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健康】中醫教授獨創的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穴,竟然是這個!太神奇了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治療的方法也截然不同。程教授介紹,第一階段有逆轉糖尿病的機會!而對於第二、三階段,程教授帶來了古書上記載的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穴,以及程氏家族獨創的藥穴同源法,全面出擊,阻斷病情的程序,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第一階段以脾氣虛為主,又因為脾虛生溼,出現倦怠、疲勞,休息後無法緩解,腿沉、下肢乏力。

指標上只是剛剛出現變化,並不能診斷為糖尿病。但如果做糖耐量試驗,空腹吃下75克糖,兩小時後血糖在7。8-11。1mmol/L。這時候及時干預,可以做到逆轉。

這個階段的治療方法是健脾祛溼。程教授帶來了藥效更強的紅豆薏米水和一個健脾穴,讓逆轉的機會加倍。

1紅豆薏米水

平時吃的紅豆藥效較弱,想要發揮健脾祛溼的功效,需要換成赤小豆。赤小豆性平,有祛溼利水的作用,比紅豆瘦長、個頭要小。

另外薏米選擇炒薏米,其性偏涼,炒過之後性溫。如果還是想用生薏米,可以加入兩三片的生薑絲,來溫中散寒。煮紅豆薏米水,赤小豆與炒薏米的比例為1:1。

2健脾穴:帶脈穴

取穴:從肚臍處畫一條水平線,和肋骨十一肋端畫的垂線相交的位置,叫做帶脈穴。

方法:拇指放在帶脈上,其餘四指捏住腰部,左右交替,進行提捏,最好站立位提捏。需注意飯後1小時內不做提捏帶脈。

溼多了之後會聚溼生痰,粘滯的狀態容易阻滯經脈,導致氣血不暢。痰的症狀表現有脂肪肝、部分血脂的指標變化、痰溼堆積引起肥胖。

這個階段已經診斷為糖尿病,治療的方法是祛溼化痰。程教授分享了“化痰第一方”和兩個祛溼化痰穴,幫助阻擋糖尿病第二階段的發展。

1“化痰第一方”二陳湯

【藥材】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生薑、烏梅

半夏祛溼化痰,陳皮祛溼化痰、理氣寬中,茯苓健脾祛溼,炙甘草調和諸藥,烏梅收斂肺氣,生薑可以來平衡半夏的小毒。

該方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陰陵穴、豐隆穴

程教授的祖父、首批國醫名師、工程院院士程莘農程老提出了藥穴同源的理論,認為穴位應用得當,長期堅持,可以起到類似喝中藥的效果。

陰陵穴:能夠健脾利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小腿正面很寬的骨頭叫脛骨,摸到摸到脛骨內側的骨邊,從下向上,在拐彎的下邊凹陷處,為陰陵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化痰第一穴”,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又可以化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溼是可以咳唾出來的痰,無形之痰是溼流至經脈當中的痰。

曲腿90度,找到外側的膝眼(犢鼻穴),再找到內外踝的連線點,在它們之間取中點,即為豐隆穴。

按揉方法:這兩個穴位可同時按揉,也可以單獨按揉,每次單側刺激一個穴位不少於5分鐘。可做3-5次,力度以微微痠疼為宜。

痰的發展階段比較長,可長達十年,由痰轉瘀,該階段以瘀滯為主,往往表現為下肢明顯的瘀青、血脈浮絡。超過這個階段,併發症會越來越多,需要及時阻斷。

浮絡瘀滯與平時體表看到的深紫色靜脈血管不同,主要表現為絡脈的區域性非常明顯。

程教授告訴我們,腳上藏著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穴”。由西晉名醫皇甫謐結合古籍及自己的臨床經驗,研究出的最早治療糖尿病的穴位。

1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穴”:然谷穴

然谷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我們可以透過刺激這個穴位,來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症狀,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取穴方法:在內踝斜前45度角,摸到一個骨性的凸起,往下一滑一下坡,就是然谷穴。點揉3-5分鐘,一天可做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