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知否》原著裡面盛是官場上的老油條,在兒子長柏的仕途上,盛

《知否》原著裡面盛紘是官場上的老油條,在兒子長柏的仕途上,盛紘這個老爹,為了自己最有出息的這個兒子的前程,沒少下苦功夫。盛長柏官場上所有的可能,都被他提前想到了,為了兒子盛紘可以說是機關算盡、嘔心瀝血。

1。 為了兒子,主動選擇外放

原著在前面的劇情裡,盛紘有大部分的時間一直是外放狀態。後來到了墨蘭、如蘭、明蘭要議婚的階段,盛紘才找關係調回了京城。三個女兒出嫁之後,在明蘭三朝回門的時候,盛紘當著全家人的面宣佈自己要外放了。

盛紘外放最根本的原因是給自己的嫡長子長柏讓路。這時候父子二人同朝為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前面長柏在翰林院官職低,盛紘在冷清衙門任工部郎中,兩個人職位都不顯眼,所以沒有必要避嫌。

但現在長柏在翰林編修已滿期,接下來官職要上升為從五品,據說不是授侍讀侍講,就是入六科為給事中。這個時候盛紘已經不再是冷清衙門的官吏了,他在宮廷政變中升了官,成為了四品御史,專職告狀的官。御史在古代是言官,也不再隸屬於冷清的衙門。父子二人官職上升所隸屬衙門都比較顯眼,以後難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彈劾。為了兒子的前程,盛紘主動提出要外放避嫌。

可能有的讀者會說長柏哥哥官位低,為什麼不是長柏哥哥讓一讓呢?其實儘管眼下長柏官位低,但是盛紘想的更長遠:翰林院清貴,進講經史,草擬機要,六科給事中務實,抄發章疏,稽察違誤,俱是位卑權重之所。

盛紘為兒子的前程打算,遠不限於此。他老謀深算,最終目的是讓自己的兒子長柏進入內閣中樞,以後當位高權重的閣臣。

在那個朝代,進內閣大致有兩條路,一條是由進士入翰林,從皇帝身邊的侍讀侍講一路熬資歷到翰林大學士,直至入內閣,還有一條是翰林庶吉士期滿後,入六部或六科實力辦差,再一路熬資歷升職,期間或可能外放一兩任歷練,然後累積資歷直至六部侍郎或尚書,接著就可能進內閣。

讀者們結合長柏哥哥的官職經歷,就能明白盛紘的苦心,為了兒子的前程,盛紘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他把個道理暗示給了顧廷燁,為的就是家族一起努力,一同幫著盛長柏實現進內閣的夢想,當然顧廷燁也很聰明,非常認可岳父的提議,盛長柏又多了顧侯的助力,長柏哥哥有個為他籌謀的好父親,官場上少走了好多彎路。

2。 還是為了兒子,讓長柏外放

後來朝中局勢發生了變化,過了沒有多久,盛家人給明蘭傳口信,說是長柏要外放了。明蘭還覺得納悶,明明是自己的老爹要外放,為什麼臨時改成了自己的哥哥呢?顧廷燁對時局很敏感,笑著說:自己的老丈人心明眼亮,也不是隻有齊衡的老岳父是個老狐狸。

當時的官場時局不明,朝堂動盪,在京城任職是有風險的。齊衡的老岳父為了儲存實力,遞交了退休養老的摺子,臨走時他把最看好的一個侄子和一個孫女婿都外放到安全的地方上,朝中有他外甥和門生看顧,處心積慮的辦完了這些事情,他就心滿意足的回老家養老去了。

當然齊衡老岳父這種儲存有生力量、儲存實力的做法,也被盛紘看透了端倪。為了剛入政壇的兒子,不會被牽扯著趟進渾水,盛紘果斷出手,決定讓兒子避避風頭,免得在京城內鬥中折了大好前程。顧廷燁也贊成自己的老丈人的做法,覺得這個時機,避開朝廷的風口浪尖,外放是最好的選擇。

當明蘭夫妻來到盛府,才知道盛紘要顧廷燁幫助自己的兒子,在外放路上的一路平安。盛紘為自己的兒子方方面面想的都比較周全。相對於盛紘的老練,長柏的母親王氏卻是目光短淺,抱怨盛紘讓自己的兒子去窮山惡水、偏僻的地方當官,她覺得盛紘不關心兒子。

盛老太太耳聰目明,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她氣壞了,恨鐵不成鋼的教訓王氏說:

那澤縣雖窮僻,亦非要衝,可越是這種不顯眼的地方,越少些利益糾葛,只要柏兒安健無虞。待好好經營地方,與民休息,修橋鋪路,鼓勵農桑,反而能做出一番成績來。那些富庶之地的知縣更不好做,裡面各種關係糾纏,後頭層層勢力,咱家根基尚淺,柏哥兒動不得,碰不得,才是不好過。

在盛老太太的解說下,王氏終於明白了自己老公盛紘的苦心。她做事情抓不住重點,還想著讓長柏的妻子海氏留在家中,伺候公婆。盛老太太氣壞了,告訴她在窮山惡水的地方,讓海氏幫襯著長柏,才能萬事周全。

長柏最終在父親的安排下去了窮鄉僻壤當官,但是後來果然如盛老太太所說,長柏勵精圖治,政績斐然,後來還收到了官員們最為津津樂道和自豪的萬民傘。

古代當官實在是一種心機和智慧的較量,盛長柏外放與否,包含了盛紘太多的苦心。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古代人們常說:朝中有人好做官。

一個大家族的興盛,往往是好幾代人深思熟慮、未雨綢繆的結果。盛長柏也很爭氣,在父親的呵護下,一路過關斬將,終於位列內閣中樞。完成了盛紘最初的設想,一切都是這麼完美,都因為盛紘在後面精打細算。

盛紘這個老爹為了兒女們,實在是殫精竭慮,籌謀一生。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父親,對家族榮辱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原創文章,有原創保護,歡迎點評、讚賞,嚴禁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