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帝王可以為所欲為,但這事卻是他們不敢做的!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之中,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裡,歷朝歷代的君王手中握著生殺予奪的權力,只要他們願意,完全可以為所欲為。當然,絕大多數的君王都會選擇將自己的權力在規則之內執行,不去破壞封建社會中的一些“潛規則”。

不過,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就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潛規則”事件,這件事情歷朝歷代沒有君王不想去做,但是隻有一些在歷史上功勳卓著的君王才有資格去做,就算是昏庸至極的君王都不敢去做。而古往今來,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也只有六位皇帝去做過這件事情,其中一位還因此成為天下笑柄!

說到這,相信不少同學已經猜到了這一“潛規則”事件是什麼了吧?

對,沒錯,這便就是“封禪”。

“封禪”,相信有不少同學以為這是一回事,其實不然。在《史記·封禪書》中曾這樣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也就是說“封”的意思是指“祭天”活動,而“禪”的意思則是指“祭地”活動,這是我國古代帝王在建立不世功勳或者是太平盛世的時候前往泰山附近進行的系列活動。

當然,除卻建立不世功勳或者是太平盛世這兩種情況外,還有一位皇帝打著“天降祥瑞”的旗號,前往泰山進行“封禪”,而這位皇帝也因而被後人所恥笑。

在歷史上,歷朝歷代只有有皇帝前往泰山附近進行“封禪”儀式的,一般都把祭天也就是“封”這一大典放在泰山之上,而祭地也就是“禪”這一大典的選址呢,歷朝歷代則選定了不同的地點,有放在梁父山的,也有放在社首山,甚至還有直接放在泰山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都有哪些皇帝曾前往泰山進行過“封禪”的慶典吧。

秦始皇帝嬴政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蒙恬攻滅齊國,俘虜齊王建,至此,山東六國全部覆滅,秦國一統天下。隨後,秦王政君臣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策,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封建王朝,秦王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便棄王號,改稱皇帝,自稱為“始皇帝”。

三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19年,通往崤山以東各地的馳道基本竣工,秦始皇為了震懾天下宵小之輩,便開始了他的東巡之旅。

請注意:

秦始皇第一次巡遊是在公元前220年,主要是巡遊關中的秦國故地,第一次東巡,也就是第二次巡遊則是在公元前219年,主要是巡遊崤山以東的六國故地。

在巡遊至齊魯故地之時,他登上了泰山,召集了齊魯故地的儒生,探討封禪的禮儀,但是因為儒生們各執一詞,誰都說不服誰。於是,秦始皇便自己與群臣擬定了封禪的禮儀——整修山道,在泰山山頂祭天,在城父山祭地,隨後立石頌德,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見諸於史冊的封禪活動。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駕崩,年僅十五歲的太子劉徹登基即位,是為漢武帝。在漢武帝統治時期,先後推行了“推恩令”、“附益法”、“舉孝廉”、“鹽鐵官營”等政策,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和皇權。不僅如此,在漢武帝時期,他還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多次出擊匈奴,迫使這個漢朝建立以來的大地遠徙漠北;派張騫帶隊打通與西域的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派兵征服了閩越、南越、衛氏朝鮮等地,在這些地方建立起了郡縣制度。以上種種政策,使得漢朝在漢武帝手中達到了極盛,在這種情況之下,漢武帝接受群臣進諫,前往泰山封禪。

公元前110年年初,漢武帝攜百官東巡至泰山,因此前秦始皇封禪禮儀並未流傳下來,漢武帝君臣只能自擬封禪禮儀,分別在泰山和梁父山完成了封禪大典,改元元封,將嬴、博二縣合併為奉高縣,以此奉祀泰山。

其實在漢武帝的一生之中,除了這次封禪大典之外,還曾在公元前106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2年、公元前98年、公元前93年、公元前89年前後數次封禪、巡遊泰山。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劉秀從,出生於公元前5年,此時恰逢漢室衰微,天下大亂,在劉秀長大之後,外戚王莽已經篡權建立了新朝,各地起義不斷,劉秀也成為了起義軍的一員。到了公元23年,王莽政權覆滅之後,劉秀已經成為了更始帝麾下炙手可熱的人物。

可是,隨著外敵的消亡,更始政權內部爆發了內訌,更始帝意圖殺害劉秀,使得劉秀公開與更始帝決裂,於公元25年自立為帝,而後經過了十二年的統一戰爭,重新一統天下,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在劉秀的統治下,東漢王朝迅速從西漢末年以來的亂局之中恢復過來,國力迅速提升,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光武中興”。於是乎,劉秀在生命中的倒數第二年——公元56年二月底來到了泰山,沿著當年漢武帝封禪的路徑,在泰山完成了封禪大典。

唐高宗孝皇帝李治

唐高宗李治,這絕對是一位在歷史上被後人所忽略的明君。其實這也並不怪誰,畢竟在他前面有老爹唐太宗,後面又有媳婦武則天和孫子唐玄宗,他們幾個過於耀眼,把唐高宗身上的光芒擋了個一乾二淨,這才使得後人低估了唐高宗。

在唐高宗即位之後,他繼續延續了唐太宗時期的各項經濟、政治制度,再加上他勤於政事,有“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的美稱,史稱“永徽之治”。公元660年前後,唐高宗李治經常頭暈目眩,大病小病不斷,唐高宗認為自己恐命不久矣,便開始繼續準備老爹想幹但沒幹成的事情——泰山封禪。

公元666年,在準備了數年之後,唐高宗攜皇后武氏,率文武百官以及突厥、于闐、波斯等國使臣、國主抵達泰山,在泰山祭天、社首山祭地,完成了封禪儀式,而後,唐玄宗改元乾封,而後又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

公元712年,因為太子一黨與太平公主一系矛盾徹底激化,唐睿宗李旦調解無果,便下詔退位,太子李隆基登基即位,是為唐玄宗。在唐玄宗即位之後,他以雷霆手段發動了“先天政變”,一舉清洗了太平公主一系,結束了對自神龍革命以來,唐朝皇權分裂、動盪的局面。

在此後的時間裡,唐玄宗大膽啟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對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唐朝在他手中達到了極盛時期。

公元726年,唐玄宗效仿祖父唐高宗,率文武百官、外邦使臣前往泰山,所有禮儀承襲唐高宗乾封元年的那場封禪儀式,在泰山祭天、社首山祭地,完成了封禪儀式。

宋真宗元孝皇帝趙恆

公元1004年,遼國大舉南下,進攻北宋,因北宋方面準備不足,遼軍一舉攻佔河北,直逼汴京門戶澶州。懦弱無能的宋真宗起初打算南逃,但在一代能臣寇準的逼迫下,被迫來到澶州督戰。見到皇帝親臨,宋軍將士拼死打退了遼軍進攻,還一舉擊殺遼軍大將蕭撻凜,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可是,宋真宗此時卻不顧前線將士與群臣的反對,與遼國蕭太后達成了屈辱的“檀淵之盟”。訊息傳出,宋真宗一度被國人所不齒。

宋真宗為了改變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便提出想要乾點什麼“豐功偉績”,挽救一下自己的形象。他曾向時任宰相的王欽若聞訊,如何才能洗刷恥辱,王欽若提出了兩個能夠使得宋真宗洗刷恥辱的方案:第一個便就是收復後晉石敬瑭時期獻出的燕雲十六州,第二個則就是前往泰山封禪。宋真宗本就是一個怯戰地主和皇帝,怎麼可能接受第一個方案,便詢問王欽若,自己毫無豐功偉績,又如何如秦皇漢武一般,前去泰山封禪呢?

對此,王欽若丟擲了他的對策——借祥瑞之說,進行封禪,至於祥瑞從何而來,便只需人為塑造即可。

於是乎,在公元1008年年初,宋真宗把朝中重臣都賄賂、敲打了一遍,這才借天降祥瑞——天書的名頭,效仿秦皇漢武等人,在泰山進行了一場封禪的鬧劇,這場鬧劇足足花掉了北宋當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自宋真宗鬧出了這場封禪鬧劇之後,使得泰山封禪這一象徵天下大定,君權神授的系列活動徹底被搞臭,此後的君王便不再前往泰山封禪。

一來是怕鬧出更大的笑話,二來則是自宋真宗之後,需要由君王主持的祭祀天地的活動逐漸向國都整合,君王大多都在國都之內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