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8旬老人守4丈深的百年老屋,冬暖夏涼不敢賣,啥情況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西省晉南有座不太大的稷王山便是這樣稷王山以後稷教民稼穡而聞名,稱得上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之地,農耕傳統在這裡延續相傳了數千年,稷王山區自然環境獨特,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的地方,然而這裡的人們面對貧瘠的黃土地也總結出了一套生活方式。

初夏季節,攝影師一行人計劃從稷王山的最南端進去,沿途平原上的小麥已經開始泛黃,一個收穫的季節快要到來了。車行1個小時後一座石頭山樑攔住了我們的去路,這裡便是鹽湖區很有名三路里村,一個傳說中神秘之地,黃土大山邊沿僅有的一個石頭小山。

順著一條蜿蜒的山中道路車子便爬上了石頭山樑,然而山頂之上卻出乎我們的想象,石頭山樑裡邊包裹著的卻是黃土山溝,翻溝越嶺半個小時,穿過一個小山村的時候,我們遇到了1棵大槐樹下的84歲雷大爺,便向他尋訪這裡的情況,老人家便從這棵老槐樹講了起來,他說:“這裡的山村大多都是依山而建,誰也說不清有多少年時間,聽老人們傳下來的話講,有人類之時這裡就有歷史,就說這棵老槐樹就是我爺爺手裡所栽,要比我的年紀都大,別看黃土山區貧瘠,可是人們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有一套生存之道,因此生活的相當不錯,所以村中的老人們都堅守在此不遠離開。”

雷大爺熱情好客,人也很健談,聽了我們的自我介紹之後,欣然將大家帶到他的家,走進大爺的黃土小院,地面乾淨整潔,火紅的石榴花後一排青磚建造的老屋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青磚已經發黃很有年代感,兩個尖頂窯洞式的門臉高大氣派,話題便從這裡展開。

“當地的窯洞式建築老屋和其它地區的窯洞有所不同,我們這裡的外觀是窯洞,其實都是從地面之上用青磚和白灰建起的架構,幾乎裡邊全是這樣的建築材料,只是上邊用黃土封頂,三路里這個地方獨特就是不缺青石黃土,石頭能燒石灰黃土能造青磚。我家的這個老院子是爺爺繼承下來的,當年就是個很普通的窯洞式小院,聽說光緒年間祖上買別人的,後來爺爺將它進行了重建,上個世紀父親和我手裡曾經將它翻修加固拓展2次,便有了現在的樣子,應當說這一面牆2間大屋,我家的老屋深度達到了4丈,是我們這一帶很少有的老建築!”

聽老人家這樣描述,我們這幾個拍攝窯洞20多年的人感覺自己孤陋寡聞,對如此大的窯洞老屋感覺很奇特,4丈深的老屋裡邊究竟是個啥樣子?揭開門簾我們踏進了老屋,抬頭觀望,是一個套間式造型,西側是一個當地常有的傳統土坑,東邊是一個小套窯,迎面半矮的白牆將窯洞一分為二,前邊大體有2丈之長,穿過矮牆小門後邊是一個1丈長的套間,仰望上方可以看到拓深的痕跡,套間裡邊套著一個長度1丈深的更小的窯洞。

雷大爺介紹說:“前邊的窯洞是睡覺和廚房兼客廳,後邊套間是雜物間,最裡邊的套窯是存放越冬的食品蔬菜一類的地方,4丈深的窯洞分成了3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

前邊的2丈長的地方是活動的主要場所,裡邊擺放著電視,冰箱還有案板廚具,所有的空間利用到了極致,白灰的牆面上甚至還成了懸掛無間的地方,各種小小生活用品都在這裡集中。雷大爺說:“窯洞不但有4丈之長,高度要在1丈左右,裡邊空間很大,窯洞式的建築裡邊空間很利於保溫效果,窯洞裡是用青磚白灰,外邊用厚厚的黃土填夯,最上邊再用青磚加固,現在還用水泥醉了防腐處理,四層的隔熱保溫處理效果很好,住在裡邊年四季都是恆溫,從來不用空調,窯洞的地面也是青磚黃泥鋪幹,很接地氣,裡邊這樣的環境最適合老年人居住,是個養老的好地方,曾經有人出價20萬想買我家小院,我告訴他就是100萬我也不敢賣!”

大爺說出這個話竟然讓我們吃了一驚,他接著說:“我的孩子現在生活在市裡邊,前些年把我和老伴接過去住過一段時間,我們很不適應,城裡條件雖好,可是不適合農村老人去住,到了哪裡誰也不認識,見面不說話,整天在家裡悶得慌,空調房間不如自然窯洞住著舒服,所以後來我們還是鬧著回到了老家的窯洞小院裡,所以說給百萬我都不敢賣,賣了就沒有了舒心的地方住了。”

雷大爺住的小山村前邊就是一個黃土坳,初夏的早晨空氣新鮮,田園裡一派生機,這個時間段就是最佳的鍛鍊時候,幾乎每天早上他都要在田間阡陌小道上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著大自然提供的優美環境。據他說土生土長在這裡的老人們都很長壽,小山村的耄耋老人很多。

雷大爺年輕的時候是村子裡的大能人,他不但是種莊稼的好手,還是這一帶有名的能工巧匠,拿手的是木匠,會做傢俱能造房子,當然了建造窯洞式的房子是老人家的拿手戲,甚至得意地告訴我們很多村民的房子都是他親手所造,生活在這裡還有一種成就感。

兩位老人現在都是八十多歲了,一輩子喜歡乾淨,小院子和房間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奶奶熱愛生活,是個愛美之人,水缸的旁邊是她種的月季花。儘管小山村早已通上自來水,可是生活傳統的老人們很難改變,還是喜歡吃“天水”,一年四季收藏雨水成了習慣。

雷大爺還擅長種果樹,家裡栽了一棵老梨樹,他在上邊嫁接了葫蘆梨,碭山梨,酥梨和這些年新引進的玉露香梨。

小院子南邊的黃土牆上爬滿了一種正在開花的藤類植物,黃色白色的小花盛開,大爺說這叫金銀花,是一味中藥材,他的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家裡最適合種植,把金銀花做成茶,還能保健身體,這株金銀花已經有20多年了,每年產的茶葉他是喝不了的,大多都送給了四鄰享受了。

說起現在的生活,雷大爺很是感慨,他說以前的稷王山裡純純靠天吃飯,黃土溝坡地裡種植的就是小麥玉米,一年下來收入很不如人意,農民辛辛苦苦日子過得相當不好,近些年國家扶持農業,大家也調整了產業架構,黃土山裡種植上中藥材,有柴胡,丹參和雙季槐,甚至還有人種植了蘋果,梨子和花椒,農民收入提高了,現在種少量小麥玉米就是留個口糧田。

“我和老伴現在早已不種地了,兒子養活我們,住在農村生活相當好,住在窯洞裡冬暖夏涼,心裡很暢快,吃喝不用愁,都還孩子們買好送回來,閒來無事種下菜,一個能活動身體第二可以隨時吃上新鮮蔬菜,一舉兩得。”

大爺家的旁邊我們看到了一個廢棄了的黃土小院,他說這是他弟弟家以前的老院子,一家人都搬走了,留下了一個荒蕪的小院,他在裡邊種上了花椒樹和石榴樹。別看著小院破舊,可是還是個寶貝,一直有市裡來的人想買,城裡人現在都覺得住在鄉下好,社會發展了,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都願意往鄉下跑,自己很慶幸能守在先人留下的院子裡生活。

臨走的時候雷大爺把我們又送到了村中的老槐樹下,他說自己土生土長在這黃土山中,現在就是守著老家兩個寶,百年年的老槐樹和老屋,老槐樹是他家的保護神,老屋是他的養老之地,任何一個都不敢賣!留下它們就是留下了鄉愁,留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