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四個方法走出壞情緒,有效幫助父母“戒吼”

“你怎麼又把碗打了?就不能小心一點嗎?”

吃飯的時候,孩子打碎了一隻碗,我下意識地衝他吼道。

孩子嚇得打了個哆嗦,驚恐地看著我,連哭都忘了。

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嚇著孩子了,我連忙把他抱在懷裡,輕聲問:“燙到了沒有?”

孩子不說話,緊緊抱著我的脖子,眼淚無聲地流。

透過他小小的身影,我彷彿穿過發了黴的舊時光,看到另一個孩子,正在母親的怒吼聲中,瑟瑟發抖——那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

當代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曾在論文中指出:“人的大腦天生會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

人們對痛苦的記憶更加深刻,

幾乎每一個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都有一個被大吼大叫的童年

。即使我們已經不記得年幼時遭受語言暴力的過程,依然會無意識地把語言暴力傳給下一代。

那個從小被吼大的孩子,是你嗎?

吼叫,是一種“暴力”

很少有家長不吼孩子。

每到開學季,“吼媽+拖延娃”這對CP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上。朋友圈裡,不乏吼娃作業把自己吼進醫院的段子。就連網課期間,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吼孩子,被鄰居各種吐槽。

為人父母,誰不想對自己的孩子溫柔?可現實卻是,養娃的壓力、帶娃的辛酸、輔導作業時的焦慮……總會不經意地觸動家長們的壞情緒。

只要孩子不聽話,或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會吼孩子。

甚至有時候,父母心情不好,也會毫無道理地衝孩子發脾氣。

很多時候,父母只是說話的聲音大了一點,並沒有說什麼難聽的話。

從而也沒有意識到,

衝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語言暴力行為。

《超級育兒師》中,有位媽媽經常大聲吼孩子,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當育兒師把她的吼叫聲錄下來,播放給她聽的時候,這位媽媽瞬間崩潰了。

原來,她習以為常的各種數落,竟然有那麼大的殺傷力!她一個成年人,都沒有辦法忍受這種噪音,不到一分鐘,就嚇得捂住耳朵,失聲痛哭。

可想而知,她年幼的孩子,日復一日被這種聲音摧殘,心裡該有多麼的恐懼和不安!

吼叫,真的會毀了孩子一生

正如公益短片《語言暴力》中所說的那樣:“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害,卻能在心裡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毀了孩子的一生。”

片頭,一個小男孩不小心弄灑了水杯,媽媽立刻大聲斥責孩子。孩子躲在房間裡,委屈地抱著自己的小熊公仔,越想越生氣,最後把小熊撕爛了。那一地的棉花,是孩子破碎的心,孩子沒有哭鬧,可是暴力已經在他身體裡萌芽。

心理學研究發現,童年時經常遭遇父母大吼大叫的人,往往性格孤僻,並且懦弱,缺乏自信,喜歡討好別人,遭到侵害時不敢反抗,容易成為被霸凌的物件;他們通常不善於與人交際,更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容易情緒失控,做出過激的行為。

瀋陽心理研究所的調查發現,童年時遭受的語言暴力、精神虐待,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的因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8年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報告顯示,在成長階段經常遭受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成年後的犯罪比例高達42。59%。

吼叫帶給孩子的傷害,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如何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很多家長會說:我知道吼孩子不好,可就是忍不住。

然而,吼叫往往不管用。雖然在父母的強勢壓迫下,孩子暫時屈服,可是問題並沒有解決。當孩子漸漸長大,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吼叫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糟。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管教孩子,避免大吼大叫呢?

1.疏導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的身體充滿了負能量,忍不住發洩在孩子身上。

因此,我們首先要正視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的身體裡有太多負能量,不妨先發洩出來:比如在空曠的地方吶喊,或是把你的不滿砸向那個你討厭的自己。如果情緒不是很激烈,或許聽聽音樂、跑跑步就能幫到你。

總之,先讓自己放鬆下來,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2.允許孩子犯錯

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我們嫌孩子走得太慢,可事實上他已經盡力。

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允許他們犯錯,不要因為孩子起床慢、打壞東西、不好好做作業,就給孩子貼上“懶”、“粗心”、“貪玩”之類的負面標籤。

家長可以試著透過友好協商,制定家庭規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家長如果粗暴地制止,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可以跟孩子約定,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並且每天控制在多長時間,如果到了睡覺的點就不能看,但是剩餘的時長可以在週末補上。這樣,孩子就會自覺約束看電視的時長,不會影響學習。

3.不要立刻責備孩子

如果孩子犯錯,無論你多麼生氣,都不要立刻責備孩子,先深吸一口氣,請自己冷靜下來。

在短片《語言暴力》的結尾,回到水杯打碎的那一刻,媽媽沒有兇孩子,而是很溫柔地對他說:“沒關係,媽媽等一下打掃。”這一次,孩子不再沉默不語,而是告訴她:“我本來是想接水給你喝……”媽媽很感動。

所以,不要立刻責備孩子,給他解釋的機會,結果或許就不一樣了。

4.學會向孩子道歉

再完美的父母,也會有偶爾犯錯的時候。

如果不小心傷害了孩子,請誠懇地向他道歉。

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受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佔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孩子,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父母,我們遇見了彼此,卻是百分百完美的緣分。因為遇見了他們,我們才成為了父母。

記住,教養孩子的過程,我們也在不斷地治癒自己。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撰稿:溫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