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高山流水知音情,絕世音樂高手俞伯牙會葬在哪兒?

俞伯牙與鍾子期

的故事家喻戶曉,一曲高山流水跨越千年時空隧道,在歲月的年輪中傳唱。

縣級文保單位

伯牙墓位於

安徽蚌埠市固鎮縣湖溝鎮十里村香山廟村北

,伯牙墓造型典雅,形象地傳遞出七絃古琴的音韻。從縣城出發至楊廟,然後向西到黃莊大橋,過橋後沿新修水泥路3公里可達。目前墓園留存古谷堆兩座,高出地面約二米,北面的為伯牙墓,南面的香山廟遺址。為

縣級文保單位

俞伯牙

,伯氏,名牙,後訛傳為俞氏,為楚人,卻春秋戰國時期任職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

琴仙

”。

據史料記載:佰牙從小酷愛音樂,曾到過東海蓬萊山聽海水澎湃、群鳥嘶鳴之音,用心領會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並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後被周天子拜為司樂太師之職,奉命編修樂譜,被尊為“

琴仙

”。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選自《列子·湯問》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乘船來到了汾洪江口。晚上雲開月出,景色迷人,伯牙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彈了起來。正當他沉醉琴曲之時,突然看到有一個打柴人在岸邊佇立。當時吃了一驚,琴絃也被撥斷一根。

打柴人說:“先生,我是打柴的,叫鍾子期。今天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伯牙問道:“請說我彈的是什麼曲子?”鍾子期笑著回答:“是孔子讚歎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斷了。”伯牙忙邀請他上船細談。接著又為鍾子期彈了幾曲,

當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鍾子期說:“

峨峨兮若泰山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鍾子期說:“

洋洋兮若江河

。”迴腸蕩氣的琴音激盪起心靈共鳴,俞伯牙驚喜萬分,與子期心靈契合。於是倆人相見恨晚,越談越投機,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相會。

第二年中秋前,鍾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伯牙萬分悲痛,到鍾子期墳前彈起古曲《

高山流水

》。彈罷挑斷琴絃,祭別亡友,乘船西行,不久鬱悶而死,葬於香山。據說這裡每逢夜深人靜之時,還能聽到那悠揚高亢的琴聲。

絕世音樂高手俞伯牙怎會葬在位於蚌埠市固鎮縣湖溝鎮十里村香山自然村呢?這個地方既不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國域,也不是晉國的國域,為什麼伯牙會葬於此?俞伯牙原本就是 陽城 人(今屬固鎮縣湖溝鎮)。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伯牙道:“這就是下官隨心應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誦於老伯聽之。”鍾公道:“老夫願聞。”伯牙誦雲:“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於衣夾間取出解手刀,割斷琴絃,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拋殘,金徽零亂。鍾公大驚,問道:“先生為何摔碎此琴?”

伯牙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

伯牙晚年辭官乘船由汾洪江(春秋時期名為濤江,上接河南登封上集賢村,下通淮河)順江而下,到達香山附近隱居下來,距香山不到一公里便是當時著名的王家碼頭(現為十里碼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65歲的伯牙便找了算命先生為他卜了一卦,說“你是聖人,我算不出你具體什麼時候死,你為琴仙,你回去彈琴,彈至絃斷便是亡期”,伯牙半信半疑,回家後,伯牙終日彈琴,也十分小心,連彈了99天,到了晚上,伯牙十分高興,心想這樣下去我壽命長著呢,於是開懷暢彈,將自己一身之作悉數盡彈,突然琴絃斷了。伯牙吐了一口鮮血,不多時便離開了人間。這一天是三月初二(有十里村人保留的古書記載),連彈了99天,九九歸一用佛學的觀點為功德圓滿。享年66歲。

墓碑

俞伯牙的墓碑設計為一個樹立的古琴造型,上書:楚國上大夫俞伯牙之墓。

墓誌銘

墓碑前,還有一塊墓誌銘,簡介俞伯牙的生平,專門提及高山流水。

長眠了兩千多年的俞伯牙,默默地看著面前土地上的每一場豐收。他,已不再操琴。他只是每天都把對鍾子期的思念疊起。一個人的香山,一個夕陽照射的村莊,因為,已沒有了鍾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對“高山流水”的另一種闡述。兩千多年前俞伯牙與鍾子期借鼓琴而相知相惜。俞伯牙一代琴師,而鍾子期乃一介樵夫,是音樂讓這兩個本無交點的人相遇,相互地欣賞。“

子期已死琴聲絕,泛泛之交何其多

?”伯牙之琴聲因子期而煥發生命力,唯有子期才會讀懂其中深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然而,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誰人?千百年來,誰人不嘆知音難覓!有些東西,因為稀少而愈顯珍貴,令人神往。

伯牙墓

伯牙墓,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這個雲淡風清的日子裡,春風彈奏著高山流水。清越剛勁,委婉蒼涼,讓跳躍的音符在風中飄散,讓心靈的知音融入天地琴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