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伊利可汗土門:一個被忽必烈和突厥視為眼中釘的伊利的英雄

突厥原為鐵勒族的一個分支,受柔然汗國的統治,沒有太多的存在感。直到六世紀中葉,突厥誕生了一位名叫土門的英雄,在他的帶領下,突厥開始崛起。

公元552年,土門率領突厥大破柔然汗國,從此開始自立,土門先生也隨之升級,成為了威風八面的“伊利可汗”。

553年伊利可汗去世,他的兒子繼任,史稱木杆可汗(瞧這名兒起的),在位時間約二十年(553-572)。

木杆可汗之後是它缽可汗(573-581),在位時間約為九年。這一段時間是突厥最強盛時期。

“土門”、“伊利”、“木杆”,聽起來非常之不嚴肅,但是水平卻非常之高。

此時中原正值北周與北齊對峙,突厥利用北周與北齊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縱橫捭闔,不斷向外擴張。其國土東起遼河,西至西海(裡海),南抵大漠,北至北海(貝加爾湖),東西距達萬里,南北距達五六千里,成為一個龐大的草原帝國。

581年,楊堅代周,建立大隋帝國,突厥人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面對這個比方強鄰,楊堅沒有一絲輕慢,他深知,這隻草原上的雄鷹,是帝國安全最大的威脅。

為了除掉這個強大的對手,楊堅採納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此後這一戰略成為中原王朝對付遊牧民族的標準手冊,一直沿用到大明帝國。

583年,時機已經成熟,隋帝國大舉發兵攻打突厥,大敗沙缽略可汗與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比較識時務,趕緊認慫,與隋王朝結盟。

沙缽略可汗聽說阿波可降隋後,恨得咬牙切齒。不過此人城府很深,表面上雲淡風輕、不動聲色,背地裡卻在暗暗的調兵譴將。

等到阿波可放鬆了戒備,沙缽略突然發難,率軍奇襲阿波可汗的牙帳,殺死了他的母親。

阿波可汗逃到西域投奔達頭可汗,並且聯合貪汗可汗,控制西部區域,共同對抗沙缽略可汗。

至此,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北突厥,也稱為東突厥,在中國史書中,仍然稱為“突厥”(本文如果沒有特別註明東西突厥,“突厥”均為東突厥),西部稱為“西突厥”。

東西突厥不斷開戰,東突厥幹不過,轉而倒向大隋。585年,沙缽略可汗正式歸附大隋帝國,成為大隋的臣藩。

沙缽略可汗掛掉後,繼任的莫何可汗是個猛人,非常勇猛善戰,在與西突厥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生擒勁敵阿波可汗。可惜,這位仁兄還沒幹幾年,就在588年遠征西突厥之役中,不幸中流矢身亡了。

就在突厥人玩雙手相博,實力受損的時候,589年,隋朝大軍平定南陳,統一全國,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開始了。

那邊莫何可汗戰死後,都藍可汗繼位。

都藍可汗的皇后大義公主,本是北周的公主,因北周被楊堅所篡,大義公主一直心懷怨恨。她不斷地挑拔突厥與隋的矛盾,幾輪枕邊風下來,都藍可汗對大隋王朝就不那麼恭敬了。

在這種情況,大隋故技重施,準備扶植突厥內部的小可汗突利。

楊堅同志比較捨得投入,將義成公主嫁給突利,並且對他大加賞賜,希望他可以早點做大做強。

惱羞成怒的都藍可汗於599年,聯合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共同襲擊突利,結果突利大敗,投奔隋朝。楊堅對這位女婿兼小弟相當夠意思,派遣軍隊護送突利出塞,大破突厥。達頭可汗身負重傷,向西逃遁。東突厥部眾紛紛歸附突利。

十月,隋政府冊立突利為東突厥可汗,史稱啟民可汗。兩個月後,都藍可汗被部下殺死,其餘部多歸附啟民可汗。

達頭可汗想乘機吞併東部突厥,他出兵攻略漠北,並且向啟民可汗發動進攻。

眼看啟民可汗就要撐不住了,楊堅急忙出手,數次出動大軍拉偏架,大敗達頭可汗。

603年,達頭可汗眾叛親離,被迫逃往吐谷渾,其部眾盡歸於啟民可汗。

啟民可汗的崛起,完全是隋文帝堅定支援的結果,因此他對隋王朝一直是感恩戴德。即便在楊廣弒父奪位之後,啟民可汗仍然侍奉隋廷非常恭謹,不敢怠慢。

此時西突厥的力量已經十分衰微,很難對隋帝國構成威脅了。

西突厥原本最大的兩股勢力是阿波可汗與達頭可汗。阿波可汗被俘之後,其部下擁立泥利可汗,泥利可汗去世後,他的兒子達漫繼承汗位。

達漫的母親恰巧是一名漢人,姓向,原本是泥利可汗的妻室,根據突厥人的傳統,在泥利可汗去世後,嫁給了其弟婆實。在隋文帝年間,向氏追隨婆實入長安朝見,便留在長安。達漫繼任可汗之後,頗為思念自己的母親,隋政府便乘機前往宣慰達漫,最終達漫降隋(611年)。

次年(612年),隋煬帝將西突厥分割為三個部分,一為達漫本部,隋煬帝改封其為“曷婆那可汗”;二為達漫的弟弟闕度,領軍一萬餘人,居會寧(甘肅靖遠);三為特勒(突厥官名,亦作特勤)大奈,居於樓煩。

至此,從隋文帝到隋煬帝,經過二十餘年經營,大隋帝國終於完全令突厥臣服,這也是大隋帝國最強盛的時期。

志得意滿的楊廣決定來一次北巡,宣揚大隋帝國的赫赫武功。

對於這一次北巡,楊廣是很重視的,把排場搞得很大。

他認為,盛大的排場是震懾突厥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鋒利武器。

因此,楊廣建立了一支由三萬六千人組成的儀仗隊伍,披金戴銀,裝備“只求最貴不求最好”,“及輅輦車輿,皇后鹵簿,百官儀服,務為華盛”。楊廣所到之處,衣飾絢麗的三萬六千人的儀仗隊伍皆前呼後擁,驚天動地。

楊廣的儀仗隊後面還有十多萬甲冑鮮明的正規軍“護駕”。最後連楊廣都擔心這樣耀武揚威會不會把啟民可汗等人給驚著了,於是就把隋文帝時期擅長處理突厥事務的大臣長孫晟找出來,讓他先去啟民可汗部落通知迎駕。

啟民可汗很會來事,聽了長孫晟的解釋後,不僅把屬下突厥各部的首領都召集過來,還把依附自己的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也都叫過來,一起迎接楊廣。

楊廣龍顏大悅。他讓宇文愷建造了一個能夠容納數千人的大帳,在裡面宴請啟民可汗及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席間,大帳中儀仗羅列,歌舞昇平,楊廣慷慨地向各位客人賜物二十萬段。史載“諸胡駭悅,爭獻牛羊駝馬數千萬頭”。

在這一刻,隋朝在北方少數民族中的聲望達到了巔峰。突厥隨後俯首帖耳了很多年,直至隋末大亂。

隋朝能夠輕鬆搞定突厥,是因為它的尚武基因。從西漢、東漢、大隋到盛唐,中原王朝都比較尚武,文治武功十分耀眼——武帝“衛霍才堪一騎將”;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李隆基時期也是“武皇開邊意未已”。而趙匡胤同志看到晚唐“擁兵自重的節度使”禍害深遠,自己也是靠著軍權才黃袍加身的,因此將工作重心放在“防止內部謀反”。朝廷的興趣不再是鞏固邊防,更加不會“開邊擴疆”。因為,武將的對外戰功越卓著,謀反的資本就越充足。所以,盛唐之後,除了不讀書不知史的草寇皇朝朱明偶爾有一些戰績以外,再難出現中原王朝對外戰爭的輝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