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劉邦是一個典型念舊的皇帝,知恩必報,除掉功臣是迫不得已

劉邦是一個典型念舊的皇帝,知恩必報,除掉功臣是迫不得已

按照一開始局面上講,劉邦沒有殺功臣,漢室嫡系的豐沛集團除了陳豨作死造反外。幾乎都存在在漢高祖十二年。即使對叛變的盧綰也沒有動殺心。在後來盧綰後代迴歸漢朝乃然得了個候爵位。豐沛集團中唯一的想殺的就是連襟舞陽候樊噲。但這也是瀕死的劉邦無奈之舉。甚至面臨呂雉坐大的局面,也沒忍心廢去呂氏兩個候國。漢朝初年同姓九國中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建立了候國,甚至是雍齒尚可封候。劉邦殺和廢黯的更多是夥伴而不是下屬的異姓王,他們擁兵自重、裂土封疆、日益坐大甚至狂妄自大。

像是韓信在滎陽之戰的騎牆之勢、彭越、韓王信在彭城之戰的手忙腳亂、英布在伐楚之戰的首鼠兩端。導致劉邦對這四大異姓王的不信任甚至是憎恨,而臧茶,連老上司遼東王韓廣都不放過,又怎麼會忠於劉邦?而趙王張耳和長沙王吳苪,一個是患難之時的貧賤之交,一個是唯唯諾諾的忠義之士。劉邦知道不能殺。張耳的兩員大將河南王申陽和殷王司馬卬都死於伐楚之戰。出於維護權利還是想法將張敖降為南宮候。東晉十六國的後漢皇帝石勒曾說,三漢中他可以攻滅劉備,打平劉秀,卻只能輸於劉邦之手。

雖然殺功臣看上去非常殘暴,好像不講人情,但是也是不得已為之,因為人對權力的慾望是無限的,那些位高權重的手握重兵的說他們完全沒想法那是非常難的,那些位高權重的有些即使自己不想反,但是底下的人有很大的進取慾望,搞個黃袍加身什麼的都是非常可能的。所以劉邦要把這些可能扼殺了,這讓華夏大地可以保持幾百年的太平,假如劉邦不心狠滅了那些強大的分封國,很可能劉邦一走,這些野心家一搞事,天下又大亂了,又打個不停,流血不停,這樣死得老百姓會更多,而劉邦狠心滅掉了這些風險,則能保證未來百年的太平,讓百姓免遭戰亂之苦。開國功臣在創下偉業的同時,取代原來的既得利益者,成為了新的權貴,一個王朝想避免前朝的後果,只能推行改革,而那些所謂的功臣就成為了阻力,他們大多有爵位,軍功。

且在有些方面甚至比君王威望還高,一旦改革失敗,就會被他們篡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殺掉他們,然後革新內政。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背後有很多人支援他,他成了眾多利益的代表,甚至走到皇帝的位置,也只是順著這股力量走上去的。成為皇帝后,畢竟有造反的經驗了,萬一將來自己犯錯了,可能就會有下一個利益代表被推上前來造反,所以先幹掉那些可能成為代表的人,德高望重的權臣,讓大家沒有代表可以選,只能支援皇帝,這樣以後自己犯錯的容錯率高一點。

劉邦沒有無過而殺功臣,韓信彭越企圖造反,陳豨英布臧荼造反,韓信盧綰叛逃,都是自己作的。唯一一個不是因為造反相關因素而劉邦想殺掉的恰恰是樊噲,體現了高帝時期的劉呂紛爭。可以說劉邦、劉秀和劉備均以仁冶國,劉備小仁,劉秀中仁,而劉邦大仁。除了英布太過分了,像韓信、彭越都給過他們不止一次的機會,像“高祖欲遊雲夢,楚王信相迎,令力士縛之,貶為淮陰候。“雲夢澤在吳芮的長沙國和英布的淮南國內,兩國佔據南楚七十八城。是漢初南方一大勢力,欲遊雲夢豈不是要滅掉這兩國。

韓信應該挑釁英布吳芮並糾集吳楚兵與之一戰,然後劉邦廢掉楚、淮南和長沙,降三人為候。而且韓信也會重新得到好感。而不是被抓時悔不叛漢,三分天下。但即使這個樣子劉邦也沒殺韓信,貶為淮陰候,以淮為界裂楚為楚、荊兩國,以幼弟劉交王淮北,統楚國四十八城。以堂兄劉賈王淮南,統荊國五十三城。淮陰候國在哪裡,在楚國東海郡!是當時生產力較高,收入比較穩定的泗上地區。韓信應該怎麼做呢?辭不受爵!這樣也可以保個平安,再入仕北軍,為代國官史防禦匈奴。打幾仗又都回來了。可是韓信卻死咬淮陰候國,最終死了。

最後,劉邦殺功臣應該是迫不得已,人家都說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不殺功臣。人家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那幫大臣都進入老齡化,皇帝本人正是年富力強。反觀劉邦繼承皇位的時候已經50來歲,那個時候人的壽命都不長,而異性王比自己年輕的多,也都不是什麼善類,特別是韓信正值壯年,作為一個理性的人該怎麼做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