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諸葛亮死後,姜維為什麼要九伐中原?諸葛亮死後姜維為什麼要復國?

要論述姜維能否復國 需要從各方面來分析:

一、從當時的背景來看

天下大勢已經顯而易見,蜀漢國力衰微、民心盡失,天下趨於一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大勢的大前提,大方向。

蜀國當時國力是什麼情況?

如果綜合蜀國全域性起來可以發現,當時蜀漢已經衰弱不堪,絕對是開國以後國力最低點,要人蜀中無大將、要兵沒兵。

根據歷史統計:不算諸葛亮生前的那些,死後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姜維自己就九伐中原。

如果說諸葛亮北伐是名正言順,無法反駁,那麼姜維九伐中原完全可以說是以卵擊石!

何解?諸葛亮死後本身北伐士氣就已經達到最低點,加上連年征戰本就國力不行。本身孔明死後蜀國當時最好的選擇應當是養精蓄銳,但是姜維執意繼承丞相遺志北伐曹魏。

用個通俗的話來說,你諸葛亮牛逼,你說要伐魏,蜀國上下心裡不一定都認可,但是絕對不敢反駁,加上當時確實有一戰之力。但是你姜維伐魏?先不說你能不能成功,首先壓根就沒人認可你。

期間蔣琬費禕執政期間也各自伐魏一次,但是也可以基本看作諸葛亮伐魏的掃尾工作,本身他們內心就認為孔明再世都無能為力,何況是自己,還不如休養生息,因此姜維每次北伐都被限制兵力,雖然勝多敗少(對上鄧艾基本都是輸)

但是也可以看出問題所在,曹魏當時家底豐厚,輸幾次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你姜維每輸一次都是對士氣的大打擊,更何況曹魏當時守將即使不如姜維,只要死守不出,姜維光是糧草方面都是隻能等輸。

加上蜀國後主聽信黃皓之言,排擠姜維,再加上朝中眾多大臣都埋怨姜維不顧國力,意氣用事,皆有罷免姜維之心,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是其中一名。姜維聽說後嚇得領大軍在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因此可以說姜維伐魏從上到下都無人支援,空憑一腔熱血!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任性!

二、從動機上來看姜維為什麼要復國

1、首先就要看姜維的個人出身。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冀縣人,子承父業做了天水郡參軍。

根據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姜維開始是想抵抗蜀軍卻被天水郡太守馬遵懷疑投蜀,故無奈和氣憤之下只能選擇直接拜在諸葛亮帳下,但需要注意的是姜維父親是曹魏的忠臣烈士(維父姜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也就是忠臣之後。

2、看姜維本身的經歷。

姜維自幼喪父,但聰學好敏,精通兵法武藝。

投降跳槽到蜀國以後,得到諸葛亮器重封陽亭侯並傾囊相授,和原來魏國六百石的小官相比真是差距懸殊。因此可以說姜維人生的轉變是從降蜀開始,大展拳腳是在孔明逝去之後!

綜合起來可以得出發現,姜維復國的動機很簡單:從個人來說他要報當年一箭之仇,畢竟自己是屬於被遺棄的忠臣之後,從環境上來看他要報恩對丞相報恩,繼丞相遺志。

我個人認為以姜維的性格,報答諸葛亮更凌駕於報國之上,這一點從他的行為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臨死前已經清楚知道北伐無望,推薦蔣琬費褘作未來人選(其中並無姜維,既不合適也有保護他的意思),只想休養生息,但是北伐打不過又不能直接說出來,否則蜀國以後都別想伐魏了)。

三、復國過程

公元263年,魏國出軍三路討伐蜀漢,一路是鍾會率領的主力部隊共十萬人,一路是鄧艾率領的三萬大軍,一路是諸葛緒率領的三萬大軍,共計十六萬大軍。

姜維連連上表請求蜀主劉禪派軍據守漢中,但是劉禪聽信巫師之言,不與理會。而黃皓又將姜維的表奏全部壓下,致使蜀漢朝中大臣皆不知道此事,直到漢中丟失,劉禪才晃過神來派兵抵魏。

姜維因無法抵擋三路魏國大軍,與蜀漢老將廖化等人率五萬蜀軍退守劍閣阻擋鍾會。

魏將諸葛緒好大喜功,在鍾會大軍還沒抵達劍閣時,便領大軍攻打劍閣。姜維親自迎戰,把諸葛緒打的屁滾尿流。

鍾會知道諸葛緒被姜維打敗,說諸葛緒辱沒軍威,消減了軍隊的銳氣,然後把諸葛緒捆綁起來押送到洛陽,並且收繳了諸葛緒手底下所有的人馬為自己所用。此時鐘會手底下共有十三萬大軍。

鍾會連日扣關攻打,皆被蜀軍擊退。鍾會已經開始考慮退軍。

偏偏就在此時,鄧艾領軍偷渡陰平,在綿竹打敗諸葛瞻率領的御林軍,直逼成都。(真的可以用遊戲的神兵天降來形容,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鄧艾不知道要比姜維強多少,三人爭滅蜀之功,僅以三萬兵馬大破漢中)

劉舉城投降。並敕令姜維向鍾會投降。

姜維投降鍾會後,設計將魏將鄧艾謀害,兩人首先作偽鄧艾謀反書信,鄧艾又不能團結同僚,結果造成了自己遭陷害被押回,鍾會控制了全軍,姜維趁機鼓動他謀反,正中下懷。因為謀反計劃失敗,監軍衛瓘率軍誅殺鍾會,姜維左右衝突不出,仰天長嘆,揮劍自刎。

姜維死後,被魏軍剖腹割膽,魏軍驚歎的發現姜維膽大如斗。

後,蜀漢小兵把姜維生前所穿的衣服收拾起來,然後為姜維蓋了一座墓。姜維的墓也稱:衣冠冢、膽墓。

(姜維在劉禪投降後,曾向劉禪寫了一封密信:望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說明了姜維自始至終都在執行復國大計)

四、可行性

姜維的復國計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必敗無疑。

1、從計劃上看,在當時的環境除非又來個史前大洪水,又或者外國大軍入侵,再要不然就是曹魏自己內亂才有一絲絲可能。那麼很明顯,鍾會無疑是計劃的唯一選擇。因此這就要看司馬昭和鍾會兩人的博弈了。

當時司馬昭滅蜀的時候,朝中大臣多數反對,唯有鍾會是最積極支援發動戰爭的將領(當時連鄧艾都不支援,因此鄧艾沒能做主將,否則姜維連幻想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儘管在知道鍾會有野心的情況下仍然任命他擔任統帥,但是安排得十分周祥,派遣了包括衛瓘任監軍,杜預任長史、胡烈為先鋒,派賈充、李胤為後繼,都是告誡鍾會,防範他謀反。而且因為鄧艾的才能比鍾會高,將士也忠於自己,他並不怕鍾會謀反。

結果顯而易見。鄧艾,姜維,鍾會三個人都死了,莊家司馬昭毫無疑問以絕對實力掌控了局勢,唯一可惜的就是鄧艾也死了,但這多半也是司馬昭的安排,畢竟鄧艾的將士都是忠於司馬昭,如果司馬昭完全信任鄧艾,鄧艾也不至於被害,可以看做是司馬昭藉故發難。

這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司馬昭>鄧艾>姜維≈鍾會(兩人還剛好結為兄弟,真是有緣分)。

2、從結果上看,假設當時鍾會謀反成功,那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多數投降鍾會的但忠於曹魏將士兵馬,姜維降曹的蜀國兵馬,鍾會自己的心腹兵馬。

那麼可以想象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首先就是姜維必死,謀反前鍾會還需要和姜維合作,一旦成功???姜維的兵馬雖然不足為慮,但是從局面上看姜維是唯一的蜀國兵馬,其他的都是魏國兵馬,根本就無法統一,就算饒姜維不死,他的兵也必死無疑!那麼姜維的復國大計就剩他自己還如何開展???

五、結論

姜維老母曾寫信勸返,姜維回贈: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姜維知道後主歸降,痛心疾首,仰天長嘆: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三軍為之悲憤,啼哭之聲數十里。

我認為姜維只是愚忠於蜀國的諸葛亮,並且希望藉機能夠一展所長,不甘心偏安一隅只想伐魏的傑出將領。

從人品上看,父親是曹魏忠烈,母親勸返,其仍然一意孤行可視為不孝。

從君角度來說,諸葛亮只是丞相,劉禪才是後主,而姜維的上司則是費禕,姜維不顧費禕反對執意九次北伐(實則違背諸葛亮休養生息的本意,遭到費禕限制兵力),雖然北伐是勉強得到劉禪的同意,但最後時刻劉禪都已經下書降魏,姜維仍想策反鍾會復國,陷劉禪於不義之地,可視為不忠。

策劃鍾會謀反結為異性兄弟,雖然說兵不厭詐,但是你藉著兄弟之名行坑害之實,而且當時鍾會比姜維大了二十多歲,長兄為父,和桃園三義成鮮明對比,就算張飛再世估計也恥與為伍,可視為不義。

姜維是有才能,但是個不忠不孝不義之徒(總結不忠不孝不義之徒的時候我愣了一下,好像和想象中的姜維不一樣(一開始只是論述復國計沒有可行性,但發現其評價基於事實,本來只是覺得不忠不孝,總結完這兩點馬上就想到曾和鍾會結義)為此我還特地上網查了下,發現居然和多數評價不謀而合)。

六、評價

這屬於多寫的一章,也是比較耐人尋味的一章。

三國人物中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司馬懿:冢虎、姜維:幼鱗,其四人合稱臥龍鳳雛幼鱗冢虎,其中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的評價都基本一致,沒有太大爭議。唯獨只有姜維譭譽參半、莫衷一是!

總結了一下多數評價我發現對姜維評價正面的居然基本都是都是來自於姜維的敵人!負面評價則是以蜀國人和史官居多,其中居然包括陳壽。

例如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陳壽還特地加了句有識者笑之,但儘管是有點吹噓的嫌疑,從史實看也確實如此)

鍾會: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這個水分很大,結盟了你才說的)

司馬昭:蜀之所賴,聽維而已(基本上是最高評價,可惜是政治文書,參考意義不多)

廖化:“‘兵不戢,必 自 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老將的有心無力)

陳壽:“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這傢伙和諸葛瞻剛好還做過姜維主簿,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孫盛:“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這傢伙是罵的最難聽的!翻譯來說就是:

你姜維,是一個魏國人,但是為了利益卻投奔了蜀國,這是不忠。你拋棄父母祖先,苟且偷生,這是不孝。你攻擊自己的祖國,這是不義。你戰敗了不自盡,這是無節,節操碎了一地。你對內,驅趕老百姓上戰場,以求戰功;對外,無法抵抗外侮,招致受到敵人攻擊,這是無智無勇。你姜維,忠、孝、節、義、智、勇,都不具備,實際上 你就是一個魏國的逃犯,亡蜀國的亂相而已!

PS:以古代價值觀而論:

當時戰敗或者力戰不屈而死;或者自刎殉國,這樣才是忠於社稷的忠臣;

或者跟隨劉禪投降,為保全劉禪從此在魏國仕官,也算是不負故君,盡心盡力的忠臣;

或者從此解甲歸田,拒絕曹魏司馬晉邀請,不食魏祿到終老,同樣是忠於故國的忠臣志士;

如果姜維是以上任何一種作為,那忠心確實值得稱頌,沒有人能抹殺、貶低、批判他。

然而,歷史上的姜維欲行假降復叛之計,先投降曹魏,再誘使鍾會叛亂,屠滅魏軍將領,妄圖藉機復國,實為其個人自作主張,既代表不了劉禪,更代表不了蜀漢。

此類反覆無常之舉,只會為世人輕鄙;一如後世評價東晉名將劉牢之之辭:「事不可者莫大於反,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

最後總結下比較統一的說法:姜維個人確實有才能,帶兵打仗也十分優秀;但對於蜀國的貢獻來說弊大於利!簡單來說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七、臥龍吟中的姜維

姜維,蜀國武將,輔助類武將,基礎統武智85/89/92,職業軍師(步兵、文官),試練塔通關38層即可花費13000將魂招募之。

白·姜維技能【御甲】:恢復少量自身兵力,並提高己方防禦能力2回合。

藍·姜維技能【御甲】:恢復少量自身兵力,並提高己方防禦能力2回合。

綠·姜維技能【神御】:提高己方防禦能力,自動回覆兵力持續2回合。

紅·姜維技能【恩澤】:己方全體獲得守護和恢復2回合,恢復隊友10+x士氣。

簡單分析:雖說姜維譭譽參半,但其在臥龍吟中的地位還是尤為突出的,紅姜維技能恩澤既帶減傷又回血,喂滿技能書之後和簡雍形成100士氣組合(100士氣組合在推圖中的重要性大家都懂)。無論是推圖還是PK,姜維的上場率都是極高的,必練武將之一。

不確定因素:據悉策劃大大最近正在考慮升階姜維,使其可以頓悟為上古紫薑維,但對其走向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