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倭寇進犯,戚繼光如何三箭定乾坤?800多名倭寇四處潰散

導讀: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既是文人

同時還是一名武將;他能讓侵擾大明數十年,見明軍如同狼見羊群的倭寇大敗而歸,再也不敢踏入明朝土地半步,一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真男人。

倭寇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山東蓬萊古稱登州,與泉州、揚州、明州,並稱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也是一處重要的海防軍事基地,城中設有總督備倭都司。不到18歲的戚繼光就在這裡世襲了祖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使。任職兩年後,戚繼光進京參加了武舉考試。

公元1555年,28歲的戚繼光終於等來了他的敵人,來自日本的一群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登岸,洗劫了江、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等州縣20餘處,直逼南京城下,殺死官兵四千餘人,橫掃80餘日才被剿滅。

倭寇的意思原指日本人的侵襲,許多倭寇是在日本國內戰敗的落魄武士,居山為賊,出海為盜,由於倭寇主要以掠奪為主,再加上洋流、季風等原因,所以倭寇流竄的地方多為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在官方文獻中,曾這樣描述倭寇:“滑而有謀,猛而善鬥,殆賊中之精選,非常賊也”。

嘉靖中後期,由於海防觀念淡薄,導致戰船所剩無幾,衛所軍隊缺額半數以上,士兵老少摻雜,且缺乏軍事訓練,還成為了各級軍官壓榨的物件,這讓倭寇入侵就如入無人之境。倭寇深入內地,燒殺搶掠,數百里內人皆竄亡。

戚繼光三箭定乾坤

公元1556年,800多名倭寇呼嘯而來,29歲的戚繼光剛剛就任寧紹臺參將,原本只在軍政衙門裡管衛所屯田事宜的戚繼光,聽到倭寇進犯的訊息,憑著一腔熱血,擔起了抗倭重任,此時,明軍的總兵力是倭寇的十幾倍,不過單兵作戰能力高強的倭寇氣焰囂張,見了明軍就如同狼見羊群,他們由各自頭目率領,分三路衝入明軍各國。

一番激戰之後,明朝官兵丟盔棄甲四散奔逃,參將戚繼光看見猖狂的倭寇,四散的明軍,他拉開弓弦,瞄準敵人的頭目,三箭定乾坤,群龍無首的倭寇四處逃散,戰鬥力低下的明朝衛所士兵,這才開始恢復陣型,見識到敵人隊伍中,那些兇猛彪悍的日本武士與浪人,戚繼光認識到想要將倭寇徹底趕出明朝,就必須全殲或者重創他們。

本文由“文學廣角”創作,展現歷史,追求事實,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