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專訪《舞千年》總導演|豆瓣8.7,小眾舞蹈綜藝憑什麼出圈?

作者| 桃樂絲

綜藝《舞千年》這週六(12月11日)已經播出至第六期,但姜小巍依舊有些緊張,甚至有種夢迴節目首期播出前的感覺,“節目模式太新了,我心裡沒底,也不敢想太多。”

這是他作為B站綜藝中心製作人、擔任《舞千年》總導演之後的常態。

第六期節目上線的前一天晚上,姜小巍在監修後期,凌晨五點成片才踩點完成。他擔心的是這一期節目裡舞劇《敦煌》。這支作品

用芭蕾舞詮釋敦煌飛天,以西方舞蹈展現中國傳統藝術,與大眾印象中的“敦煌舞”大相徑庭

,他不知道這樣的中西合璧觀眾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還需要注意的是,《敦煌飛天》舞蹈橋段正式出現之前,

《舞千年》給這支舞加上了一段音樂家與敦煌壁畫修復師的愛情故事,作為內容鋪墊

。姜小巍也擔心,這段故事與舞蹈是否連線順暢,能不能幫助觀眾理解舞蹈。

“《舞千年》是一檔

文化劇情舞蹈綜藝

”,姜小巍。從這個節目官方定位裡,不難察覺節目模式的多重性。

節目首先以《十二風舞志》設定了一條薦舞的主線劇情,喬振宇、張曉龍、華宵一、徐明浩、胡陽等明星、舞蹈嘉賓分為兩派,跳轉於各個朝代背景,輪流薦舞,形成一種紅白歌會的對抗模式;隨後又在主線劇情裡為每段舞蹈安插一段劇情故事,

用劇情解釋舞蹈背後的故事,打造出一種介於影視劇與綜藝節目之間的特殊形式

二者結合,每期節目以一支主線舞蹈和三支劇情舞蹈展現內容。

這樣的節目設定,在如今“真人秀+競演”就能概括大部分節目的綜藝市場上,無論是解釋還是理解起來,都需要一定的耐心。

於是姜小巍作為節目導演的緊張就不難理解了。“綜藝市場上完全找不到任何可對標的型別,我們不知道節目形態能不能被接受,主線劇情會不會太尷尬,舞蹈創新與設定故事會不會被詬病。”

即便《舞千年》已經播出至第六期,賽段已經臨近結尾,但只要有新的舞蹈出現,未知帶來的緊張情緒始終不能消散。

《舞千年》誕生記

“《舞千年》我像第一次做節目一樣緊張。”

姜小巍現在依舊能夠準確回憶起自己從《舞千年》節目策劃、敲定舞團、拍攝、後期到首期播出整個過程裡的內心感受——

期待、興奮和惶恐交織

時間回到6個月前,這時B站與河南衛視將聯合打造一檔舞蹈綜藝的訊息剛剛對外溢位。一邊是國內最活躍的年輕社群,一邊是近幾年憑藉《唐宮夜宴》《祈》等節目把傳統文化玩出花來的衛視,二者聯手,觀眾市場立刻就把這檔綜藝歸類為“夢幻聯動必出精品”的型別。

但彼時,其實還沒有人知道這檔綜藝到底將會以何種形式面世,包括姜小巍與河南衛視馮崢、幻維數碼其它兩位節目總導演。

一開始所有人的念頭都很簡單,打造一檔小型棚內綜藝就行,每期邀請一支舞團進行表演,然後以棚內訪談的形式分享舞蹈背後的故事。

但是這個方案迅速被推翻了。“我們在接觸舞團的過程裡,發現有國內有大量的經典作品和專業舞者,那麼好的內容就被擱置在那裡,缺少舞臺,這是一塊寶藏。”

舞蹈演出+棚內訪談,並不能完全容納這座寶藏。既然B站與河南衛視都要聯手搞事情,那就幹一票大的。“乾脆把各地歌舞劇團整合起來,來一出‘神仙打架’。”

這個策劃或許是最符合公眾設想的方向,各方舞團比拼競演,舞蹈、特效、美術設定登峰造極,彷彿打造一個升級版加長版的河南衛視“奇妙遊”。

但這個方案同樣沒有成行。“河南衛視的‘奇妙遊’系列已經把文化舞蹈與特效玩到了極致,按照這條路線走確實是最保險的,可是舞蹈比拼,拼文化、拼奇觀、拼特效,這種模式的天花板已經可以預見。”姜小巍解釋。

創作者一旦想追求更好的東西,那所有的想法都有被修繕的餘地。

接下來的幾個月的時間裡,這檔舞蹈綜藝進入了一種讓人絕望的輪迴狀態,導演組不斷提出新的方案,再不斷推翻重來。

事情的轉機來自B站上一個影片。偶然之間,導演組有人發現了

廣東共青團與自得琴社、古琴診所聯合釋出的古琴版《國際歌》

。影片以一段民國時期的小劇情引出古畫,再透過古畫引出民樂演奏的《國際歌》,現代的《國際歌》與傳統的古典民樂完美融合。

團隊得到了一絲靈光,劇情似乎可以成為一個新。

“為什麼不去給每個舞蹈配一個故事,既能幫助解釋舞蹈,又能傳遞文化資訊,或者乾脆再玩大一點,

拋掉所有綜藝市場熟悉的一切,拿掉舞臺,拿掉真人秀,做一個真正‘全劇本’的節目

。”

方案拍板了,一個全新的綜藝模式誕生,

文化+劇情+舞蹈,用舞蹈講述中國故事

,此前沒有一檔綜藝這樣做過。

這一刻姜小巍是興奮的。在《舞千年》之前,姜小巍已經操刀過《少年之名》《創造101》等熱門綜藝,他熟知綜藝市場上的成功密碼,他玩笑時曾經寫過一首打油詩,“市場空白找痛點,模式清晰有亮點,故事擊中共情點,要想成功看人選”。

“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寶藏,這是很多製作人都夢寐以求的。找到市場空白和痛點,方法得當的話,就能在這個領域就能做出好作品。”

《舞千年》此刻彷彿一顆蘊藏著無限可能的種子,它有可能生長出綜藝市場上從未見過的花朵。

只是很快,姜小巍意識到“新”這個特質,是一把雙刃劍,《舞千年》到這顆種子生長到發芽、開花,要經歷的風浪比預想更大。最大的問題是,

《舞千年》的模式,註定它是一個介於綜藝與影視劇之間的融合體,需要進行劇情拍攝

“我們全都是做綜藝的,但《舞千年》要做影視,大家都很茫然。”

於是《舞千年》只能增加人工成本。導演組邀請了13支舞團,團隊分出了5組執行團隊,4組執行導演團隊,以實景拍攝為主,每組負責6支舞蹈與劇情,同時專門組建1組團隊,負責主線劇情和舞蹈拍攝。

同時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劇本創作。“這個難度比我們想象的大太多。《舞千年》主線劇本寫了兩個月,無數次易稿。影視+綜藝,怎樣的劇本才是合適的,這個平衡很難掌握。關注人物性格的塑造,劇本就會太複雜,但故事太簡單,又缺少衝突矛盾。而且節目留給劇情的篇幅其實很短,幾分鐘必須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既需要讓劇本有意思,又需要保證綜藝結構清晰,這個過程非常痛苦。”

《舞千年》最後離錄製僅剩10天的時候,節目劇情劇本還在推翻重來。

讓人惶恐的是,姜小巍作為導演,面對《舞千年》,有時候也無法說清楚自己到底在創作一個什麼專案。

“那時候我們彙報專案時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綜藝’,我和馮崢、徐鵬經常開玩笑,這次是賭上整個職業生涯在做節目,如果觀眾不能接受的話,真的要辭職了。”

11月6日,《舞千年》終於在B站上線了,喬振宇一人分飾兩角,帶著一本沒有字的《十二風舞志》拉開節目序幕,《孔子》《火》《相和歌》三支舞蹈面世。

姜小巍表現得像一個綜藝新手。在節目上線的前一晚他失眠了,節目上線後他刻意等了20分鐘再去觀察觀眾的反饋。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舞千年》B站站內評分達到9。9分,彈幕感嘆,“是大製作!”

導演組暫時放下心,“劇情+舞蹈這個模式是可行的。”

《舞千年》的新故事,能被接受嗎?

可故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舞千年》一共八期節目,每期節目時長55分鐘左右,相比市場上其它動輒一兩個小時的真人秀綜藝,《舞千年》走的是“小而美”的輕體量路線,但是在資訊輸出量上,《舞千年》密度卻並沒有減少。

截至目前,《舞千年》更新六期節目,從主線劇情到舞蹈表演,節目穿越了漢、唐、宋三個朝代,借司馬懿、楊修、狄仁傑、上官婉兒、蘇軾、王潤之等公眾熟知的歷史人物之口,推薦了18支舞蹈。

一部分是極具文化色彩與歷史底蘊的作品,舞蹈本身已經在專業領域獲得認可,節目編排出新的故事,引申出舞蹈。如第一期出現的《相和歌》,配合節目少女廟會迎春神思念心愛之人的故事,展現中國漢代的盤鼓舞,舞者們穿著藕粉曲裾揚袖踏鼓;第二期節目則以古代上巳節少女及遊春踏青引出中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舞蹈《踏歌》,少女們在青山碧水裡晃動著水袖。

一部分則是有著舞劇內容作為基礎的作品,公眾對舞蹈內容與情感表達有著感知,理解相對更加容易。如第二期裡概述了昭君一生經歷的《昭君出塞》,第五期裡以獨舞講述程嬰舍子救孤的《趙氏孤兒》、展現關羽英雄末路百戰死的《關公》等。

事實上,如果《舞千年》只有這兩種舞蹈,有著明確的歷史文化和舞劇原型作為支撐,竭盡全力散發著“文化自信”“神仙打架”的氣息,配合節目“劇情+舞蹈”的新模式,《舞千年》在綜藝市場上能夠心安理得地進入“高雅藝術”的陣營,成為一二線城市部分觀眾標榜自身審美的作品。

可《舞千年》的目的並不僅如此,它總在講述一些出人意料的故事。

第三期節目裡,《舞千年》展現了中國經典的民族舞劇《絲路花雨》,這支作品已經在各個劇場演出了42年,被視為民族舞劇的典範。

珠玉太多,《舞千年》能夠發揮的空間十分有限。“導演組拍攝這支作品的時候壓力很大,因為這部作品太經典,太厚重。”

但似乎越是壓力越大,花活越多。《舞千年》採取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表演形式,節目按照《絲路花雨》舞劇原本的故事編排了一段小故事,但大膽地模仿著1986年版本的《西遊記》風格,將舞蹈場景、舞者服飾等作舊,以看似過時的特效與氛圍呈現經典獨舞“反彈琵琶”。

“《絲路花雨》的背景其實是一塊KT板,就連前景的花,都是特意買的塑膠假花。”

這段設計是

有些標新立異的,經典重現,還帶著一點解構色彩,稍有不慎就會被詬病

“我們選擇了復古風,以反特效、反視覺堆砌的思路,還原80年代人們想象中的天宮,但是這種形式,一沒把控好就容易顯得劣質。”

姜小巍也有些忐忑的。這就像與觀眾的一次遊戲,他知道這樣不同尋常的演繹方式有引起爭議的風險,但與此同時他又十分喜歡這種不同尋常的巧思,希望觀眾能體會這種反向思維的趣味。

節目播出前,姜小巍下意識想給《絲路花雨》鋪陳一點臺階,他在與馮崢、徐鵬的直播宣傳裡,專門提醒觀眾《絲路花雨》是在致敬《西遊記》。“我害怕觀眾沒有體會到這種復古風,說這特效怎麼這麼爛,這舞臺怎麼這麼簡陋。”

而事實證明,觀眾比姜小巍預想更加聰明,也更加有耐心。

“我們做的一切設計都被看懂了,很多觀眾馬上就理解了這種風格,就連甘肅省官方以及很多官方媒體,也認可了《舞千年》版本的《絲路花雨》。”

這支舞也成為姜小巍目前18支舞蹈中最喜歡的作品。

節目裡,這種不同尋常的演繹方式不止一。第四期裡《舞千年》結合科幻末世元素,演繹了一段古典舞《幻世金剛》。作品一共14分鐘,《舞千年》拿出了近10分鐘的時間打造了一個極具科幻感與賽博感的末日世界,然後以環保為主題講述了一段英雄捨己救人的故事,最後5分鐘引出金剛敦煌舞。

科幻末世與古典舞蹈的混搭,衝擊感與分裂感極強。“

我們希望傳達的是一種亙古不變、超越時空的精神。

金剛是守護世人的,它代表的是勇敢、正義,這些特質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但並不是每次創新的演繹都能被觀眾接受。對於有些觀眾而言,《幻世金剛》並不是創新,而是流行文化與古典舞蹈強行嫁接的失敗產物,顯得不倫不類,《幻世金剛》的劇情編排、特效設計等遭遇兩極化評價。

這或許模糊之間讓《舞千年》感知到了觀眾市場的某條界線。

一方面,

觀眾是包容的,他們願意接受新的型別與內容,但

另一方面

,觀眾的審美是差異化的,創新事物風格越是明顯,就越有可能面多元反饋,這本身並無高低之分。

對於《舞千年》而言,每次一個創新節目,都是一場遊戲,觀眾能夠享受到樂趣,決定節目的成敗。

截至寫稿時間,《舞千年》豆瓣評分達到8。7分,相比初期開分稍稍滑落。姜小巍導演在等第六期《敦煌》芭蕾舞出現之後的反饋,就像他等待第一期節目上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