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在預售和排片均不佔優勢下,電影《狙擊手》終於在今天揭開了它的面紗。

其實在正式上映前,我有幸在北大專場放映時看了這部電影,當時就已經有了不少“哭完全場”的評論。

但考慮到當時放映範圍還不大,口碑樣本的數量不夠多,怕有“吹噓”之嫌,所以沒有撰文。如今影片已正式上映,各大平臺的口碑呈“逆襲狀態”出爐。

就連人民日報也曾用“淚目”發起“看年輕人如何迴應祖國的召喚”的話題,並評論道:

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在本該擁抱青春、擁抱愛情、擁抱生活的青春時光,奔赴朝鮮戰場保家衛國。青山烈馬,白雪朝霞,他們以青春許國,以生命衛家,用簡陋的裝備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

總之,但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沒有不為之淚目的。《狙擊手》之所以在上映後口碑逆襲,我想是因為電影裡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

01 “點名喊到”的細節

影片開始,在介紹班長劉文武(章宇 飾)是名經驗豐富的神槍手,被《紐約時報》稱之為中國“死神”的同時 ,鏡頭來到他帶領的八連五班,戰士們穿著偽裝“白披風”,一個個深埋於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準備伏擊一支裝備精良的美軍小隊。

每人瞄準一個目標,一聲令下後,槍響人倒。

然後班長開始

“點名”

,隨著每名戰士鏗鏘有力地

“喊到”

,影片一邊呈現出五班是一個狙擊手班,一邊將觀眾一下子就帶進了這個小集體中,認識了每一個青春洋溢的年輕人。

這個

“點名”和“喊到”

的開場,不但乾脆利落,還藏有三層含意。(有輕微劇透,但絕對不影響觀影)

從表層來看,點名是班長看看人齊不齊,有無受傷的情況。這也是全世界所有軍隊核查人數,彰顯紀律性的體現。

再深一層,便看到導演張藝謀表現手法上的“老謀深算”。

從開始齊刷刷地喊“到”,再到後來喊“到”的名字一個個地減少。以這種方式讓觀眾的情緒一層層遞進,最後徹底擊穿我們的眼淚防線。

第二次班長點名,是五班接到了新任務,要從陣地上營救回受傷的戰友。

可殊不知,這是約翰(曹操 飾)所帶領的美軍精英狙擊手小隊所精心設計的一次伏擊。

是的,在戰場上,我們能伏擊敵人,敵人也會伏擊我們。對方還是美軍中的狙擊精英,是一群與狙擊五班對等的敵人,而不是簡單地充當英雄的“背景板”的紙片人。

眾所周知“圍傷打援”是敵人狙擊手慣用的招數,也是對我們戰士內心的巨大摧殘與考驗!敵人以奄奄一息的我方偵察員亮亮(劉奕鐵 飾)為誘餌,引誘狙擊班前來營救。

救,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不救,就是對於生死戰友的“拋棄”。

所以,五班即便知道是陷阱,也必須全力營救。他們也都知道,誰上去抬人誰無疑就成了對方的“靶子”,誰被班長喊到名字,面對的都可能是一場生離死別。

孫喜,到!

小徐,到!

胖墩,到!

……

可每一個被喊到的戰士沒有半點猶豫,一邊喊“到”,一邊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

他們中,有人剛剛還在關心著家裡的屋頂漏雨了,還有人時時刻刻帶著媳婦送給自己的手套,“胖墩”沒什麼文化,正發愁給剛出生的兒子起個啥名,“大永”一心想要班長手裡的望遠鏡……

這些細節無疑都是戰士們內心對勝利的期望,和對“家”的一種期盼。

因而,當觀眾們剛剛才認識的這些鮮活的,親切的,年輕的,熱情洋溢的面孔一個個倒在雪地上時,我們的感覺就像痛失了自己的親人一樣!

而另一邊的敵人正在為自己卑鄙的計劃得逞而狂妄自大,甚至連《紐約時報》頭版頭條都給自己想好了:“約翰活捉中國死神劉文武。”

這樣的敵人又讓我們怒火中燒!此時,巨大的悲傷和極度的憤怒已全部化成眼淚奪眶而出。

不得不說,張藝謀導演的表現手法是老辣的,而講故事的手段卻是“殘忍”的!

他讓每一名普通戰士都有名有姓的活在我們眼前,轉瞬間,又在我們的眼前離去,這樣的付出與犧牲怎能不讓人動容,又怎能不讓人淚目?

但,這也正是戰爭最殘酷,最真實的一面。就像張藝謀在談到這部電影時自己說的:“偉大的戰爭和歷史也都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構成的。”

我想這也是《狙擊手》這部電影同樣是講抗美援朝,張藝謀導演與別人最不一樣的一點。在他的視角下,

沒有追求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沒有人海戰術,而是聚焦於志願軍班一級作戰單位的具體戰術運用上,和單兵作戰的智慧與精神上。

將英勇這個精神概念,具象成一個個制敵的“妙招”,將全部精力集中在真實感和戰爭背景下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普通志願軍狙擊手身上,緊緊抓住這幾個戰士娓娓道來。

點名與喊到的第三層含義,便是一次次的點名與一次次的喊到,都代表著每一名戰士對國家無悔的誓言,也是“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具象表現。

點名,喊到,讓一個個遠去的戰士的姓名被呼喚與銘記,讓每一名戰士都不是“無字豐碑”!

直到最後,當連長(張譯 飾)喊“五班”,無數的戰士答“到”時,曾經的“五班”沒有了,而新的“五班”又誕生了,是的,志願軍的精神將永存我們心中。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這個集體“喊到”的細節結合了張譯自身多年的當兵經驗,他親自指導群演喊“到”的聲調和情感。在拍這場戲時,坐在監視器前的張藝謀和所有劇組人員都忍不住地哭了。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02 戰術和槍械的細節

似乎一直有個說法,

志願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輕步兵。

那麼如何展現最強的輕步兵?我想除了那種讓美軍目眩神迷的穿插作戰,就是在陣地戰期間,志願軍發起的“冷槍冷炮運動”中的狙擊作戰。

“冷槍冷炮運動”是1952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發起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襲擊和狙擊戰鬥的統稱。

在拉鋸戰狀態下,你不是飛機大炮,武器裝備遠遠超過我們嗎?那咱們就比技術,志願軍開始化整為零地大量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

但,即使是槍與槍的對決,從雙方用槍的細節上也能看出我們與敵人懸殊的軍備差距——以步槍對狙擊槍。

敵方狙擊手用的的M1941狙擊步槍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和M1C狙擊步槍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而且是全都帶有8倍光學瞄準鏡,這也是當時最大倍率的瞄準鏡。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而五班戰士用的只是沒有任何光學瞄準鏡,只能用肉眼瞄準的1944式莫辛·納甘短槍管步槍。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所以,對面的約翰才有底氣地不斷叫囂著:我有坦克,有好槍,我耗也能耗死你們。

班長劉文武告訴戰士們:既然這樣,我們就陪這幫狗日的耍到底!

在武器落後於美軍的情況下,他帶領五班戰士巧妙利用工具,經驗,策略,在片中展現了多種狙擊戰術。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比如“引蛇出洞”。

伏擊五班的美軍精英狙擊小隊隱藏得很深,經驗豐富的他們深知不能隨意開火,這樣一來,我們也就無法判斷其火力點。

於是班長劉文武讓一名戰士用樹枝套上手套裝作胳膊表演挖的動作,另一名戰士負責揚土,一起上演了一出挖戰壕的“大戲”。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不斷高出戰壕的“手臂”果然令對方上當,當敵人瞄準手套開火時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劉文武隨即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呵成,將敵方狙擊手一擊斃命。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還比如“趕鴨子上架”。

另一個美軍狙擊手藏在深深的掩體後面,只有在射擊時才能從射擊孔中露出一點點頭,等我們還擊時他又躲避開了。

也就是說,他打一槍,我方隱蔽,輪到我方射擊,他就躲避。

怎麼辦?

劉文武再次下令,“趕鴨子上架”!讓我方兩名狙擊手錯開一個短暫的時差,先後連開兩槍。於是敵人聽到第一聲槍響後,就露頭射擊,沒想到緊跟著還有第二槍。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結果,對面的敵人只能是陣亡!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再比如“後發制人”。

在我方戰力落後的情況下,班長劉文武一再叮囑最後一名戰士“大永”不要暴露自己,必須沉住氣,隱藏到最後,採用“後發制人”。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大永沉住了氣,最後用“勺子戰術”與約翰一決高下。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別看這些戰術名詞聽起來“土”,正是這些充滿智慧的關鍵性戰術的合理運用,才讓五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些志願軍戰士在實戰中積累出來的作戰智慧,可操作的戰術打法,讓這場以命相搏的戰鬥顯得更加真實。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在那麼艱難的戰場上,志願軍狙擊手憑藉簡陋的武器,奇招頻出,以“戰術勝戰力”營救戰友,“以氣克鋼”捍衛國家尊嚴。不僅僅展現了志願軍的戰鬥意志和精神,更能體現出志願軍超強的戰術素養。

不愧為人類歷史上最強的輕步兵!

03 方言的細節

看過電影后,大家會發現,五班戰士幾乎說的都是四川方言。

因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川兵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電影中狙擊五班就是以川兵為基礎的一個班。所以張藝謀導演就集中去選一些來自四川的年輕演員,並讓他們都講家鄉話。

於是在生死戰場上,一名戰士剛剛恢復意識就詢問戰友的情況:綠娃子呢?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還有一名戰士在犧牲前還在叮囑戰友:莫暴露……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瓜娃子”,“要得”,“莫抬頭”這些帶著“辛辣”氣息的四川話飄揚在生死戰場上,在這些鄉音裡張藝謀導演也是藏了深刻的用意。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方言的使用,生動地體現出了同鄉子弟兵間的親密關係,和這場戰爭保家衛國的初衷!

每一位志願軍戰士都是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他們有人關心著家裡的屋頂漏雨了,有人時時刻刻帶著媳婦送給自己的手套,還有人正發愁給剛出生的兒子起個啥名。每個人心中都有放不下的小家,但在祖國受到侵害時,毫不猶豫地為國捐軀!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就像歌裡唱的: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這一角度也彰顯了這場戰爭即是國仇也是家恨!

無疑,國仇是集體的,家恨是灌注了個人情感的。

張藝謀透過這種手法,

以一個班的角度,縱深著整場戰爭。以一個家的角度,提煉出人性的溫度。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尤其對班長來說,這些年輕人都是自己從家鄉帶出的兵,眼見他們一個個倒在美軍的槍口下的那種家長式痛心疾首,令觀眾達到了情感上的深刻共鳴!

所以,當劉文武一聲聲呼喚五班戰士的名字時,當他哽咽著說:我從家鄉把你們帶出來,現在不能把你們帶回去了時,當電影的主題曲《回家》想起時,沒有人能夠不破防!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是的,回家是每個踏上戰場的戰士最真摯的期盼,也是每個中國人在春節闔家團圓之際,對長眠在異國戰場上英烈的無限緬懷和致敬。

04 演員的細節

在看電影之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也許對《狙擊手》大量啟用新人演員有些擔心。

因為張藝謀認為,起用生面孔才能凸顯真實感!不能讓演員的知名度破壞了角色的完整度。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為此,劇組從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幾千名18到20歲的在校生的影片資料中海選出“狙擊五班”戰士。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比如飾演大永的陳永勝24歲,飾演亮亮的劉奕鐵25歲,還有的演員不到20歲,都沒有多少表演經驗。

於是,這些年輕演員提前半年封閉培訓,進行體能、格鬥、射擊等軍事訓練。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導演張藝謀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像一個兵,舉槍又快又穩。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因此,在《狙擊手》中,除了富有經驗的演員章宇,金雞影帝張譯的“基本操作”外,我更驚喜於這群年輕演員的“超水平發揮”!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看過電影后我可以說,這些“謀男郎”完全沒有掉鏈子,真實不虛地塑造了人物性格鮮明的狙擊五班群像。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這當然也離不開張藝謀導演這些年所踐行與擅長的,就是在大時代,大環境中塑造細微精巧的人物。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自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到今年,張藝謀進入電影行業已整整40年。

今年所奉上的這部《狙擊手》無論在題材、技術、美學還是想象力上,都是張藝謀的一次自我超越,也是對抗美援朝這個以往宏大敘事的一次細膩表達,更是戰爭片中的另一種極致!

《狙擊手》上映後口碑逆襲,這四個“張藝謀式”的細節值得一看

縱使《狙擊手》也許不是這個春節檔最重頭的戲,票房也不會一騎絕塵,但它絕對是這個春節檔最值得觀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