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立夏的時候,小麥為什麼不能吃?立夏的時候吃什麼?有什麼特點嗎?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詩作《觀刈麥》中描繪的場景。雖說眼下還只是公曆的5月之初,5月5日的今天也還只是2021年立夏交節和起始日。不過,立夏中的“立”字本身就是“開始”的意思,隨著立夏的到來,應該說距離夏收的時間也就並不太遠了。

農事看天,冷暖陰晴對農事年景上的豐欠有著極其重要的決定性影響。擁有1萬多年栽培歷史的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夏收農作物。儘管在當下小麥尚處於抽穗揚花的前後時間裡談論小麥的收穫與貴賤在時間上顯得有些過早,但這也並不妨礙麥農們早早地就在心中埋下對夏收的渴望與期待。

農諺說,“四月二十陰,麥子貴如金”。麥農為什麼要總結凝練出這樣的農諺來表達對一個時間段內陰天的擔心?聯想到減產一定是大家都能想到也習以為常的心理反應。但實際上減產也只是可以導致“麥子貴如金”的根由之一,在“四月二十陰,麥子貴如金”這句農諺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許多麥農和網友們並沒有想到,需要我們進一步去進行更加深入地解讀。

檢視一下日曆,農曆辛丑年四月二十也是公曆2021年5月的31日。到了那天,距離公曆6月5日的芒種就只有區區5天的時間了。華北地區的麥農常說,“芒種三天見麥茬”,小麥適宜在蠟熟中期收穫。依照小麥生長髮育的規律,農曆四月二十前後,華北、西北、華東、黃淮等主產區的冬小麥會分別進入乳熟期。

乳熟的小麥正常生長對氣象條件有特定的要求,不同的氣象條件對乳熟期小麥籽粒的增重影響很大。在平均氣溫保持20——25℃,麥田土壤持水量保持60%——80%之間,且天氣晴朗,日照充足的情況下,對乳熟期小麥生長和籽粒增重最為有利。

溫度超過30℃、土壤持水量低於40%時,小麥容易遭受乾熱風影響,使乳熟的小麥被逼熟,致使麥株青乾枯死。要是連續低溫陰雨,氣溫有時低於15℃,則會使乳熟期的小麥變得貪青晚熟,或誘使麥粒發芽變質。在陰天雨後的高溫高溼環境下,乳熟的小麥時常會因為高溫高溼導致赤黴病嚴重或高發,影響產量和籽粒品質。

小麥赤黴病由多種鐮刀菌侵染引起,被赤黴病感染的小麥,一方面是籽粒乾癟,產量降低,加工時出粉率隨之下降。另一方面是嚴重感染赤黴病的小麥籽粒會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

被鐮刀菌侵染髮生赤黴病的麥粒中會產生以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即嘔吐毒素DON)為主的真菌毒素,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食用後都會產生較大危害。人一旦食用由被赤黴病侵染的感病小麥麵粉加工製作的食品後,往往會表現出眩暈、發燒、噁心、腹瀉等急性中毒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出血,影響免疫和生育等。

一般認為,收穫的小麥籽粒中,混有4%以上被赤黴病感染的病麥麥粒即不能食用,失去商品價值,需要另作處理。

說起來,四月二十並非單指農曆上的具體也單純的哪一日,而是代指小麥進入乳熟期之後的一個時間段。本來冬小麥主產區的各地在麥收前的乳熟階段就容易出現高溫天氣,如果再伴隨上農曆四月二十前後的陰雨高溼,那造成的就不只是減產那麼簡單,還可能會因為赤黴病而影響小麥籽粒的品質,使最終收穫的小麥因被鐮刀菌汙染而失去食用價值。這才是農諺“四月二十陰,麥子貴如金”背後的另一個重要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