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中國古代史:楊堅的開皇之治再偉大,也經不起楊廣的瞎折騰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開皇之治,和隋朝的滅亡。隋文帝親眼看到北周殘暴的統治不得人心,唯恐重蹈覆轍,所以,他認為只有謹慎地處理政事、提倡節儉、實行廉政,才能安撫民心。隋文帝自己就是以節儉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平時隋文帝就非常留意民間疾苦,自感江山打得太容易,怕人心不服,於是常存警戒之心。他認為最重要的保國法就是節儉。

有一年,關中發生饑荒,隋文帝即派左右丞去了解關中百姓的生活,當他看到百姓們吃的是豆屑與糠做成的糰子時,難過得流下了眼淚。他一面將此糰子傳給朝中各大臣觀看,一面宣佈當日起一年內不喝酒不吃肉。他很注意皇親國的行動,他們要是犯了法,也一律嚴懲。他的三兒子秦王楊俊覺得自己是皇子又在滅陳的時候立下了戰功,生活越來越奢侈,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裡。他指使手下的人放高利貸,敲詐勒索,使許多小官吏和老百姓傾家蕩產。他模仿皇宮建造自己的宮殿,用外國進貢來的香料塗抹牆壁。隋文帝知道了這些情況,非常生氣,下令罷免了楊俊的官職,把他禁閉起來,直到病死。隋文帝對他人如此,對自己也同樣。

一次,隋文帝患痢疾,需要一些胡粉調藥,找遍宮中卻不可得。因胡粉屬婦女保養面板的化妝品被列為宮中禁品。由於隋文帝的身體力行,當時整個社會形成了節儉的好風尚貴族官吏平常服裝多為布帛,飾品只用鋼鐵骨角製成,沒有人佩戴金玉飾物。隋朝的統一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結束了中國社會四百年來的分裂局面。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於稱帝后實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諸如設定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加強中央集權;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在地方政權上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以節省國家開支,便於政令的通達;建立科舉選官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考核和控制;在經濟上頒佈均田新令,採用租調力役等剝削制度,減免賦稅,並且減輕徭役,使廣大農民有時間來發展農業經濟。

頒佈“輸積法”以打擊豪強勢力,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注重水利建設;將府兵制度推行於全國,鎮壓江南豪族叛亂,等等。這一切,使得隋朝的農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增加全國各地糧倉中儲存的糧食數量多得不可勝數。在手工業方面,著名工匠李春所設計的趙州石橋,至今仍儲存完好,堪稱我國建築史上的傑作。其他如紡織業、造船業,亦有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在中央王朝同邊疆各民族的聯絡上,亦有了進一步的加強,中原與中亞地區已開闢了三條主要交通要道。總之在隋朝統一後的短短時期內,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呈現出國勢強盛的局面。在隋文帝在位期間,他綜合了前朝各項制度,有沿有革,形成隋制,建立了唐宋以至元明各朝所沿襲的規範。

然而好景不長,等隋煬帝登基後隋朝迅速垮臺。導致隋朝迅速崩潰的直接原因,是隋煬帝對高麗發動的三次征討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全國的老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和災難,比其之前大興土木、遊玩炫耀所帶來的後果要嚴重得多。隋煬帝上臺後,在對待高麗的態度上,儼然一副子承父業的派頭,虎視眈眈,一直在尋找機會,準備向高麗進攻。開皇十八年,高麗王高元兵犯遼西,隋文帝派漢王楊諒、高穎、王世積率水陸三十萬將士征伐高麗。由於高麗自隋軍平陳後,便治兵積穀,早有防備,而隋軍勞師遠征,饋運不繼,加上疾疫流行,水軍在海上遭遇風暴,船隻多葬於海上,無功而還。

高麗王高元連忙遣使謝罪,算是給了文帝一個罷兵的臺階下。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時,警惕地發現突厥啟民可汗處有高麗王使者活動。於是採納裴矩的建議,要高元入朝。高元不從,煬帝決定出兵討伐。經過準備後,他命令出動左右各十二軍及滄海道水軍舟千,目標直取平壤。高麗軍隊在遼水、薩水節節狙擊,堅城死守。隋將作戰必須請示皇帝,以致一再貽誤戰機,結果大敗而退。公元613年他再次親征,這次敕準諸軍便宜行事,諸將分道攻城,高麗形勢危急。不料在黎陽督運的楊百感起兵作亂,迫使隋煬帝倉促退兵,高麗派兵追擊,重創隋軍。次年煬帝竟然又發動第三次徵遼戰爭,此時全國戰亂風湧,人多流亡,形勢混亂不堪,隋軍大多不能按期集結進軍。

這時,高麗經連年作戰也困弊不堪,乃遣使向隋軍乞降,隋煬帝同意退兵。事後高元仍然不肯入朝,煬帝還想舉兵再徵,終因天下大亂而作罷。無窮無盡的勞役和年復一年的征伐高麗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不堪忍受的災難。其中有三四百萬士兵和民工死於行役和戰爭,農村中只剩下了老弱和婦女,社會生產已無法正常進行,加之隋朝後期山東、河南一帶水災不斷,疫病流行,人口和牲畜大量死亡。廣大農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被迫起來反抗,以求一條生路。對高麗的戰爭尚未進行,農民就相繼起義了。公元611年,起義首先在山東章丘長白山爆發。起義的領導者王薄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鼓動農民不要到遼東去為統治者賣命。

很多人都前往參加王薄的起義軍,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起義軍的勢力逐漸從山東、河北向江南發展,蔓延到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廣大地區。公元615年十月,隋煬帝回到東都,馬上故態復萌,把群臣的勸諫拋到一邊,再也聽不進臣下的意見,又是議伐高麗,又是準備去江都,幾個月就這樣過去了。直到大業十二年正月,由於起義的發展,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隋煬帝才感到形勢確實有些嚴重,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進行討伐,開始把部分注意力放到鎮壓農民起義上來。隋王朝開始加強鎮壓,但各路起義軍經過持久的戰鬥,壯了力量,也開始加強攻勢,攻陷了許多郡縣,消滅大量的郡兵和府兵。隋煬帝調楊義臣率從遼東到此援的部隊鎮壓河北的起義軍,自己則親自帶禁軍到都,由陳稜率領鎮壓江淮的起義軍,還任命唐公李為太原留守,繼續鎮壓山西起義軍,並防禦突厥。

在隋王朝集中力量進行鎮壓的情況下,幾支最早的起軍受到挫折。起義軍吸取分散作戰易於被各個擊破的教訓,公元617年初,最終在黃河南北和江淮地區陸續匯成三大義軍。一是瓦崗義軍,逃脫了官軍捕殺的李密,上了瓦崗寨,投奔在此聚眾造反的翟讓。李密設計破金堤關,消滅張須陀,攻佔興洛倉,連戰大捷,開倉散糧。瓦崗軍眾至數十萬成為聲勢最大的反隋武裝。二是河北義軍,農夫出身的竇建德收集孫安祖、高士達餘部,優待歸降計程車人和隋官,在河北發展到十萬餘人,並且自封為長樂王,建立了政權。三是江淮義軍,江淮軍的基礎是山東南下的幾支造反隊伍,被杜伏威用武力統一了起來,隊伍逐漸壯大。三大義軍佔領了河北、中原和江淮廣大地區,隋的殘餘勢力被分割包圍在長安、洛陽、太原、幽州、揚州等幾個孤立的據點,隋王朝陷於土崩瓦解的境地。

根據小編了解到公元617年四月瓦崗軍發表討隋煬帝檄文,標誌著與隋軍進入決戰階段同年五月李淵趁勢在晉陽起兵,半年後襲取長安,在江都的隋煬帝終於認識到大勢已去,便放縱玩樂,一批不滿隋煬帝重用南方人及南朝舊官,又滯留江南不歸的北方將領,擁戴關隴軍事貴族宇文化及,以北歸為號召,煽動將士進行反叛。公元618年農曆三月,縊殺隋煬帝於江都宮西閣,隋朝滅亡。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素材來自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