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大非川之戰中,為何薛仁貴率領的唐朝精兵會被吐蕃打得全軍覆沒?

唐朝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裡基本都是全球的頭號強國,而保持唐代強盛的根本就是唐軍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強悍部隊。在唐代前期,唐軍基本上是無敵般的存在,一切試圖與之抵擋的政權都避免不了被攻滅的下場。

但是凡事往往是盛極而衰,大唐帝國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歷史上通常認為“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到衰的拐點,可實際上,早在唐高宗李治當政時期,唐代的衰落就已初見端倪,這其中最代表性的事件當屬“大非川之戰”的慘敗。

咸亨元年四月,位於唐代西南的吐蕃帝國發兵佔領了唐代在西域的十八個州。戰報傳到長安後,朝野一片轟動。要知道那時候的唐王朝正是如日方升,無人敢惹,周邊國家基本都是想方設法去討好,哪裡有像吐蕃這種主動來搞事的?

為了懲處吐蕃的主動挑釁,唐高宗李治任命歷史名將薛仁貴為主帥,郭待封為副帥,率十餘萬大軍西進,征討盤踞在茶卡鹽湖地區的吐蕃大軍。

茶卡鹽湖地區對唐軍而言並不陌生,當年這裡是吐谷渾的地界,後來吐谷渾國王向唐王朝發動挑釁,卻直接被唐朝名將李靖率軍打敗滅國。不過唐代並沒有佔領吐谷渾,而是重新扶持了一個親唐的吐谷渾國王,讓吐谷渾作為唐朝的附庸國存在。

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吐蕃向茶卡鹽湖地區擴張。唐代那時候還在對高句麗用兵,無暇西顧。因此 基本上是眼巴巴望著吐谷渾被吐蕃所滅。輕輕鬆鬆佔領茶卡鹽湖地區後,吐蕃的野心更進一步擴大,他們繼續往北推進,直到佔領了唐代在西域的諸州,這才引發了上文中所說的那一幕。

薛仁貴、郭待封率軍到達大非川后,薛仁貴決定由他自己率主力軍向盤踞在烏海方向的吐蕃部隊發動進攻,同時讓郭待封率2萬人在大非嶺上築營固守,保障部隊的糧草與輜重。

然而將門出身的郭待封打心眼裡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薛仁貴,他覺得自己的能力遠在薛仁貴之上。所以當薛仁貴率軍進攻後,郭待封也帶上自己所率的2萬人馬深入敵境。

最後,郭待封的部隊在中途遭受吐蕃大軍的埋伏,糧草、輜重盡失。

薛仁貴獲知此訊息後,迫不得已下令全軍退守大非川。然而還沒有等唐軍站住腳,吐蕃的四十萬大軍就已經趕到。薛仁貴指揮唐軍全力抵擋,可在多種不利條件影響下,唐軍最後還是全軍覆滅。

薛仁貴、郭待封等少部分將領在接受了屈辱的和談條件後,才僥倖留住性命。

“大非川之戰”是唐代建國之後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慘敗,唐軍無人能敵的神話也因此被徹底打破。

從表面上來看,郭待封違逆軍令,擅自進攻是戰敗的直接原因。然而從更深層次分析,唐軍戰鬥力的下降導致慘敗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儘管吐蕃號稱有四十萬大軍,在人數上是唐軍的四倍,可真正的戰鬥部隊卻是遠遠低於這一數字。而在此戰之前,唐軍以少勝多,打敗數倍於己的敵軍的戰役數不勝數。“大非川之戰”中全軍覆沒的慘敗,不得不說這是唐軍實力衰退的明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