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詩經中的這首詩繪聲繪色,看似是描寫打獵,其實是演習的盛大場面

《兔罝》是《詩經》中的第七篇,也是《國風·周南》中的第七篇。

這首詩是一篇描繪詩經時代西周時期軍事演習場面的詩歌,描寫了一支訓練有素、威武雄壯的部隊在進行軍事演習時高昂計程車氣以及整飭的軍容和嚴明的軍紀。

《兔罝》·詩意圖

《兔罝》原詩如下: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詩中疑難註釋

1、肅肅(suō):嚴密的樣子。

2、兔(tù):兔子。罝(jū):捕獸的網。

3、椓(zhuó):敲擊,敲打。

4、丁(zhēng)丁:象聲詞,敲擊木樁所發出的響聲。

5、赳赳武夫:赳赳,威武雄壯的樣子。武夫,就是武士,士兵的意思。

6、公侯:西周時期的爵位,周初武王分封天下諸侯,將諸侯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是最高等級的爵位,候次之。如周公,召公,齊太公呂尚就是一等爵位。

7、幹(gān):本指起防禦作用的盾牌,原始社會和上古社會中的一種舞蹈,干鏚之舞。

8、城:就是指城牆。城和幹都具有防禦的功能。

9、施(yì):設定,與《葛覃》中“施於中谷”中的施意思一樣。

10、逵(kuí):逵,指道路四通八達的交叉路口。是中指大道

11、仇( qiú):同“逑”。是伴侶、搭檔、幫手的意思。好仇就是好的幫手的意思。

12、中林:就是林中的意思,詩中指樹林的深處。

13、腹心:就是心腹、親信的意思。

譯文

佈置嚴密整齊的捕獵工具,往地下敲打木樁,敲擊聲丁丁作響。這些士氣高昂、威武雄壯的戰士啊,真是公侯們保家衛國的棟樑之才呀。

佈置嚴密整齊的捕獵工具,將捕獵裝置佈置在獵物出沒的路口。這些士氣高昂、威武雄壯的戰士啊,真是公侯們萬里挑一的勇猛之士呀。

佈置嚴密整齊的捕獵工具,將捕獵裝置佈置在茂密的叢林深處。這些士氣高昂、威武雄壯的戰士啊,真是公侯們忠心耿耿的好士兵呀。

本詩的核心

關於《兔罝》詩的詩旨。歷代都有不同的解釋,無外乎士經派的理解,無外乎文王之化,周公之賢。后妃之德。

這種解釋將詩旨拘泥於幾個人身上,而不能將詩旨拓展延伸到大的歷史環境中去解讀,落入了講經的窠臼,顯得牽強附會。甚至一代又一代的集註者在這種老套的格勢中“優哉遊哉”,沒有任何推陳出新的見解。

比如《毛詩序》中認為:“《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

朱熹·《詩集傳》

朱熹《詩經集註》中認為:“化行俗美,賢才眾多,雖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猶如此。故詩人因其所事以起興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見矣。”

對於《兔罝》這首詩的詩旨,筆者認為,何嘗不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呢,從詩的題目入手解析。

小編認為,“兔罝”,顧名思義就是捕兔子的網。因為兔子動作敏捷,奔跑速度非常快,如果要捕獲兔子,人以奔跑的速度想要追上兔子是不可能的。

捕獲兔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網,而且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在兔子奔跑的方向上設定網狀的工具,尋找兔子的獵人發現兔子之後,先是虛張聲勢的追趕兔子,兔子受到驚嚇,會使勁的奔跑,這個時候一起協助捕獲兔子的其他獵人在多個位置佈置妥當,兔子最終會自投羅網。捕獲兔子就大功告成了。

由此而可以得知,“兔罝”這個詞語最初就是指捕獲兔子的網具。漢語的詞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詞義的變化。

有理由相信,“兔罝”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慢慢地變成了狩獵的代名詞,進而引申為當時的軍事演習或者軍事舞蹈,因為在古代狩獵活動和軍事演習有著緊密的聯絡。

或許是因為兔子奔跑速度快,很難捕獲吧,也或許是因為“狡兔三窟”的緣故吧。漢語詞語的詞義變化我們從很多的詞語中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魚罾”這個詞語,罾就是指漁網,“魚罾”的意思就是指捕魚的漁網。後來把自投羅網的,或者進入別人設下的圈套就叫做“魚入罾口”,見《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關羽)喚嚮導官問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對曰:“罾口川也。”關公喜曰:“于禁必為我擒矣。”將士問曰:“將軍何以知之?”關公曰:“魚入罾口,豈能久乎?”

“兔罝”和“魚罾”這兩個詞語的在引申義的產生上是何其的相似。漢語中還有很多的詞語都可以印證這種詞義發生轉變的情況。

如“狼煙”這個詞語,最初的本義是指狼糞點然後手冒出的濃煙,後來引申為戰火或者有戰事發生,如在“狼煙四起”這個詞語中的意思。

如“虎口”這個詞語的最初本義是指老虎的嘴巴,也指手中的一個部位,後開引申為危險的地方,如在“羊入虎口”這個詞語中的意思。

還有如“馬屁”這個詞語,最初的本義是指當要稱讚別人的馬匹時,人們總是習慣於拍著馬的屁股說這是一匹好馬,後開引申為阿諛奉承的行為和言語如“拍馬屁”。

再回到“兔罝”上來,最初的本義就是指捕獲兔子的網具,“兔罝”在詞義的演變過程中慢慢的變成了狩獵的代名詞,進而引申為當時的軍事演習,因為在古代狩獵活動和軍事演習有著緊密的聯絡。

小編認為,詩經時代的“兔罝”或者一種軍事舞蹈。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從“干鏚之舞”中可以得到佐證。什麼是“干鏚樂舞”,幹就是盾牌,戚就是斧頭,這是一種手持盾牌和斧頭表演的一種舞蹈,後來用干鏚比喻樂舞。

《兔罝》詩意解讀

將“兔罝”理解為當時社會的一種軍事演習似乎更加的妥切一些,將這種理解置於西周初期的歷史環境中就顯得一目瞭然了。西周時代,狩獵本就是操練戰士行軍佈陣、將軍指揮作戰的“武事”之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舉行定期的軍事演習。

《兔罝》詩的章節結構和前面幾首如《樛木》《螽斯》《桃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全共三章十二句,每一章四句,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復沓,第三章是第二章的復沓。全詩採用“復沓”形式詠唱,一唱三嘆,迴環往復,將詩意逐章遞進,將詩旨逐章昇華。

從詩的章節結構來看,首章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第二章的“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肅肅兔罝,施於中林”,都是開章起興,但是在起興的同時,字裡行間也有著對具體軍事演習的事情的描寫。

就像前文說的那樣,如果將“兔罝”理解成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這場軍事演習圍繞著排兵佈陣、以逸待勞這個演習科目而展開。暫且將這種科目的演習名稱叫做“兔罝”就恰如其分了。

來暢想一下當年的這場規模宏大的“兔罝”軍事演習吧。這一天,事先約定好要舉行“兔罝”的演習如期進行。

幾千名身著戎裝的將士進行了這場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他們士氣高昂,威武雄壯,軍紀嚴明,軍容整飭。他們在山間、平地、叢林中統一聽著指揮官的口令,看著站在最高處的指揮官手中的旗子,指揮官鎮定自若,胸有成竹。

這場排兵佈陣的演習就像是狩獵中的追逐與捕獲野獸一樣,需要所用計程車兵協同配合,統一聽命,指揮官手中的旗子指到哪裡他們就衝到哪裡。因為只有平時的訓練有素,到了戰場上才會以一當十,才會得勝而旋。

只見指揮官的旗子向下面一指,平地上等候命令計程車兵快速出擊,他們在平地上擺出堅如銅牆鐵壁的方陣,他們的吶喊聲震耳發聵,發出如“椓之丁丁”的狩獵時敲擊木樁一般的聲音。他們是一群血氣方剛的英勇士兵,確實是保家衛國的棟樑之材呀。

平地上的排兵佈陣剛完成,這個時候只見指揮官手中的旗子向左面一指,埋伏在山上等候命令計程車兵快速集結。

他們在山間的各個路口擺出水洩不通的陣型,這樣的陣型如果到了戰場上定會讓敵人聞風喪膽,任何對手都逃不出這樣的包圍圈,這些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吶喊聲震徹山林。這些士兵們真是萬里挑一的勇猛之士呀。

山間的排兵佈陣剛完成,只見指揮官又把旗子向前一指,隱藏在密林中等候命令計程車兵快速集結,他們在密林深處擺出如蛛網一樣的陣型,這樣的陣型非常適叢林作戰,這樣的陣型如果到了戰場上,任何對手都會成為罝中之兔,簡直就成了“甕中捉鱉”。

密林深處傳來士兵們響越山谷的吶喊聲。這些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吶喊聲震徹山林。這些士兵們真是忠心耿耿的好士兵呀。

“兔罝”的這種排兵佈陣,以逸待勞的軍事演習無疑是相當成功的,站在最高處的指揮官看到這一支盡收眼底的威武強大之師,心中不由得豪情萬丈。

這樣的一群士兵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可以說指揮官指揮得當,士兵訓練有素。

在三章復沓的詠唱之中,這種豪情萬丈也因“公侯干城”、“公侯好仇”“公侯腹心”的逐章遞進和昇華,而增讓整首詩回味雋永。讓人的思緒一直沉浸在“兔罝”這場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中。