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文盲”劉邦一生作詩只2首,卻力壓乾隆四萬首,成為千古絕唱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

在古代,作詩賦詞是文人騷客在史書上為自己留下一筆的重要手段,寫出一首好詩好詞,足以讓自己流芳千古。

比如唐朝的落榜書生張繼,雖然落榜了,但在落榜的那個晚上,他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直到如今,當年的楓橋已經成為了蘇州城的一個景點了,這裡記載了這位落魄書生落榜後,如此心境下,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故事。

還有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之渙,到如今他流傳下來的詩詞僅有六首,但每一首都很出名。

就比如行軍打仗一樣,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作詩賦詞也是如此,注重的是質,而不是量。量變不一定會引起質變,獲得人們肯定的詩句,也一定是十分有質的。

古代也有很多皇帝喜歡吟詩作賦的,比如著名的南唐後主李煜。

今天我們說到的兩個皇帝,可以說是皇帝中兩個作詩的極端了。

一位是漢高祖劉邦,一生僅作詩兩首;另一位則是乾隆皇帝,一生作詩四萬餘首。

但漢高祖劉邦所作兩首詩,都成為了千古絕唱,但乾隆皇帝呢,家喻戶曉的不足一手之數。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又名劉季,只是個小小的泗水亭亭長,並不是什麼名門望族,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痞子,卻能開創大漢王朝呢。

當時正值陳勝吳廣起義,劉邦則以泗水亭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勞役去驪山,但半路上很多人都跑了,按秦律他應當處斬,所以他就乾脆反了,在芒碭山躲了一段時間。

後來沛縣縣令也想順民意起事,想召回劉邦等人,但後來又反悔了,於是劉邦殺了沛縣縣令。

其他人都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這在秦朝是要誅九族的大罪,於是都舉薦劉邦當這個頭領,當新的沛縣縣令,按楚制稱呼為沛公。漢高祖自此開始了他真正傳奇的一生。

劉邦起事後,為了擴大地盤,開始攻打周邊地區,後來地盤越打越大,劉邦善於用人,又有蕭何與張良的輔佐,他的勢力也是在慢慢擴大。

當時天下群雄約定,誰先攻入關中便可稱王,劉邦率其部將率先攻入關中,入咸陽城後,劉邦以“關中王”自稱,和當地的名士約法三章。

後來劉邦經歷了其一生中最大的劫難“鴻門宴”,這是項羽殺劉邦最好的機會,可惜項羽並沒有聽從他手下謀士范增的意見,在鴻門宴上放跑了劉邦。

之後項羽帶軍攻入咸陽,分封諸王,劉邦被其封為漢王。

之後迎來了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但與項羽的對峙中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但其不屈不饒,愈戰愈勇,在垓下之戰中一舉擊敗了項羽,楚漢之爭最終以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稱帝建立漢王朝而結束。

千古絕唱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之後,意氣風發,從幾年前的小混混,創立了大漢王朝,變成了如今的漢高祖。

但是一個新王朝的建立總是不穩定的,內憂外患,當時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都在密謀謀反,在擊敗了淮南王英布之後,在班師之際,他返回了自己的家鄉沛縣,在沛縣見到了之前的老朋友,在一天飲酒之後,劉邦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全詩僅僅三句,但其氣勢磅礴,風格雄勁,將劉邦心中的豪壯志氣抒發的淋漓盡致。

在劉邦晚年之時,獨寵戚夫人,想換太子呂雉所生劉盈為戚夫人所生劉如意,但呂家勢力已經十分強大了,劉邦無力改變這個結局,隨後在戚夫人的舞中,在酒後的醉意中,這首《鴻鵠歌》誕生了。

《鴻鵠歌》這首詩情真意切,巧用比喻,飽含了劉邦晚年時的憂心忡忡與情意綿綿,隨後不久,劉邦便去世。劉邦死後,戚夫人與劉如意也遭到了當時的皇后呂雉的毒害,下場悽慘無比。

第一高產詩人

乾隆皇帝一生很喜歡作詩,有記載的都有四萬餘首,也就是從他開始作詩開始,一直到他去世,每天都會作詩,甚至一天不止一首,這個龐大的數字聽起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如此高產的情況下,應該也會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吧,但實際上被人們熟知的詩不過一手之數,如果細品乾隆皇帝留下來的詩,就會發現很多篇都不能被稱作為詩了,只是記流水賬罷了,用詩來記錄平時的生活,記錄他遇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與事。

一個皇帝平時政治上的事情都要忙得不可開交,何況還是乾隆皇帝這樣一個明君,他在閒暇之餘所作詩詞,基本都是信手拈來,根本沒有經過推敲,而對於詩詞而言,它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而以乾隆皇帝這種高產的效率,他的詩詞質量就可想而知了,但他畢竟是皇帝,並沒有人敢忤逆他,久而久之,他當然也會覺得自己寫的詩不錯。

結語

漢高祖劉邦,一輩子都沒怎麼讀過書,但是寫下的兩首詩,都成為了千古絕唱,他的一生是傳奇的,短短几年便建立了大漢王朝,其中經歷的坎坷與磨難是可想而知的。

這些經歷對他的心的磨礪也是可想而知的,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劉邦所作的兩首詩,完美地表達了他當時作詩時他所處的局勢與自己的心境,飽含了感情與意境,成為絕唱流傳下來也是理所應當的,直到今天都廣為流傳。

而乾隆皇帝,雖然一生作詩四萬餘首,但都十分的簡樸,並無什麼特殊的心境蘊含在其中,並沒有那種一讀就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總是差點意境。

不在高,有仙

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一首詩,一定要有其特殊的意境,蘊含了作者所獨有的那種感情,最後有感而發,一氣呵成,文盲皇帝劉邦一生雖然僅作詩兩首,卻都成為了千古絕唱,足以力壓乾隆皇帝的四萬餘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