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普魯士沒有投降的將軍,我們在戰場上見

引言:

1944年1月,烏克蘭正值冬春交替時節,雨雪不斷的天氣狀況讓道路泥濘不堪,這個季節對於大規模作戰而言無疑是噩夢。

可恰恰是在這個時候,蘇聯人決定選擇在切爾卡瑟一帶發動進攻,在蘇聯軍隊看來,這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候,最低的氣溫就是突襲成功的保證。

(東線德軍)

一:

為了完成突襲任務,蘇軍在烏克蘭集結了二個方面軍和蘇聯近衛集團軍約15萬人的軍隊,配合坦克、自行火炮大約570輛(門)左右的龐大軍力,向扼守在切爾卡瑟一帶的七萬德軍發起了進攻,並將他們團團包圍在了切爾卡瑟地區。

這扼守陣地的七萬德軍中,就有黨衛軍最為精銳的:維京師。

就在蘇軍發動進攻,將七萬德軍精銳包圍後的當天晚上。

德國元首希特勒得知了德軍被圍困的訊息,深以為恥的希特勒下令被圍困的德軍固守待援,同時嚴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組織精銳裝甲部隊協助解圍。

(德軍指揮部)

按照希特勒如意算盤,只要南方集團軍行動,德軍將在裡應外合之下反圍殲切爾卡瑟的蘇軍。

接到命令的曼斯坦因元帥,將解圍的任務交給了第3裝甲軍團胡伯中將還有他下屬的第1、16、17裝甲師(國防軍)和希特勒衛隊裝甲師。(黨衛軍)

這四個精銳裝甲師組成解圍的突擊力量,胡伯中將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突破蘇軍的包圍。

就在突圍發起的同時,曼斯坦因還在請求希特勒,允許被圍困在切爾卡瑟的德軍撤退。

由此可見,希特勒盤算的反圍殲,在前線指揮官曼斯坦因看來,可能性並不高。

(曼斯坦因並不看好這次行動)

二:

解圍戰鬥開始之後,胡伯中將指揮的裝甲突擊兵團也不負所謂,成功在蘇軍防線之上打開了一條突破口,兵峰直抵切爾卡瑟南面的列斯揚卡,距離被圍困的德軍僅僅10千米之遙。

眼見德軍就要完成解圍,關鍵時刻蘇軍卡涅夫大將率領的第五近衛集團軍坦克20軍、29軍還有233旅趕到了戰況最激烈的列斯揚卡。

蘇德兩方軍隊,在列斯揚卡展開血戰,經過一輪激戰之後,蘇軍成功將德軍阻擊在了格尼洛伊提基河。

阻擊戰鬥結束後的2月10日,被圍的德軍悲催地發現,留給自己的陣地僅僅只有一塊寬約十幾公里,長二十公里左右的陣地。

更可怕的是,陣地被蘇軍火力全面覆蓋。

包圍網的縮緊,伴隨著德軍陣地上將士得補給斷絕,六萬多德軍士氣低落,救援無望陷入絕境。

包圍網中,唯一具突擊力量,士氣尚可的只有黨衛軍“維京師”。

(黨衛軍維京師)

三:

蘇軍指揮官,在看包圍網已然完成,增援敵人也被擊退之後,為了避免傷亡,派來使者要求被困的德軍投降。

面對蘇聯使者循循善誘的蠱惑,被困德軍最高指揮官威廉。施特默爾曼將軍對遠道而來的使者,先禮後兵。

他先是找到了全軍中最好的酒菜招待了蘇軍使者一番,讓蘇軍自認為勸降有望,也為後續被俘的德軍留下生的希望。

然後又在和蘇軍使者觥籌交錯間道出了自己,作為普魯士軍人的驕傲:

普魯士沒有投降的將軍,我們戰場上見。

蘇聯使者,看著這個傲嬌的將軍,心知勸說無望。

(傲嬌的德國人)

那一刻的施特默爾曼將軍已經下定決心要自行突圍。

在安排好軍隊突圍佈置後,這個傲嬌的普魯士軍人對部下說道:

我將會隨後衛部隊為你們打掩護,祝大家走運,我們包圍圈外見。

按理說,如此危險的任務,不是最高指揮官的職責,可深具軍人榮譽感的施特默爾曼將軍卻成了斷後部隊的指揮官。

他的言行如一,讓在場所有指揮官肅然起敬,給自己的長官敬上了最標準的軍禮。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那就是九死一生,抑或說十死無生。

(形勢窘迫的德軍)

四:

隨後數天,德軍開始試探性突圍進攻,但都沒能成功。

更讓被圍德軍雪上加霜的是,2月15日,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無奈的電告被困德軍,救援部隊已然竭盡全力,依舊無法協助突圍,你們唯一的希望只能是自行突圍。

早已心知結果的施特默爾曼將軍,隨即以維京師為先頭部隊,率領5。5萬德軍發起突圍戰,在夜幕掩護下悄悄向列斯揚卡潛行。

德軍的突圍意圖,很快被蘇軍發現。在無數照明彈照射下,在蘇軍坦克和轟炸機猛攻下,5。5萬德軍伴隨著熊熊烈火艱難突圍。

精於戰陣的蘇軍指揮官卡涅夫大將,在德軍突圍方向,設定了五道阻擊線。

(戰況激烈)

精銳的維京師,面對這五道阻擊線毫不膽怯,愣是接連突破了蘇軍防線。

就在德軍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2月16日早上六點多,埋伏多時的蘇軍坦克和騎兵部隊對德軍發起了追擊進攻。

被困的德軍戰鬥力依舊不減,面對進攻的蘇聯坦克和騎兵,他們悍不畏死繼續奮戰。

奮戰持續到2月16日晚,德軍將士將兩千多名重傷員留在陣地上,剩餘的部隊繼續突圍,撕開了一條16公里長的血路,一路衝殺,到2月17日中午,就衝到了格尼洛伊提基河邊,離對岸的德軍友軍部隊僅僅一河之隔。

勝利突圍的曙光就在眼前。

(德軍將士)

五:

眼見突圍曙光就在眼前,德軍卻陷入了窘況之中,原因無他,這河上既沒有橋也沒有渡船!

面對窘況,訓練有素的德軍,丟棄了所有重型裝備,自發組織起渡河。

緊緊跟隨的蘇軍騎兵,眼見德軍渡河,當然是追擊砍殺。

但阻止不了大部分德軍的突圍。

戰鬥結束之後,德軍成功突圍3。5萬人,突圍過後,滿員編制近1。6萬人的維京師僅剩4500人,瓦羅尼恩旅旅長和日耳曼尼亞旅旅長雙雙陣亡。

戰後蘇聯軍隊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在戰況最激烈的陣地上發現了德軍最高指揮官施特默爾曼將軍的屍體。

這個德軍最高指揮官,臨死時依舊緊握著德制98K步槍,在他的身後則是跟隨他一起斷後的維京師後衛營將士們的屍體。

(科涅夫大將)

在現場看到陣亡的普魯士將軍施特默爾曼將軍後,蘇軍指揮官科涅夫沉默良久,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一位將軍能以長槍為士兵斷後,這是我看到過的第一次!

這句話和之前施特默爾曼將軍所言的:

普魯士沒有投降的將軍,我們戰場上見,交相呼應,詮釋了什麼才是軍人精神。

戰後蘇軍指揮官科涅夫命令,將施特默爾曼的屍體抬到戰車一側,讓死後的他依舊面對德國的方向。

隨後蘇聯士兵,用槍聲致敬了這個敵人的將軍。

尾聲:

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作為侵略者的德軍無疑是非正義的一方。

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大多數德軍將士所具備的軍人精神,無疑是值得銘記的,因為他們雖然行的不義之戰,可報效的依舊是自己的國家。

(科涅夫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