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為應付漢武帝削藩,中山靖王狂生120多個兒子,手段堪稱高明

自古以來,封建統治都講究一個皇權至上,只要身披

黃袍

,無論你是百八十歲的老人,還是咿呀學語的兒童,都會有一群人前擁後簇。當然,這個萬人之上的位置既然受萬人敬仰,也就會遭人算計。

在中國的歷史上,兄弟奪權並不是罕見的戲碼,在先王去世時,勾心鬥角,而在政權穩定時,也不乏認為自己力量強盛的藩王起兵謀反。

因此,防兄防弟防藩王成為了每個帝王的必修課,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也想出了不少法子,推恩制便是其中之一。

推恩制要求每位藩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自己每一個兒子,以此削弱他們的力量。這項指令一下達,各個藩王為了集中自己的勢力便勒緊褲腰帶少要孩子,但這其中卻出了一個奇葩。

中山靖王就像沒聽說這條指令一樣,先後生了120個兒子,在那時看來,他是愚蠢至極,但如今細品,也許他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

削藩為解內憂外患

根據史料記載,推恩令是由漢武帝推行的一項政策,實施這項政策的主要目的便是削弱當時各個藩王的實力,穩定國家統一。

在漢武帝在位時期,其實整個漢朝已經基本穩定,統一全國的大業已經打了下來,現在交到漢武帝手裡的任務便是守下這片廣袤的土地。

當時漢武帝面臨三個嚴重的問題,一個就是隨著漢朝不斷髮展,曾經的諸侯國勢力不斷壯大,在軍事和政治方面都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另一個就是土地兼併問題嚴重,並且已經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動盪;最後一個便是邊境戰火不斷,匈奴時不時就會挑起戰爭,試圖從大漢王朝手中奪點好處。

所以,漢武帝那時接手的漢朝看似風平浪靜,一片和氣,實則暗潮湧動,在外,匈奴騷擾不斷,在內,諸侯心生不軌。

漢朝這樣的局面並不是漢武帝造成的,早在他十六歲登基之前,關於如何削弱諸侯勢力的討論就早已提上議程,大臣們也提出過許多方案,漢朝也推行過許多制度,但成效都不明顯。

漢文帝掌權時期,諸侯各國就已經引起了朝廷的重視,但是一系列制度實施下來,諸侯政權還是像石頭一般頑固屹立。

到了漢景帝掌權的時期,見溫柔的政策不起成效的漢景帝甚至想硬來,直接把

權力

從諸侯手裡搶過來。

這樣明搶的行為自然引起了眾諸侯的不滿,“七國之亂”就此爆發,皇帝與各諸侯之間戰爭爆發,好在這場戰亂很快平息,不是諸侯國的勢力也確實被削弱,但是,那些坐擁十幾座城的大諸侯依然屹立不倒,諸侯權利過大的問題依然沒有被完全解決。

漢武帝瞭解之前每一任皇帝對於削藩做出的種種努力,漢景帝時期爆發的戰爭他也有所瞭解,

他明白,和這些諸侯鬥不能硬來

畢竟那些坐擁十幾座城的大諸侯對朝廷來說是不小的威脅,一旦來硬的挑起戰爭,輸贏是難以預測的,是被趕下臺成為歷史的罪人還是成功削藩留下佳話都在一念之間,漢武帝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不過,削藩的事情也並沒有就此擱置,

漢武帝即位的第二年,朝廷大臣主父偃便為他送來了這個難題的解決方案,這個建議便是推恩令

巧施推恩令

推恩令制定的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削弱各個諸侯國的實力,但是,這樣直截了當的削藩的政策自然會受到各個藩王明裡暗裡的抵制,於是,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漢武帝十分聰明的在這個削藩“毒藥”的外面包了一層“蜜餞”。

根據《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的記載,漢武帝下令,各個諸侯國的國主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私恩將自己的土地分給自己的弟子,而這樣分出來的小國家漢朝也是承認的,也會給他們設立自己的封號。

這麼聽來,這個推恩令似乎沒有一點侵害各個諸侯權力的意思,反而是站在了諸侯這一邊,替他們著想。

原本整個諸侯國只能留給長子,這樣親人之間難免會有爭鬥與隔閡,這個推恩令一出來,這樣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諸侯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分得土地,而且國家還會給予封號,這樣,每一個孩子所擁有的土地權利也便基本一樣了。

這個政策一下來,最開心的莫過於那些諸侯王的次子們,原本沒辦法分的土地,可能還要收到兄長打壓的他們現在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分到自己的領地,而最叫苦不迭的恐怕就是諸侯國的長子,原本自己可以繼承的領地如今卻要和弟弟分享,但是,國家的政策就是如此,

是否分地的決定就落在了諸侯的頭上

其實諸侯心裡能不明白漢武帝真正打的小算盤嗎?但是推恩令確確實實將他們逼入了不得不分的絕境。

畢竟雖然皇帝說是按照個人私恩分地,但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不分,不但要被自己的兒子們埋怨,還要背上對政策怠慢的大鍋。

在推恩令的引導下,原本威脅漢朝政權的諸侯國們還沒有開始起兵反漢,自己內部就先亂了起來,比起如何幫助兄長擴張他的政權,下邊的小兒子如今更多的是想著如何劃分自己的那一塊疆土,原本是威脅的那些大諸侯國至此不攻自破。

根據《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記載,曾經,這些諸侯國中大的國家心懷叛亂之計,小的國家也不願遵守漢朝的法律,這些行為已經威脅到了漢朝的存完。

而推恩令一出來,原本的齊國被分為了七個,趙國分成了六個,梁國成了五個,而淮南則被分成了三個,這些威脅漢朝的政權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就這樣土崩瓦解

在這樣的政策下,不少諸侯為了應對推恩令選擇少生兒子,而劉勝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剋制,還要變本加厲的生,用120個兒子來應付推恩令。

反其道而行的奇葩

在推恩令的推動下,強大的諸侯國逐一土崩瓦解,而為了集中自己的政權,介紹權力的流逝,諸侯們開始主動少生兒子,但是,這其中卻有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奇葩,他就是中山靖王劉勝。

劉勝出生於公元前165年,是漢武帝劉徹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按理來講,比起下面那些與皇室絲毫沒有血緣的諸侯,擁有先皇血脈的劉勝應該離權利更近,他也應該比其他的諸侯更想奪得皇權。

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劉勝似乎對

權力

絲毫不感興趣,他就像一攤爛泥一般沉迷於酒色之中。

根據史料記載,劉勝每天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他的後宮有多少妻子史料中並沒有詳細記載,

但是相傳他有兒子120個,女兒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在當時,有不少諸侯笑劉勝這一行為傻,但其實現在看來,劉勝也許是這些諸侯中最為聰明的。

漢武帝推行推恩令為的就是把諸侯手裡的政權分出去再奪回來,而如今天下諸侯國瓦解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大漢的統治地位再一次被穩固。

在這樣的局面下,如果繼續想辦法集中政權,必然會引起漢武帝的注意,再加上劉勝自己原本的身份,一定會成為漢武帝針對的物件。

於是,劉勝為了保全自己,決定把自己的地都分出去,不但要分,還要分的稀碎,讓這些零散的政權根本沒辦法對漢朝構成威脅。

事實證明,劉勝是聰明的,漢武帝看到他這120個兒子後,對於他十分放心,劉勝也成為了兄弟幾個之中除了劉徹之外活的最富裕快活的一個。

小結:

歷史中關於劉勝的記載大多都指責他貪圖美色,每天花天酒地,不問民生。但其實,他也曾在朝廷上向漢武帝進言,藉著小故事邏輯清晰的向弟弟闡述了官吏霸凌侵奪諸侯的事件,並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

在當時看來,劉勝是不求上進的諸侯,是不問國事的昏君,但是如今看來,劉勝是聰明的,他明白劉徹警惕自己,而以他當時的實力又無法推翻劉徹,奪取政權,於是他便想辦法消除劉徹對自己提防。

正好這個時候,劉徹推行了推恩令,劉勝便藉著這個機會將自己身上謀反的嫌疑推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