚴謹而繁瑣,沒有足夠的耐心是堅持不下來的,所以才有佛門八宗才有“

唯識耐煩嘉祥空

”的評價。

但是這麼複雜頭痛的理論,在惠能大師看來卻如同從無限高空俯瞰一般,一覽無遺,只用一首偈言就說的一清二楚——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這個具體意思太複雜 ,而且和這篇文章中心無關我們就不多做介紹了,有興趣的師兄可以自己去看《六祖壇經》的第六品,這裡主要談智通禪師的另一個疑惑——三身佛。

關於三身佛六祖是這麼解釋的,法身佛就代表每個人的清淨自性,或者說是真如本性,或者說是佛性——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無始劫以來這個本性被妄想和偏執心遮蓋的太深也太久了,也就是業障極深,因此眾生才由佛變成了凡夫,而且還是貪嗔痴具足的凡夫。

而我們修行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為了恢復這個自性,只不過修行法門又分為了兩種——

頓悟和漸悟

頓悟法門指的就是從摩柯迦葉尊者從佛陀拈花那會心一笑開始,直到惠能大師的聽別人讀了《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脈相承,都是最利根之人,以最鋒利的慧劍,一劍就斬斷所有煩惱無明——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明心見性,立地成佛

而除了頓悟以外,神秀大師倡導的“時時勤擦拭,勿使惹塵埃”的法門,以及其餘的佛門七宗,嚴格來說都是漸悟,比如說如今最流行的淨土宗,就是用幾千萬甚至幾億聲佛號來沖洗心中的塵埃,這個更加適合中下根器的弟子,咱的刀不鋒利就慢慢磨。

而報身佛指的則是智慧,不過這個智慧不是說我們世俗之中的小聰明小智慧——比如算數算得快,文章寫得好,反應很靈敏,非常有眼色,特別會說話等等,那些都是“世智辯聰”,反而是學佛的障礙。

這裡說的乃是佛門的般若智慧,這裡沒有絲毫分別,妄想和偏執,乾乾淨淨,清清楚楚,豁達而清晰,一旦擁有了般若智慧再看世俗這些問題就完全是小兒科了。

而化身佛指的則是行為,包括我們身口意一切,我們每天動的念頭,說的話,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活動又何止千萬?

當然了,我們凡夫因為沒有上面提到的智慧,所以身口意全是妄念,但是佛菩薩不同,都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比如最著名的觀音大士,

三十二應現全身,千處祈求千處應

,這裡面說的就是化身。

這裡再多說一句,喬達摩悉達多也是釋迦佛的一個化身,特意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來示現凡夫如何成佛,以及佛的生老病死都是什麼樣子,好告知我們大家——佛法最大的就是因果,就連佛菩薩的無邊神通也不抵因果和業力。

03

一炁化三清——上清太清玉清

上面說完了佛法中的三身佛,現在咱們來聊聊道教的“三清”。

只要是大型的道觀,最大的殿肯定是“三清殿”,供奉的就是三清至尊——

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位於三清中央位置,也就是如今所說的C位,是道教的至高之神,甚至可以說是“道”的象徵。

而元始天尊的形象一般都是頭頂神光,手執紅丹,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靈寶天尊位於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誕日為夏至日。

道德天尊位於元始天尊之右側位,手執蒲扇,相傳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

而關於三清的來歷眾說紛紜,比如小說《封神演義》裡面就讓他們分別代表截教和闡教的教主,門下弟子大戰了無數場,最後連三位師父都不得不出戰,最後甚至還為三清弄了一位“混沌老祖”的師父出來,這代表了天道至高的“道”。

而實際上這個混沌老祖並不存在,或者可以說是老子的化身,他最後“一炁化三清”,就和三身佛最後本為一體一樣,這三清也都是他一個人的化身,並無高下之分。

這裡的炁(

讀音qi

)後來也被稱為氣,屬於道教獨有的概念,其實就是“道”的象徵,簡單來說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至於說這個“一體三面”究竟是佛教模仿道教,還是道教模彷彿教已經很難說清了,但是這兩大宗教的相互競爭和吸收還是顯而易見的。

而老子的年齡應該比孔子大個幾十歲,在我國春秋時期,大概和佛陀處於同一個時代,這也是整個世界最著名的“聖人時代”。

04

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佛教的三身佛和道教的三清的簡單介紹,大家是不是覺得有很多相似之處呢?

這裡多說一句,

數字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

,儒家有天地人三才,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道家有三清,三陽開泰,精氣神三道,斬三尸神,而佛家就更多了——佛的三身,橫豎的三世佛,三世因果,三界六道,三法印等等,就連我們唸經一般也都建議念三遍或者七遍。

其實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佛教雖然發源於古印度,

但早在一千多年前達摩祖師就看出大乘氣象在我們中國,未來佛法的中心和希望也在這裡,因此才帶著釋迦佛唯一留下的信物袈裟從廣州登岸,這等於是承認了佛法的傳承在我們這裡,古印度早已經成為了歷史

打個比較遺憾的比喻,這就像是火藥和指南針本來是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但真正把它們發揚光大的卻是外國,最後1840年英國反過來利用它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政府的大門,所以物本無主,能者得之,佛法亦是如此,這一點看看如今印度和我國的實力差距就明白了。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