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秦末三大名將,章邯、項羽和韓信,到底誰更厲害?

秦朝末年,天下苦秦久矣,陳勝吳廣率九百役從,於大澤鄉揭竿而起,六國故地紛紛效仿,瞬時便成燎原之勢。烽火諸侯,兵戈再起,好一個王朝亂世。

都說亂世出英雄,在這種戰火紛飛的時代,是最容易出現名將的。所以,那幾年,華夏大地,名將輩出。

秦末諸多將星之中,又以三人最為耀眼,分別是秦之章邯、楚之項羽、漢之韓信!

秦國最後的名將

章邯,原本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早年

官居

少府,在驪山上

監修皇陵,和名將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然而,造化弄人,一場戰爭,改變了他的一生。

公元前209年,陳勝一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敲響了秦朝滅亡的喪鐘。陳勝來勢洶洶,大澤鄉舉事不過短短數月,便已經聚眾數十萬,積車千乘。六國舊人則是紛紛響應,烽煙四起,

燃遍了大江南北。陳勝

手下大將周文,更是率軍西征,直撲關中。

然而,對於這一切,咸陽城卻無動於衷。直看到義軍兵臨函谷關下,後知後覺的秦二世和趙高才想著出兵鎮壓。

但此時的咸陽,根本無兵可用,王離遠在上郡,北御匈奴;趙佗自在南越,割據一方,關中秦軍又分駐各縣,一時間難以聚首。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秦國拿什麼去抵禦陳勝的那數十萬大軍?

就在這種時候,章邯站了出來,大膽提議驅驪山徭役囚徒為軍,鎮守關中。秦二世或許不看好章邯,更擔心驪山軍反水倒戈。但事出緊急,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只要章邯能抵住義軍幾日,待勤王之師歸來,還不打他個落花流水。

然而,這章邯是個猛人,帶著幾十萬

驪山囚徒,硬生生地打垮了陳勝的起義軍,由此奠定了他在秦國廟堂之上的地位。

這還不算完,之後章邯領著關中子弟兵,出關東征,鎮壓義軍。一路上,章邯和他的關中軍團勢如破竹,打得起義軍抬不起頭來。

章邯東征僅僅數月,便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最後章邯北擊趙地,和王離合軍圍鉅鹿。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曾經幾近崩塌的大秦帝國,在章邯的一系列大聖之下,又再度煥發榮光。不得不說,章邯是真的猛。只要再進一步,章邯便能再造大秦,成為有一個武安君!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鉅鹿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半路卻殺出項羽。此子年輕氣盛,不按套路出牌,一手破釜沉舟直接打垮了王離,也斷送了章邯的前途。

當然,此時的章邯還沒輸,他還有二十萬關中子弟兵。面對年輕的項羽,他依舊能夠一較高下。不過,章邯需要面對的何止一個項羽?在那咸陽的廟堂之上,驚懼於章邯功高的趙高,早已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章邯或許不怕項羽,但他絕對害怕趙高。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趙高的嘴,可比項羽的刀厲害多了。此時的章邯處境,就好似那曾經的趙國武安君李牧一樣。面前要應付秦國的虎狼之師,背後又得防備郭開的口蜜腹劍。最終,防不勝防,還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又如司馬欣所言:“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章邯或許不怕死,身為軍人,就該有著馬革裹屍的覺悟。但他害怕像李牧那樣,死在自己人的算計中,太憋屈。

最終,章邯投降項羽,二十萬關中子弟被坑殺,一代名將,晚節不保!

章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用一場大勝,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差點將秦朝從滅亡邊緣給拉了回來。如果不是趙高這個豬隊友倒行逆施,各種使絆子,章邯說不準還能與項羽鬥個幾百回合。

蔡東藩先生說:“邯不敗,即秦不亡。”此話並非虛言!

力能扛鼎的戰神

項羽出身於將門世家,爺爺乃是楚國名將項燕,與王翦、李牧等一眾戰國名將,逐鹿天下,

所謂將門虎子,項羽雖說家道中落,但有著叔叔項梁的引路,加上自身天賦,年紀輕輕便已經是將星閃耀。

項羽此人,是天生的戰神,少時便力能扛鼎

,才氣過人。秦末大亂之後,項羽跟著叔叔項梁起兵江東,迎立懷王,復建楚國。在陳勝的張楚政權覆滅之後,義軍各大勢力唯項氏叔侄最為強大。

如果說,此時的項羽多少還有些倚仗叔叔項梁的名聲,那麼鉅鹿一戰則是徹底奠定了他戰神的名聲。

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會同王離,以四十萬秦軍主力,圍困趙王於鉅鹿。當時義軍正值低谷,張楚覆滅,項梁被殺,眾諸侯各懷鬼胎,雖派出援軍,卻出工不出力,紛紛作壁上觀。

即便是實力最為強大的楚國,在上將軍宋義的率領下,也是在途中逗留,毫無進取之意。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誰也不願意去當那個出頭鳥。畢竟家底就這麼點兒,贏了還好說,輸了可就翻不了身了。

但是項羽不一樣,叔父項梁戰死之後,自己兵權被奪,本就是無牽無掛的。此戰若是輸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反正不是自己的家底;但是若是僥倖贏了,那之前丟掉的所有東西,他全都可以拿回來。

於是,項羽殺了上司宋義,奪了兵符,破釜沉舟,與秦軍死戰。項羽是個猛人,手中不過五萬楚軍,硬是擊退了章邯的二十萬大軍。章邯一退,鉅鹿城下的王離軍團便成為了一支孤軍。諸侯們不是傻子,雪中送炭他們不敢,錦上添花總是會的。沒有了章邯的後顧之憂,大家群起而攻之,與項羽大軍一起,絞殺王離軍團。

最終,王離戰死,二十萬長城軍團覆滅,秦軍四十萬主力,已經去了一半。而項羽也憑此軍功,威望攀升,諸侯聯軍唯其馬首是瞻。而後,章邯不戰而降,秦軍主力完全覆滅,項羽由此拿下滅秦首功,奠定了那西楚霸王的尊位。

當然,鉅鹿之戰並不是霸王絕唱。在日後的楚漢爭霸中,項羽還上演了一場好戲。

公元前206年,齊國叛亂,項羽率軍前往鎮壓。劉邦趁機聯合諸侯發難,以56萬大軍直搗西楚國都彭城。項羽老巢被端,自然憤恨不已,但是眼前齊地戰事未消,他實在是抽不出兵力回援。

最終,項羽只帶了3萬輕騎回師,要與劉邦56萬大軍一戰。從齊地到彭城,少說也有千里之遙,項羽大軍兵力劣勢不說,還有長途奔襲的勞累消耗,而劉邦則是以逸待勞,怎麼看都是劉邦佔據優勢。

然而,彭城一戰,項羽僅用半天,便將劉邦的諸侯聯軍給擊潰,連劉邦都差點被活捉。

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中國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像彭城之戰這種3萬人屠殺56萬人的例子,那還真不好找。

用楚雲飛的話說,就是五十多萬頭豬,他項羽三天也抓不完啊。

當然,項羽最終還是沒能鬥得贏劉邦。垓下一戰,四面楚歌,一代人傑,自刎烏江。

運籌帷幄的兵仙

韓信是個怪胎,堪稱史上最為妖孽的軍事天才。

他明明是貧苦出身,碌碌無為,早年甚至連吃口飽飯都成問題。即便是後來參軍入伍,來到項羽身邊做

執戟郎中,那也是寂寂無名,沒有多少建樹。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資歷平平的小人物,卻在寸功未立的情況下,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從此一飛沖天。不得不說,劉邦這個膽子是真的大,即便是有著蕭何作保,即便是韓信口若懸河,那也不該這麼捧啊。讓一個年不過二十五無名小卒,搖身一變成了統領數萬大軍的大將軍。估計當時不少人,都以為劉邦吃錯藥了。

但是,很快韓信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劉邦的眼光。

韓信第一次統兵,就面對的是秦國舊將章邯。章邯有多猛,前面已經說過,無需贅述。然而,剛出道的韓信用一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直接將成名已久的章邯變成自己的墊腳石。

這一老一新的兩大名將之爭,最終以

章邯戰敗,自刎謝罪而落幕!

對於章邯而言,這一戰是傳奇的終結;而對於韓信,這才僅僅只是傳奇的開始。

劉邦兵敗彭城之後,開始收縮防線,與項羽對峙打持久戰。而韓信則是負責打野,一路向東而行,剪除那些依附於項羽的諸侯。東征之戰,韓信告訴了天下,什麼叫作天才。

他以區區3萬人的兵力,卻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擒魏、取代、破趙,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韓信攻下齊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天下。手中的3萬人馬,也變成了三十萬大軍。這等本事,稱其為撒豆成兵都不為過。

最終,韓信指揮漢軍,圍項羽於垓下。項羽這一代戰神,終究還是敗在了韓信這位兵仙手中。

從章邯開始,由項羽結束,秦末的兩大戰神,最終都敗在了韓信手中。一代兵仙,名副其實!

只可惜,韓信只會在戰場上運籌帷幄,不知廟堂的處事圓滑。最終功高震主,落得個斬於鍾室,夷其三族的下場,實在是可悲。

總的來看,秦末三大名將,還是韓信要更勝一籌。

章邯雖然能力出眾,治軍有方。但廟堂拉扯,少了幾分銳氣。朝廷規矩,多了一絲古板。無論是鉅鹿對戰項羽,還是關中抵禦韓信,章邯用兵都過於謹慎,缺乏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若是鉅鹿一戰他全力營救王離,裡應外合,死戰六國諸侯,項羽未必能勝。

項羽是天生戰神,打仗自然沒得說。但他似乎有些過於依賴臨場拼殺,好兵行險招,出奇制勝。對於正面大兵團的排兵佈陣,步步為營,項羽卻是少了些手段。不然的話,他也不會被韓信給圍困在垓下,最終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相比之下,韓信則是智勇雙全,穩妥許多。許多人都將項羽的破釜沉舟與韓信的背水一戰相提並論,其實不然。項羽的破釜沉舟,是屬於那種完全不顧後果的拼命,屬於不成功,便成仁的典範。而韓信的背水一戰,則只是虛晃一槍。背水一戰是假,後方偷家才是真,相比於破釜沉舟,韓信無疑是多了幾步謀劃。

這就是兵仙的厲害之處,運籌帷幄,算無遺策,對於戰場形勢的把控,幾乎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所以,在我看來,韓信堪為秦末三大名將之首,項羽次之,章邯居其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